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全人類威力最強大的炸彈。1961年10月30日,蘇聯再一次震驚世界,點燃了人類歷史上最大的一顆氫彈,人稱“大伊萬”。
該名稱取自沙皇俄國的殘酷“暴君”伊萬四世,因為他動輒“犬決”王公貴族,對忤逆之人,行人性喪失之禮,故而成為俄國“遺臭萬年”的暴力象征。
伊萬四世
“大伊萬”氫彈的設定,完美復刻了伊萬四世的精準特征,它體積龐大,氣性十足,滿腹高能量***,隨時隨地都可以將方圓幾百公里的土地和村莊夷為平地。
據說,一顆大伊萬就能讓日本從地圖上消失,堪稱人類歷史上最精準的“暴力美學”....
大伊萬爆炸
那么蘇聯為何研究如此恐怖的炸彈?“大伊萬”究竟有著哪些令人瞠目結舌的威力?“大伊萬”氫彈現在是否還殘存于世?且聽分解。
一切還需追溯到“冷戰時期”....
那時美國與蘇聯兩國之間的關系猶如“針尖對麥芒”,互看不順眼,彼此都想在武器裝備上更勝一籌。
美蘇爭霸
于是便開啟了一場美蘇“裝備競賽”,1945年,美國先爆炸了一顆***,蘇聯三年后也跟著爆炸了一顆。
美國開始爆炸第一顆氫彈,蘇聯緊接著也開始做氫彈爆炸試驗,前前后后兩個國家一共在地球上炸了不下600回。
1959年3月,蘇聯裝列了一款射程達到2000公里的P-12導彈,因為實戰作用顯著,被戰略火箭軍列為主要裝備。
P-12導彈
美國見聞馬上不樂意了,隨即便裝列了60枚新研制出來的中程彈道導彈AS-78,導彈戰斗部可達到100噸***當量,射程已經達到3000公里。
這些導彈分別裝列在土耳其和意大利的美國基地,為了全面武裝美軍,美國還為自家空軍研制了一款具有同等威力的導彈裝列。
兩國的軍事裝備競賽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美國駐意大利基地
正在這時,美國突然爆炸了一顆1600萬噸***當量的氫彈,直接將赫魯曉夫“嚇”了一激靈。
要知道這可是冷戰的敏感時期,“敵方”氫彈的威力超過蘇聯,對于他們來說不僅僅是威脅,也是心理無法邁過去的坎。
因此蘇聯便擼起袖子開始大搞特稿,直接將氫彈***當量上升到以“億”為單位,準備試射。
圖片源于網絡
但因為體重超標,沒有飛機能夠投放得動,后來蘇聯又酌情將這顆氫彈***當量減重到5600萬噸,并準備拉倒北冰洋的上空進行爆炸試驗。
這顆氫彈就是傳說中的沙皇炸彈,“暴力美學”的完美執行者:大伊萬氫彈。
沒想到吧?這樣一顆顛覆人類認知的炸彈,居然是因為互相“攀比”研制而出。
圖片源于網絡
果然人類的創造力是無極限的,只要壓力夠大,自尊心夠強,科學技術夠先進,什么樣的絕命武器都不在話下。
那么話說回來,這顆沙皇炸彈最后爆炸成功了嗎?它的威力到底如何?美方如何看待蘇聯的這次操作?
伊萬名副其實,威力震懾四方這是一次震驚世界的爆炸試驗。1961年10月30日,被消減過***當量的“大伊萬”,拖著27噸重的身體,背著降落傘,乘坐熊式戰略轟炸機,在北冰洋的新地島悠悠而下。
圖片源于網絡
考慮到大伊萬爆炸產生的威力,會對飛行員產生致命性沖擊,因此在大伊萬被投放的一瞬間,飛行員轉瞬即跑。
以轟炸機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逃離現場,飛機就能徹底擺脫干擾了嗎?
并沒有,因為大伊萬是在空中自爆的,飛行員窮盡一切速度也只飛到了爆炸現場的百里之外,這時他依然在大伊萬的爆炸范圍內。
圖片源于網絡
雖然,這次爆炸沒有對飛行員造成致命性傷害,但是飛機還是被瞬間襲來的沖擊波撞擊到搖搖欲墜。
可以說飛行員純粹是“撿”了一條命....
從地面上來看,當時大伊萬爆炸對地面產生的沖擊,形成了一個直徑200多米寬的大坑。
爆炸瞬間產生的沖擊波已經延伸到方圓700公里之內,周邊國家甚至是芬蘭的農村都有震感,有的甚至連玻璃都被震碎。
圖片源于網絡
除此之外,爆炸產生的電磁脈沖,已經波及方圓2000公里以內,但凡是這個范圍內安裝的所有雷達系統和電子設備、無線電等設施,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毀壞。
更夸張的是,連美國在阿拉斯加的安置的雷達系統,也被大伊萬的爆炸震到失靈一個多小時。
與此同時,爆炸產生的蘑菇云長度已經達到40公里,高度則達到64公里,比7個珠穆朗瑪峰加一起還要高,就蘇聯公布的數據顯示,地震波圍著地球足足轉了三圈。
如此可見大伊萬的威力有多強大....
圖片源于網絡
如果用一組數據來說明大伊萬的爆炸威力,那么當以二戰時期,美國向廣島投放的“小男孩”作比較。
當時一枚“小男孩”爆炸時所產生的***當量為1.4萬噸,大伊萬的威力則是4000顆“小男孩”同時爆炸,毫不夸張地說,這樣一枚威力驚人的氫彈,足以讓日本沉沒在海底。
圖片源于網絡
如果說,美蘇兩國之間的競爭,是彼此通過科學技術,推動人類進步的一種途徑,那么大伊萬的問世則為這場競爭,埋下了生死界限。
基于此,美國公民開始大量修建“末日堡壘”,他們都認為大伊萬的爆炸,會影響到本國居民的生存。
這就是“互相傷害”的最高境界...
圖片源于網絡
而反觀大伊萬爆炸之后的美蘇雙方高層,卻表現出了與過往不同的沉默,這又是為什么呢?
因為他們看到了核彈繼續壯大后會帶來的后果,如果接著競爭高噸位核武器,就意味著“同歸于盡”,或者說是“毀滅世界”。
圖片源于網絡
從那以后,美蘇雙方就開始調整核彈的***當量,不管雙方研制出何種高能核武器,都不會在嘗試千萬噸級的爆炸試驗。
也是自那時起,核武器的存在就演變成大國威懾小國,大國牽制大國的有效“手段”。
圖片源于網絡
雖然人們都知道,核按鈕不會輕易被啟動,但是有了核武器就意味著,這個國家在國際上永遠都有一定的話語權。
過往已被封存,威力不減當年這是俄羅斯真正的王牌。在領教過大伊萬爆炸所產生的威力以及帶來的環境問題以后,美英兩國領導人于1963年前往莫斯科簽署了《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
圖片源于網絡
這看起來像極了幾個互相打架的小孩,在選擇使用武器之后,又開始坐下來重新商量游戲規則,然后一面克制自己一面接著“打”。
鑒于核武器并非等閑之物,美蘇之間能夠坐下來商量也無可厚非,那么這個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么呢?
主要說明:關于核武器的研究,禁止在大氣層和外層空間以及水下進行試驗,旨在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水資源與空氣。
圖片源于網絡
而后,所有的核試驗都要在有限的噸位下,采取地下試驗的方式,以減少輻射對人類以及環境產生的傷害。
言外之意,在往后的核武器競賽當中,要以保障人類能生存為前提,才能進行。
從此之后,這世上僅剩的一枚“大伊萬”就被蘇聯收藏了起來,至今仍封存在俄羅斯境內。
那么俄羅斯又會如何處理這枚“大伊萬”呢?原來它被當作了科研工具與備用武器。
大伊萬
為了更好地保存這枚“龐然大物”,甚至還激發蘇聯研究出了強大的導彈運載系統。
這對當時的世界各國來說,簡直是妥妥地“降維打擊”.....
2015年,是俄羅斯工業發展的第70周年,俄羅斯官方披露了一則頗有蘇聯意味的宣傳片。
該宣傳片罕見地公布了,俄羅斯強大的核武器爆炸經過,更令人感到驚嘆的是,里面還包含了“大伊萬”從組裝到運輸,再到投放爆炸時的一切細節。
大伊萬
這一次,全世界的人們透過網絡,在這一條長達30分鐘的紀錄片里,再一次感受到了“大伊萬”的威力。
然而更讓世界各國的軍迷們感到“嫉妒”的是,俄羅斯為了紀念70周年工業發展史,還特意***了一枚1:1還原的大伊萬外殼,獻給俄羅斯民眾觀賞。
有道是:“百聞不如一見”,哪怕只是復制品,也足以令人們感受到這枚龐然大物的存在,和它低空自爆時的壯麗場景。
圖片源于網絡
雖然,大伊萬已經被封存了半個多世紀,但它的威力和震懾力,依舊不減當年。
如今的俄羅斯,在核武器方面的研發,依然處于世界頂尖水平,重型核武器依舊是俄羅斯國防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他們之所以敢公開俄羅斯核彈爆炸的紀錄片,和獻上曾令美英都感到惶恐的“大伊萬”爆炸經過。
圖片源于網絡
只能說明,俄羅斯的核能研發又邁向了一個全新的里程碑,當人們還在對其蘇聯時期的裝備感到意猶未盡時,俄羅斯已經悄悄地研制出人類歷史上最強悍的洲際導彈“薩爾馬特”。
論“暴力美學”的展示,蘇聯是最好的老師,俄羅斯則是在蘇聯的基礎上,將這一學問發揚光大,甚至到了無人能及的程度。
大伊萬
未來,人類還能突破哪些科學極限或視覺極限呢?這一切都取自于世界各國之間的不斷競爭與對峙。
而大伊萬,作為那個冷戰時期最兇悍的武器,將繼續堅挺著它碩大的身姿,見證俄羅斯的下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