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編來為大家解答法官用的錘子叫什么這個問題,法官用的錘子叫什么英語很多人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法錘。
“法錘”也叫“法槌”,但無論是哪一種叫法,都體現了司法公正、文明審判,提高了法律的嚴肅性和莊重性.。
法槌其實最早起源于我國古代的驚堂木,以往中國法院審判,尤其是在基層法院庭審中有時會出現法庭秩序問題,而法官往往采取大聲呵斥甚至猛拍桌子的做法,不僅影響執法者形象,也有損法庭尊嚴。
法槌***選用的是質地優良的花梨木,是紅木的一種,整套法槌全部手工精雕而成。一位技術員介紹說,法槌的生產要經過烘干、浸蠟等十幾道工藝,生產一只法槌需20天左右,此外還要根據南、北方氣候的不同決定法槌的濕度。
法庭開庭或繼續開庭,先敲槌后宣布;休庭或閉庭,先宣布后敲槌;判決或裁定,也是先宣布后敲槌。我國法槌的設計與***是大有講究的:法槌的材質要選用花梨木,由民間雕刻家手工精雕而成;槌體的上端刻一個獨角獸頭,乃是古代陶治獄所用“性知人有罪,助獄為驗”的神獸;底部的圓形與方形底座,則暗喻“方圓結合,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結合”。槌柄刻有麥穗與齒輪,說明“我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法槌由主審法官使用,通常只敲一下。槌體頂部鑲嵌象征公平正義的天平銅片;圓形和方形結合的底座形成強烈的方圓對比,暗喻方圓結合、法律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結合;底座四角上鑲嵌著極具民族特色的“徽紋”圖案,此外槌頭上鑲嵌的銅片將根據不同民族使用不同民族文字。整個底座以一塊整木制成,敲擊時聲音敦實有力。
最早使用法槌的是福建省廈門市思明區人民法院。2001年9月14日,思明區法院院長陳國猛敲響我國大陸法院庭審第一槌。時隔將近一年,作為我國司法改革的一部分,法槌的使用正式推廣到全國各地法院。
使用法槌雖然只是形式上的細小變化,但它反映了我國法律功能和司法理念的深刻變化,是近年來以“公正與效率”為主題的司法改革的一個動態縮影。
法官開庭審理案件使用法槌,有利于維持法庭秩序,控制庭審節奏,是樹立司法權威、追求公正的需要。通過這種既定的司法程序及形式,可以有效地激發法官的神圣感,約束當事人訴訟行為,以及增強旁聽者的法律意識。法官是國家的司法者,負有保障法律實施的神圣使命。法官使用法槌,無形中增添了責任感和權威感,有利于體現司法的尊嚴,強化庭審活動的權威性、程序性和中立性。
司法的公正和公平,最終是由法官的自身素質和執法水平所體現,但是作為一種司法形式的法槌,在維護庭審活動的秩序,提高審判效率,從而確保程序正義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作用。法槌的使用體現了我國司法審判的進步,是司法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法官大人那的錘子叫法槌。
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法槌使用規定(試行)》:
第一條人民法院審判人員在審判法庭開庭審理案件時使用法槌。
適用普通程序審理案件時,由審判長使用法槌;適用簡易程序審理案件時,由獨任審判員使用法槌。
第二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使用法槌:
(一)宣布開庭、繼續開庭;
(二)宣布休庭、閉庭;
(三)宣布判決、裁定。
法錘。
“法錘”也叫“法槌”,但無論是哪一種叫法,都體現了司法公正、文明審判,提高了法律的嚴肅性和莊重性
審判官敲得跟古代的官老爺敲得一樣是驚堂木,和釘錘音標。你看電視劇里的青天大老爺敲得好溜的,其實好有趣的,這是一種文化的體現和傳承吧,朋友祝福你不要用上這個東西,好好努力吧
法槌,最高法院研究室公布的理由認為:第一,法槌體現現代司法理念。近年來,現代司法理念對審判實踐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其中之一就是審判活動的“程式性”和權威性。推廣使用法槌便是這種理念的體現。第二,是審判實踐的需要。庭審活動中,有些地方的法官在法庭上使用“叮咚”電鈴,有的則用鋼筆敲打桌面等發出響聲,這種做法有失正規,與國際慣例也不同。因此,很有必要對此加以統一和規范。第三,使用法槌有歷史傳統淵源。我國古代官員一般都使用驚堂木,但那是封建制度***現大堂或衙門的權威,而法槌則更多體現現代司法含義。第四,與國外通行做法相協調。使用法槌是國際上很多法院的通常做法,并已經積累了成熟的經驗,值得我們借鑒。第五,具有良好的實際效果。法庭上,法槌和言語共用,能更好地維護法庭秩序,提醒訴訟參與人正確行使訴訟權利,增強法庭權威性和嚴肅性。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