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彭艷秋
據農業農村部監測,8月12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29.21元/公斤,比前一天下降1.1%;與上周五(8月5日)的28.96元/公斤相比,上漲0.9%。本周的平均價格為29.16元/公斤,與上周29.1元/公斤的平均價格相比,基本持平。
本周國內生豬價格呈先降后微漲走勢。據中國養豬網的數據,8月12日,生豬(外三元)價格為21.6元/公斤,與上周(8月5日)的21.81元/公斤相比,下降0.96%。從周內來看,本周生豬均價為21.64元/公斤,與上周21.9元/公斤相比,下降1.2%。
據卓創資訊監測,本周全國生豬交易均重環比小漲,全國生豬平均交易體重122.44公斤,環比漲0.13%。需求方面,本周屠宰企業開工率震蕩小漲。規模養殖場生豬出欄計劃增加,屠宰企業收購壓力減輕。本周由于中元節,下游采購量有所增加,屠宰企業豬肉訂單增多,開工率小幅提升。重點屠宰企業周度平均開工率23.13%,環比上漲0.14個百分點。
本周的8月10日,央行發布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在專欄中指出,我國CPI籃子對食品特別是豬肉價格依賴較大,目前新一輪“豬周期”已開啟,可能拉動CPI食品分項漲幅走高。央行在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專欄指出,2006年以來,我國大體經歷過四輪“豬周期”,每輪歷時四年左右,前1.5-2年為價格上行期。今年4月份國內豬肉價格下行至階段低點,距離上一輪周期的起點(2018年5月前后)已有四年左右時間。4月下旬以來豬肉價格趨于上行,尤其是6月下半月后漲價加快、上行曲線斜率變陡,平均批發價在6月16日至7月15日的一個月時間內漲價逾40%,意味著新一輪“豬周期”已經開啟。比較來看,當前我國生豬供給總體充裕,本輪“豬周期”內豬肉漲價幅度有望較2019年豬瘟時期相對溫和,但在其價格上行期仍會給CPI帶來一定上拉效應。
據國家統計局,受前期生豬產能去化效應逐步顯現、部分養殖戶壓欄惜售和消費需求恢復等因素影響,7月份,豬肉價格環比上漲25.6%,影響CPI上漲約0.32個百分點;同比上漲20.2%,影響CPI上漲約0.27個百分點。
瑞達期貨認為,基本面來看,8月消費依舊疲軟,上游高漲的豬價不能有效傳導到下游,屠企開工率處于低位,需求方面天氣依舊炎熱,豬肉消費依舊平淡。但隨著價格緩慢下跌,養殖戶抗價惜售情緒增加,價格下方有所支撐,預計未來一周豬價也將窄幅震蕩偏弱運行。卓創資訊預測下周在供應方面,規模集團生豬出欄節奏較為平穩,部分地區散戶有惜售情緒,但目前北方市場經過漲價后高價成交量較少,已出現微跌勢頭;需求方面,下周需求無明顯***因素出現,生豬屠宰量或繼續小幅盤整,局部緩慢上漲,對行情支撐力度較弱;綜合來看,未來一周生豬價格或繼續盤整運行,具體走勢或微跌后微漲再降,價格運行區間或在21.00-21.28元/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