作者:齊琦
上半年期貨公司盈利能力出現大幅下滑。
4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2022年半年報顯示,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明顯,其中永安期貨(600972.SH)凈利同比下滑近六成引發市場關注。
除A股上市期貨公司外,據記者不完全統計,8家新三板掛牌期貨公司業績出現分化。其中,長江期貨、金元期貨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而創元期貨、海通期貨、海航期貨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同比下降。
今年來,受疫情反復、地緣沖突等因素影響,大宗商品市場整體價格波動劇烈?!俺酥?,權益市場下跌行情也導致期貨公司在投資方面的收入減少。”物產中大期貨副總經理景川對第一財經分析稱。
永安期貨凈利領跌
上半年全國期貨公司資本實力增強,行業利潤下降。中期協數據統計,截至2022年6月末,150家期貨公司總資產1.58萬億元,凈資產175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0.17%和19.42%,資本實力有所增強。但150家期貨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60.92億元,同比下降4.59%。
截至目前,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額仍在下降。中國期貨業協會8月31日發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8月全國期貨交易市場成交量(以單邊計算)為6.42億手,成交額為49.13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0.46%和下降5.93%,環比分別下降6.41%和3.52%。1~8月全國期貨市場累計成交量為43.74萬手,累計成交額為357.53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2.04%和7.93%。
具體看來,永安期貨作為業內規??壳暗臋C構,上半年增收不增利,且凈利下滑較為明顯。
根據財報,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95.51億元,同比增長17.18%;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6億元,同比下降57.27%。永安期貨稱,上半年金融市場出現較***動,公司相關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和投資收益,較上年同期出現一定幅度的下滑。
此外,截至2022年6月末,永安期貨凈資產達到115.45億元。對比來看,永安期貨凈資產規模超過其他3家A股上市期貨公司凈資產總和。南華期貨、瑞達期貨、弘業期貨截至上半年凈資產分別為31.2億元、24.08億元和17.23億元。
南華期貨方面,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11億元,同比下降19.61%;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7528.49萬元,同比下降12.95%。南華期貨在報告中表示,今年以來,國內資本市場出現較***動,期貨市場的活躍度有所降低,同時受疫情影響,公司各類業務的市場營銷活動受到一定的制約。
半年報顯示,今年1~6月份,南華期貨基差貿易的配***貨貿易額為30.01億元,同比減少23.27%。從其資管規???,截至6月末,南華期貨資管業務規模為6.75億元,同比增長9.45%。公告稱,公司營業收入下降主要受報告期內市場環境影響,公司風險管理業務中的基差貿易規模下降所致。
瑞達期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1.98億元,同比增長12.74%;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7億元,同比下降21.31%。半年報顯示,瑞達期貨營業收入同比實現增長主要系風險管理業務收入增加所致。
此外,今年上半年,瑞達期貨公司資產管理業務實現營業收入0.57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33.77%,主要是投資環境不景氣,公司資管產品的規模及產品收益率降低。截至報告期末,公司資產管理規模為32.42億元,公司客戶保證金規模為138.39億元,同比增長近10%。
弘業期貨(001236.SZ)發布2022年半年度業績報告。
2022年1月1日~2022年6月30日,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55億元,同比下降2.96%,凈利潤3525.49萬元,同比下降22.18%。公司報告期內,期末資產總計為123.66億元,營業利潤為4573.02萬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33.87億元。
風險管理業務拉開差距
新三板期貨公司方面,上半年在風險管理業務上差距拉大,其中長江期貨的風險管理業務收入呈增長趨勢,而海通期貨、先融期貨等公司的風險管理公司業務收入明顯縮減。
從新三板創新層的期貨公司來看,長江期貨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3.43億元,同比增長13.73%,歸母凈利潤7490.15萬元,同比增長19.48%。其中,公司經紀業務手續費收入1.03億元,同比增長2.2%;風險管理業務收入1.97億元,同比增長17.79%;資產管理業務收入559.13萬元,同比增長70.00%;投資咨詢業務收入僅為2.7萬元,同比減少67.03%。風險管理業務收入占長江期貨營業收入的比例最高,達57.23%。半年報披露,今年上半年,長江期貨不斷豐富資管產品和代銷渠道,資管產品總體規模實現增長,管理費、業績報酬等資管業務收入相應增長。
景川分析預計,下半年市場對期貨公司的各類業務需求將得到提升,期貨公司的創新業務發展所面臨的環境將好于上半年。另外在《期貨和衍生品法》所明確的品種注冊制規則下,接下來的品種上市將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風險管理需求迫切的產業和領域推出更多品種,期貨市場也將更高效地服務國民經濟和實體企業。
對于下半年行業發展,行業人士認為,隨著全球加息潮來襲,對大宗商品套期保值的需求將增加。預計越來越多的產業客戶和機構投資者將利用期貨市場管理風險、配置資產,期貨市場將進一步服務好實體經濟,期貨市場也將在對沖價格風險、應對疫情、服務實體經濟中發揮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