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大奎
列為"民國四大才子"之一的"抒情才子"戴望舒,1905年出生于杭州的一個書香門第?家庭。他以"雨巷"詩人的桂冠在燦若星辰的民國文壇占據了一席之地,卻在愛情、婚姻之路上一敗涂地,所擁抱的三段戀情沒有一樁圓滿。
在戴望舒生命中的最后一年(1950年),身邊已沒有一個親人。但不幸的是,他的哮喘病又突然發作,痛苦之下,他自己注入過量的麻黃素后,衰竭而死,結束了45歲短暫的一生。
不能不說這是戴望舒的遺憾和悲哀,他的一生,何以未能走出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
一、苦苦維持了8年的初戀終究敵不過"冰箱推銷員"1927年,22歲的進步青年戴望舒因"大革命"失敗帶來的白色恐怖而心情極度苦悶,為排解憂傷,便去松江看望好友《現代》雜志主編施蜇存。
當他扣開好友的家門時,施蜇存不在家,他的妹妹施絳年,一個開朗、活潑的漂亮女孩調皮地接待了他。
就這樣,戴望舒認識了小他5歲的施絳年,且一見鐘情,迅速陷入了單戀之中。***迸發下,戴望舒靈感綻放,遂一揮而就寫下與"多情才子"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齊名的名篇《雨巷》:
撐著油紙傘,獨自
彷徨在悠長、悠長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著
一個丁香一樣的?
結著愁怨的姑娘
……
戴望舒這首劃破時空的《雨巷》,用意象"丁香"直抒胸臆,展示了和諧的音律美,送來朦朧的意境,對戀人的渴望躍然紙上。因寫得太好,戴望舒一躍而成為民國詩壇的一顆新星,便有了"雨巷"詩人之稱,"丁香"姑娘也成了"初戀"的代名詞。
只可惜,木訥、憂郁而又顏值不高,臉上還有麻子的戴望舒盡管寫出了絕世詩作,但并沒有打動施絳年的芳心,她只把他當哥哥相看。
為愛癡狂,有時挺可怕的。
戴望舒鐵了心要娶"丁香"姑娘,在他苦苦追求,甚至以跳樓相逼下,施絳年擔心鬧出人命,便接受了戴望舒的求婚,前提是戴望舒必須出國留學得到學位、找到一份固定的工作。
戴望舒此時沉溺于欣喜的戀情之中,哪里知道這是施絳年的托詞,便高高興興地宣布自己戀愛后,乘坐郵輪,氣宇軒昂地前往法國巴黎大學留學。
3年后,戴望舒回國,看到的卻是另一番景況:他心愛的"丁香"姑娘已移情別戀。
其實,善良的施絳年心里早有了喜歡的男人"冰箱推銷員",礙于戴望舒是哥哥施蟄存的摯友,一直沒有明說。
戴望舒傷心之極,憤怒地打了施絳年一耳光后,便登報與之解除婚約,結束了這段刻骨銘心長達8年的初戀。
二、與第一任妻子穆麗娟僅僅維持了5年婚姻戴望舒與施絳年訣別?后,郁郁寡歡,一直沉浸在失戀的悲痛之中,無心學習。
恰好他的住處,好友劉吶鷗為他提供的江灣公園公寓,他的另一個好友穆時英也住在公寓附近。
穆時英有一個天真、清純、秀麗的妹妹穆麗娟,雖學歷不高,但很喜歡文學,極仰慕"大叔"戴望舒的才華,對他寫的詩幾乎每首都能背出。在哥哥穆時英介紹下,穆麗娟認識了戴望舒,一來二往,戴望舒也被小他12歲的漂亮女孩穆麗娟打動。
互為好感下,31歲的戴望舒于1936年與19歲的穆時娟訂婚,后在上海新亞飯店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婚后不久,兩人育下一女,得到朋友們的祝福,本以為這樁婚姻可以塵埃落定,哪知不經意間的變故突襲,命運一個轉彎,就偏向另外的軌道。應了一句老話:人呀,一作就死。
戴望舒與穆時娟產生裂痕的起因還在于戴望舒心心念念的"雨巷"中的"丁香"姑娘。
刻骨銘心的初戀,對戴望舒而言,始終是揮之不去的暗傷,他婚后沒有做到徹底放下。
一次,他應邀為電影《初戀女》寫歌詞時,情不自禁地寫下懷念施絳年的詞:
你牽引我到一個夢中,我卻在別的夢中忘記你,現在我每天在灌溉著薔薇,卻讓幽蘭枯萎。
"幽蘭"指的就是施絳年,他心愛的女神"丁香"姑娘。"薔薇"暗指穆麗娟。
這讓妻子穆麗娟很受傷,她憤怒地說:戴望舒對我哪有什么真情,他的情都給了的"丁香"姑娘。
兩人從此開始冷淡。
后來戴望舒在處理家庭變故中"不可思議"的做法,更令穆麗娟大為失望。
1939年,穆麗娟的哥哥穆時英在上海被特務殺害。那時,戴望舒與穆麗娟恰好在香港避難,戴望舒便扣下喪報,沒有告訴穆麗娟,也沒有去奔喪。同年,穆麗娟的母親過世,戴望舒又瞞下這一噩耗。
穆麗娟得知情況后,痛不欲生,與戴望舒大吵了一架,決意離婚。
很果敢的穆麗娟立即與戴望舒簽下離婚協議,旋及帶著女兒回到上海,不久與《宇宙風》編緝周黎庵結婚,平靜地度過了一生。
三、與第二任妻子楊靜的婚姻依舊沒有躲過"七年之癢"在香港的戴望舒無奈與妻子穆麗娟分手后,長時間處于感傷之中,又因宣傳抗戰遇上牢獄之災,從此落下支氣管炎的病根。
幸得朋友的解救,戴望舒呆在監獄的時間不長。出獄后,戴望舒暫時住在朋友家里,沒想到的是,神奇的命運把一份意外的戀情又降臨在他身上。
1942年,戴望舒遇上了原同一單位大同圖書印務局當抄寫員,時年16歲嬌小美麗的香港女孩楊靜,她不知道戴望舒的遭遇,以為大名鼎鼎的戴望舒在香港有房有車,收入豐厚,便主動聯系心灰意冷、傷痕累累的戴望舒,公開表白喜歡他。
這份突來的感情讓戴望舒熱淚盈眶,畢竟自己37歲,大楊靜整整21歲。
很快,兩人便進入了熱戀。
起初,楊靜的父母對這樁不般配的婚姻強烈反對,架不住個性特立獨行的楊靜軟磨硬纏,只好默認。
就在當年年底,37歲的戴望舒與16歲的楊靜沖破世俗與阻力宣布結婚。
但婚后不久,生活并沒有期望中的那樣美好,戴望舒原本經濟窘迫,哪里有洋房豪車!二人完全是在一份想象和沖動中的結合。戴望舒后來離開香港去暨南大學執教后,薪水也很微薄,靠租房維持生活。
大失所望之下,楊靜開始為日常生活中的瑣事與戴望舒大吵大鬧,兩人感情的裂痕與日俱增。
戴望舒再次未能躲過婚姻中的"七年之癢",與楊靜結婚的第六年,楊靜宣布愛上鄰居,一位熱情的姓蔡的有婦之夫后,便向戴望舒正式提出離婚。
盡管戴望舒苦苦挽留,但心意已決的楊靜早已無視戴望舒的種種努力,見他不在離婚協議上簽字,便與蔡私奔,相偕出走。2年后,絕望的戴望舒在醫院病逝,終年不過45歲。
就這樣,戴望舒結束了自己短暫的一生,也結束了自己一生不圓滿的三段戀情。
遺憾和悲哀的戴望舒,也許是他的性格缺陷所致,也許是天意使然冥冥中的注定,他的一生都與幸福擦肩而過,終究在孤獨憂傷中沒有走出悠長而又寂寥的"雨巷"。
【作者簡介】李大奎,男,漢族,七0后,法學學士,貴州湄潭人,文學愛好者。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推薦:
南北朝時候宋明帝劉彧有十幾個兒子,為何都不是他的親兒子?
懸橋巷29號:洪鈞的狀元府邸,走出演義的賽金花
傳統文化丨旗袍:你是我前世種下的一顆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