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中,妖魔鬼怪通常指日久成精,獲得了超自然能力的動物、植物和無生物等,妖魔鬼怪都是害人的東西,人們對他們出現(xiàn)很害怕,但是對于這四種怪異東西的區(qū)別,一般人都分辨不清,只是籠統(tǒng)的稱之為妖精、妖怪、妖魔等等。其實他們是區(qū)別的。
首先談妖和怪。“妖”,的本意有兩層基本含義,一是指反常怪異的事物和現(xiàn)象,這是妖的最初含義。二是指各種自然物變成的精怪,此意義上的妖一般都有一個原形物作為實體,如狐妖、蛇妖等。
電影《白蛇傳說》之蛇妖造型
“怪”,《說文解字》釋為“異也”,指自然界奇異怪誕的事或物。妖和怪的初義相近,所以人們常將二者合稱“妖怪”,指怪異、反常的事物與現(xiàn)象。古代人們往往把妖怪的出現(xiàn)看成是可怕的災(zāi)禍將要發(fā)生的前兆,以為是上天對人們的警示。
泰國怪異的樹。把佛像整個包了起來,
在民間傳說中,常將妖、怪合稱為妖怪,妖怪是一個籠統(tǒng)的貶義詞,泛指一切有超能力或是法術(shù)的非神非仙非人非鬼的由動植物修煉的已經(jīng)幻化出人形(有的未必幻化成人)的物體。其中妖以動物修煉而成的居多,例如蛇妖,兔妖;而怪以植物修煉而成的居多,比如樹怪,但這也不是絕對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動植物們在修煉過程中如果一心向善悟道的話,是完全有資格修煉成仙的,妖與怪是動植物們修煉方向向邪惡這一面發(fā)展的不良結(jié)果,在修煉過程中(也就是未成妖怪或仙,但已有部分法力之前),這些動植物們常被稱為精,比中虎精,人參精等,比稱妖怪略有善意,妖怪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各種可怕的魔,一般法力都很強
其次再說魔。魔是一個外來詞,來源于梵語。佛教把一切擾亂身心、破壞行善者和一切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均稱作“魔”。在印度古代神話和宗教中,世界有多層天宇,第六天宇的統(tǒng)治者是魔王波旬。他和他手下的魔將臣民常到下界搗亂、干壞事,所以被視作邪惡的代表,稱為惡魔。由于印度的“魔”與中國本土的“妖怪”都是邪惡的,是作為人類的異己力量出現(xiàn)的,所以在宗教文化與中國世俗文化長期碰撞的過程中,外來的“魔”逐漸與中國文化中的“妖怪”合流,如小說中常用的“妖魔”、“潑魔”、“魔頭”等指的就是妖怪。并且神魔小說中幾乎所有的“魔”都是“怪”,是“妖”,是“精”。如《西游記》中美猴王七弟兄中的牛魔王、蛟魔王、鵬魔王,其實就是牛精、蛟精、鵬精,或稱牛怪、蛟怪、鵬怪。魔從狹義上來說和妖基本相同,但有兩個區(qū)別,其一是魔在法力上是遠比妖要強大的多的,一般的神仙都不一定是其對手,是資深的妖怪,且經(jīng)常帶有一點反***性質(zhì)。其二是魔有可能是仙和神誤入邪道而墮落成的,妖則一般是動植物土生土長的。魔白天晚上皆可活動。
鬼,一般用骷髏來代替。這樣的鬼不是很可怕。解剖課上就有,一動就散架了。還有的鬼可以隱形,就比較可怕了
最后說說鬼。很多人將鬼與妖,魔并談,認為他們差不多,這是極其錯誤的!在神話世界里,鬼為至陰之物,一般俗稱為鬼魂,言下之意就是陽壽盡了,陽間的軀體沒了,只剩下了蒙朧的非實體的單元。鬼絕大多數(shù)由人死后,魂離體而化成,只能在陰間活動,如果回了陽間也只能在夜晚出來,由于人的陰陽平衡被打破,變成純陰之體,自然多了一點超能力,但極其微弱。所以說鬼的力量很弱的。鬼的出路一般有二,其一是投胎轉(zhuǎn)世為人或動植物,其二是在地獄里受苦,鬼只能晚上活動,白天是絕對不可能的。所以,在香港電影《聶小倩》中,鬼聽到雞叫就要趕快走開,因為雞叫了,說明天快亮了,天一亮,鬼就要形散為氣了。
(以上文字,綜合一些網(wǎng)絡(luò)資料,由于不知作者姓名,在此一并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