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手杖是指什么意思和個的手杖指的是什么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手杖是指什么意思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中國古代有手杖。以下是歷史記載:
手杖,俗稱拐杖,古時又名“扶老”。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曰:“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就是明證。從古到今,手杖都是老年人的常備之物。文人到年邁時,也就多有以此題詩吟詠的。清人田松巖的《手杖》詩:“月夕花晨伴我行,路當坦處亦防傾;敢因持爾心無慮,便向崎嶇步不平!”頌手杖而寓哲理,兼發“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情懷。構思新巧,想象逼真,可謂獨具匠心。唐、宋也崇行扶杖禮尚,以興惜賢敬老之風。唐代名將李靖,因年老有足疾,上表懇請引退;貞觀八年,唐太宗特下優詔,加授“特進”,且親授“靈壽杖”,以“助足疾也”。此杖頂端飾有龍頭,不拄在腰間,而是杖高過頭頂二三尺,是一種權力的象征,為歷代帝王賜予少數開國元勛或忠門父祖之贈禮。
《元史》中載:“石天麟年七十余,常(憲宗)以所御金龍杖賜之,封爵如故。”這種“金龍杖”,堪稱百杖之首。過去,王公貴族中的男性老人用“龍頭杖”,女性老人則用“鳳頭杖”,至今在京劇道具中仍常見。其實,古時扶玉杖者,多為皇親國戚和王公貴族的長者,食有佳珍,衣有綾羅,行有翠輦,故皆愿長壽無疆。古詩云:“手持十節龍頭杖,不指虛空即指云。”表達了扶長龍頭杖的“尊老”渴望壽比天高的幻想。
自古以來,文人雅士常寄意于杖,“杖有銘,所以寓勸誡之意”。清人曹廷棟其竹杖銘曰:“左之左之,毋爭先,行去自到兮,某水某山。”所謂“左之左之”者,是指扶杖當用左手,則右腳先向前行;杖與左腳即隨后,步履方穩順。宋代大儒蘇東坡《定風波》詞云:“竹杖芒鞋輕勝馬”,意喻手杖作為老人行動護身之具,且自刻別有新意的《杖銘》借以自警:“于乎危,于忿是,于乎失道于嗜欲,于乎相忘于富貴。”此中,道出了使人真正會產生危險的是缺乏修養、氣度急躁、貪圖享樂、損人利己、腐化墮落。讀來句句擲地有聲,字字詼諧動人。
手杖,亦名扶杖、拐杖、拐棍。手杖是手隨伴人們能步行而開始使用的,是許多老年人“助走”的晚年外出的必帶之物。它既可穩身健步,又可增強體力,除此之外,手杖還有頗多妙用。人們通常稱它是老年人的“第三條腿”,堪稱老年人安度晚年的良好“伴侶”。無論是登山步行,還是閑立庭院都不可少。它有常見的3種分類,也有特殊功能的7種手杖。醫療手杖,登山手杖等更是在我們的生活中充當了比較重要的角色,它在結構材質,高度選擇方面也有著很多的學問。
走路時拄著的棍子,手拿的一頭有柄。
《現代漢語詞典》里的解釋。
手杖是指什么意思的介紹就聊到這里吧,感謝你花時間閱讀本站內容,更多關于個的手杖指的是什么、手杖是指什么意思的信息別忘了在本站進行查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