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四川大學江安校區。
比起校園,這里的樓宇道路、山山水水,倒更讓它多了些公園的氣質。
河穿流而過,湖靜立其中,一座長長的橋跨水而過,其上人來人往,面龐青春飛揚。
周遭,是矮矮的山上綠林掩映,是各有特色的樓鱗次櫛比,有天鵝在游曳,有白鷺在翱翔,更有朗朗書聲在回響。
在望江全貌、華西全貌之后,
大家期待已久的江安全貌來了。
也許在這里,
我們能體會到另一種川大的氣質。
鎖定屏幕后旋轉手機90°
圖
書
館
像是一本打開的書,像是一團燃燒的火,無數的學子在這里日夜求索。
第
一教
學
樓
三座廊橋溝通了ABCD四棟教學樓,讓奔走其中的你我無懼風雨。
這里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智慧教室,是川大教學改革的見證。
第
一基
礎
實
驗
樓
有人剛用量筒取到準確的劑量,有人正將顯微鏡調至合適的焦度,有人在敬畏地觀察面前的大體老師……每一天,無數的實驗在這里進行,無數的探索在這里不斷向前。
第二基礎實驗樓
傳說中的川大迷宮。我猜,你也一定在這里迷過路。
綜
合
樓
/
逸
夫
教
學
樓
這里,最“出圈”的必定是那滿滿一棟樓的涂鴉墻了。川大的包容、多元、精彩,在每一筆每一劃之中。
行
政
樓
黑灰色的行政樓,與旁邊白色的綜合樓相比,愈發顯得莊嚴肅穆。
文
科
樓
文科樓是法學院、歷史文化(旅游)學院、文學與新聞學院、外國語學院和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駐地。
一片中式仿古建筑群,透出濃厚的人文氣息。川大的氣息,總是一脈相承的。
化
學
工
程
學
院
“立足基礎、面向工業、服務社會”,一批一批化工英才在這里開拓創新,共鑄輝煌。
建
筑
與
環
境
學
院
筑神工天巧,育湖光山色,建環學院大樓藏在二基樓背后,綠林深處,明遠湖旁。
四川
大
學
-
香
港
理
工
大
學
災
后
重
建
與
管
理
學
院
這是全球唯一的多學科、國際化、高水平防災減災與災后重建新型學院,源起汶川地震的它,承載著不一樣的意義。
工
程
訓
練
中
心
3D打印、激光雕刻、等離子切割、柔性焊接……還有,工科生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在這里磨過的小鐵錘。
長橋
如同望江的北門,華西的鐘樓,長橋是江安的“地標”。這座全國高校最長的橋上,寫滿了418米的故事(還有夏季鐵板燒的故事)。
不高山
長橋很長,不高山不高。
這名字里面,有一種簡單又不簡單的奇妙。
明遠湖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明遠湖的名字分明要精致許多。湖面泛著最溫柔的波光,映照著出對面大樓里一個又一個認真的身影。
江
安
河
明遠湖是寧靜的,江安河則負責靈動。河水嘩嘩啦啦,唱著青春的小歌向前淌去。
在其畔走一走,煩惱好像都會消散。
歷
史
文
化
長
廊
近一千米長的景觀水道,七十二幅雕塑作品群,這片開闊的土地上,它們講述著川大的悠悠歷史,體現著校園的文化融合,展示著輝煌的遠景藍圖。
環
形
大
道
一條長長的路,繞了明遠湖半圈。秋天來時,沿路的銀杏成片地變黃,那是記憶里江安最美的高光時刻。
青
春
廣
場
從走下校車第一次踏上川大的土地,到百團大戰熙熙攘攘,到迎新晚會霓虹閃爍,再到每一個稀松平常的日子,你都很難見到安安靜靜的青春廣場。
別說青廣的名字俗氣,這就是它該有的名字。
三餐
川大新晉網紅食堂,精致的裝潢與接地氣的價格,簡單的一日三餐也更有儀式感。
西
園
宿
舍
三室一廳的圍合宿舍,在千里之外,也給你家的感覺。
東
園
宿
舍
屬于江安研究生們的高顏值高配置豪華公寓。不說了,我嫉妒。
藝
術
學
院
白天,這里有藝術論壇、書畫展覽;夜幕降臨,歌舞排練、器樂演奏和藝術碼頭的聲聲吉他讓這方土地更具魅力。
江
安
農
場
川大勞動教育的第一課從這里開始。
同學,在家這么久了,你還記得長城路旁的小麥嗎?
體
育
學
院
你愛運動嗎?體育學院,讓你“愛上”運動。
嚷嚷著要“減肥”的你,一定沒少來過這里。
運
動
場
地
體育場、體育館、游泳館、網球場。我們在這里奔跑、跳躍、歡呼,我們的汗水閃著光,我們的眼里閃著光。
i
創
街
川大是國家雙創示范基地,i創街是屬于學子創意的沃土,無數想法從這里得以實現,青年熱血在這里日夜沸騰。
當然,你也可以在這里簡單地點一杯咖啡,靜靜地享受午后。
旋轉手機90°返回豎屏觀看
這是一片3000余畝的土地。
它很大,我們實在難以用這些圖片說盡它的每一個角落。
但我們,卻不難發現它的氣質。
這是川大最年輕的校區,2003年投入使用,如今不過第17個年頭。
這是川大人均年齡最小的校區,絕大多數的新生,從這里開始認識川大。
這是川大最具活力的校區,孩子們在這里學習、“折騰”,有歡樂,也有淚水,在成長的酸甜苦辣中,邁向自己的未來。
如有一天回頭看,一定是:不虛此行!
這里是江安,這里,是蓬勃青春。
END
川大全貌
網絡***復試!川大調整2020年博士招生考核方式!
學生跨校交流培養,重大科研協同攻關……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高校聯盟成立!
“強基計劃”來川大,助你成就夢想!
圖片/陳胤璇彭世杰
文字/楊智清
編輯/陳胤璇
責編/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