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趙覺珵】繼美國和澳大利亞之后,歐盟也試圖進一步加強在南太平洋島國中的影響力。歐盟駐太平洋島國大使席姆16日接受媒體采訪時稱,隨著該地區地緣戰略競爭的加劇,歐盟正努力通過經濟聯系和新的安全承諾來加強其在太平洋地區的存在。
2019年9月出任該職位的席姆在訪問新西蘭期間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表示,歐盟長期以來一直被視為太平洋地區的發展伙伴,它也希望被視為經濟和戰略伙伴。席姆稱:“太平洋的地緣戰略重要性得到了所有人的認可,包括歐盟在內。”
路透社在報道中提到,席姆的上述言論是在大國爭奪南太地區的影響力之際發出的。在中國今年與所羅門群島簽署新的安全合作框架協議之后,美國和澳大利亞加強了在太平洋地區的接觸。此前,歐盟在太平洋地區長期存在,主要是通過法國與法屬波利尼西亞的關系。
席姆說,歐盟在太平洋地區有幾個正在進行的發展項目,并且正在研究開展更多的項目。歐盟正在敲定計劃,花費500萬歐元對在基里巴斯的基里蒂馬蒂島建立一個碼頭進行可行性研究。去年9月,歐盟宣布了其《歐盟印太合作戰略》,并設立了一個3000億歐元的全球基礎設施基金,席姆說這有助于促進雙方的關系。
席姆在采訪中宣稱,“我們一直說我們在該地區的立場不是針對任何人。我們在這里不是為了遏制中國。”然而,路透社指出,當各國決定與誰合作時,重要的是他們要進行評估,例如這些國家是否正在接受發展援助和貸款。
盡管聲稱不是為了“遏制中國”,但席姆依然提及長期被西方炒作的所謂“債務陷阱”,他批評稱,“來自中國的大部分援助實際上……是貸款,所以這增加了這些國家的債務脆弱性”。席姆聲稱,提升歐盟在太平洋地區存在的戰略的一部分是提供經濟機會,歐盟已經與太平洋島國***達成了一些貿易伙伴關系,并正在與湯加進行一項類似協議的談判,以使其更好地進入歐洲市場。
據席姆介紹,歐盟還計劃加強其在印太地區海上監視的足跡。此前,法國軍隊在該地區擁有常駐軍事資產,這些資產曾被用來為歐盟的項目提供支持。
華東師范大學澳大利亞研究中心主任陳弘17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澳大利亞、美國和歐盟,它們正在一同把南太地區變成地緣戰略競爭的平臺,為該地區添加了一層濃烈的政治化氛圍,而這與南太國家向往和平與發展的意愿背道而馳。陳弘分析稱,歐洲本身和太平洋地區沒有太多的直接關聯。如今,歐盟展現出參與到美國“印太戰略”中的明顯意愿,這增加了地區的不穩定性。
陳弘表示,相比之下,中國與南太島國的合作公開、透明,并且對三方合作持***態度。而所謂的“債務陷阱”不過是西方國家的老生常談,它們始終也沒有舉出一個真正的例子,其目的不過是通過捏造出一個謊言,愚弄一些國家。
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今年6月結束南太之行后對媒體表示,中國無意同誰比拼什么影響力,也沒有興趣搞什么地緣爭奪。中國尊重島國同其他國家業已建立的各種聯系。中方愿繼續本著***態度,根據島國的意愿,同澳、新在南太地區開展更多三方或四方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形成更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