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陶知閑
編輯/陳菲遐
漲價已經成了動力電池產業鏈2022年的主題。
上半年,以比亞迪(002594.SZ)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廠商和以寧德時代(300750.SZ)、億緯鋰能(300014.SZ)為代表的動力電池廠商紛紛以漲價應對上游碳酸鋰價格的暴漲。
在本輪車廠和電池廠的漲價博弈中,誰笑到了最后?隨著半年報披露,答案也隨之揭曉。
電池廠商笑到最后
在動力電池廠商紛紛經歷“黑色”第一季度之后,電池漲價便悄然開始了。受制于原材料價格大漲,尤其是碳酸鋰價格暴漲,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和國軒高科(002074.SZ)等主流動力電池廠商今年第一季度毛利率創出歷史新低。寧德時代表示,“沒想到碳酸鋰能從3萬漲到50萬,以前覺得漲個20-30%,沒想到漲了20倍”。
面對上游端的壓力,寧德時代坐不住了,多次確認漲價。4月,寧德時代曾透露二季度將漲價“主要客戶都談的差不多了,海外客戶基本上都是和金屬價格聯動,國內客戶也差不多?!薄癚1之前自己承擔了原材料的漲價壓力?!睂幍聲r代方面表示2021年以來碳酸鋰的漲價,為公司經營帶來了壓力。在5月5日的年度業績說明會上,寧德時代董秘蔣理確認公司已基本完成與客戶的協商調價,將在第二季度逐步實施。
億緯鋰能在半年報業績交流會上也委婉表示“在上游主要材料價格急劇上漲的背景下,公司秉承和諧發展原則,適時調整產品定價機制,各產品線的盈利能力得到較好修復?!贝送猓瑖幐呖圃谕顿Y者交流會上確認產品漲價,“基于供應鏈和上游情況,客戶對產品價格漲價表示理解。公司產品實行價格聯動機制,每家客戶情況不同,調價方案也不一樣。與客戶友好協商調價比較順利,漲價是動態調整的,并已在陸續落地?!?
漲價帶給三家動力電池廠商的效果各不相同,呈現出明顯的頭部效應。寧德時代和億緯鋰能的毛利率分別由今年第一季度的14.48%和13.75%回升至今年上半年的18.68%和14.96%;國軒高科則續創新低,由14.49%下滑至14.42%。
毛利率回升直接***了業績增長。今年上半年寧德時代營業收入1130億元,同比增長156%;歸母凈利潤81.68億元,同比增長82%。單季度來看,第二季度公司營收643億元,同比增長158%;歸屬凈利潤66.75億元,同比增長164%,相較第一季度的下滑24%,回暖明顯。
億緯鋰能則表現不佳。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127.54%;歸母凈利潤13.59億元,同比下滑9%。單季度來看,第二季度公司營收82億元,同比增長127%;歸屬凈利潤8.38億元,同比下滑1.18%,相較第一季度的下滑19%有所收窄。
國軒高科的表現最有迷惑性。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為86.38億元,同比增長143.24%;歸母凈利潤6462.3萬元,同比增長34.15%;單季度來看,第二季度公司營收47億元,同比增長109%;歸屬凈利潤3242萬元,同比增長127倍。然而公司扣非凈利潤虧損額高達1.73億元,同比下滑53%。在行業高景氣度下,作為一家市占率行業第四的動力電池廠商,半年歸屬凈利潤不足億元、扣非虧損,這份成績單問題重重。
車廠:“連湯都喝不到”
多數新能源汽車廠終究是沒有頂住上游加價的巨大壓力,雖然順利將部分價格傳導至消費端,但毛利率也因此受到影響。
在8月11日的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信息發布會上,中汽協副秘書長陳士華表示,今年上半年中國汽車行業利潤同比降幅達到了25.5%,同期營收僅下降4%,這是很不健康的。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領域,上游企業利潤暴增,但下游企業卻“連湯都喝不到”。“通過幾年的技術升級、方案優化,我們動力電池的價格降了很多,但因為原材料價格上漲,把我們幾年的努力都攤掉了?!标愂咳A認為,目前碳酸鋰價格處于畸形狀態。
陳士華的擔憂已體現在各車廠報表中。上半年小鵬汽車(09868.HK)營業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122%;凈利潤虧損44億元,同比下滑122%。單季度來看,第二季度公司營收74億元,同比增長98%,相較第一季度的153%增速放緩;凈利潤虧損27億元,同比下滑126%,相較第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116%呈現擴大化趨勢。
理想汽車(02015.HK)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82.95億元,同比增長112%;凈利潤虧損6.29億元,同比下滑6%。單季度來看,第二季度公司營收87億元,同比增長73%,相較第一季度的167%增速放緩;凈利潤虧損6.18億元,同比下滑162%,遠不及第一季度的增長97%。
本輪表現最好的是比亞迪。今年上半年公司營業收入1506億元,同比增長65.71%;凈利潤35.95億元,同比增長206.35%。單季度來看,第二季度公司營收837.82億元,同比增長68%;凈利潤27.87億元,同比增長198%。
值得一提的是,出色業績并沒有阻擋巴菲特減持的決心。伯克希爾哈撒韋已于8月24日出售了133萬股比亞迪H股,價值3.69億港元,平均價格277.1港元/股,在比亞迪的持股比例從20.04%降至19.92%。
估值或是“股神”考慮的主要原因。雖然業績出色,但比亞迪市盈率(TTM)已高達166倍,遠高于特斯拉的94倍,公司估值早已包含高業績增速的考量。
漲價不可避免
為了保住利潤,新能源車廠以漲價應對。根據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統計,今年1月至8月價格上漲的車型已達189款,而去年全年僅有14款車型漲價。“漲價”已經成為2022年車市的主題。比亞迪已于3月對多車型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在3000元至6000元不等。早在今年1月比亞迪汽車已發布過一次漲價通知,“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以及新能源購車補貼退坡等影響,公司對王朝網和海洋網相關新能源車型的官方指導價進行調整,上調幅度為1000元至7000元不等。”
造車新勢力中,小鵬表示受上游原材料價格持續大幅上漲影響,3月21日對在售車型的價格進行調整,補貼前售價的上調幅度為10100元至20000元不等。此前的1月11日,小鵬已完成一輪漲價,其全系車型平均提價5000元左右,核心車型小鵬P7上漲4300元至5900元。
漲價也沒有挽救幾大車廠的毛利率。小鵬汽車、理想汽車、比亞迪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全部低于第一季度。此外,小鵬汽車和比亞迪上半年毛利率均低于2021年的毛利率,比亞迪甚至下跌超過三個百分點,由此可見上游電池廠對各車企盈利的影響。
隨著近幾年政策端的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已成功由培育期過渡到快速成長期。根據中汽協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為266.1萬輛和260萬輛,同比增長均為1.2倍,市場占有率(新車銷售)已達到21.6%。在此背景下,如果新能源車廠遲遲無法兌現利潤業績,市場遲早將用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