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經.四十章》上講到: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這句話什么意思呢?反,是道的本體,道體雖然虛無、清凈,但卻是所有變動的主角;弱,是道的表象,道雖然看似柔弱無用,卻是天下有用的根本。大家都知道天下萬物生于有,卻不知道有生于無,如果知道了有生于無的道理,也就不會執著于事物的表象了。
今天主要分享一下“反者道之動”這句話帶給我們的人生智慧。
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道理就是老子講的“反者道之動”。老子講的“道”,聽起來比較玄妙,那我們換個名詞——“自然力”,大家就比較容易理解了。
老子的思想,主要就是講“自然無為”,這里的“無為”,不是什么也不干,而是不妄為,不胡作非為,一切行為順應自然規律,才叫“自然無為”。但我們一般人往往做不到“自然無為”,不能順應自然規律,總是按著自己的想法、意愿做事,這其實就是妄為,那結果就一定會遭到自然力的對抗。你往東走,自然力就拉你往西走;你往西走,自然力就拉你往東走。我們就會感覺有一種無形的大手在牽引著我們,走向相反的方向,這就是“反者,道之動”。
所以就生活中就很容易出現“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現象。萬事萬物有它自然的生長規律,不用人類去管,人家自然就會長成,這就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你越是干預,越是希望它生長、開花,它就越不生長,越開不了花,這就是“有心開花花不開”,這些都是自然力在作用。
自然力就像古人畫的那個太極圖,一半陰,一半陽,陰陽和合,是最佳狀態,一旦陰陽失去平衡,它就動起來了。誰在動?自然力。怎么動?向其相反的方向轉化,最終達到陰陽平衡的狀態為止。
所以古人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物極必反”。任何事物都是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所謂“花開則謝,葉綠則枯”、“日中則昃,月盈則食”、“木強則折,物壯則老”、“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樂極生悲,苦盡甘來”等等,生活中處處都充滿著“物極必反”的這一現象。
當我們明白了這個道理,無論遇到順境還是逆境,就都能夠坦然接受了。遇順境不驕傲,遇逆境不氣餒,因為物極必反,順境走到頭了就是逆境,逆境走到頭了就是順境。
曾國藩深諳這個道理,所以他把書房取名為“求缺齋”,就是怕自己太圓滿了,要有一點缺陷才好。我們看《曾國藩家書》發現,曾國藩那么大的官,還總是到處借錢,這欠點那欠點,反正常年都有欠賬,欠的也不多,他是真沒錢嗎?肯定不是,怕物極必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