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的種類很多,也各有特點。
然而說起魚,很多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印象——“魚的記憶只有7秒”。
在生活中,人們也常常用“魚的記憶”來形容一個人記性差。那么,事實真是這樣嗎?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另外關于魚,一些小伙伴還會有這樣的好奇:魚生活在水里,它會不會喝水?會尿尿嗎?怎么養魚才能活得更久呢?往下看,答案就都有啦。
魚的記憶只有7秒?
關于魚類記憶只有7秒的說法廣為流傳,但實際上魚類的記憶遠不止7秒。
在上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就以金魚為對象開展了魚類記憶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員將一道光從魚缸的一端發射到另一端,20秒后在釋放光源的另一端釋放電擊,如此反復操作多次。隨后,他們發現金魚對電擊形成了記憶,當它們再次看到光線后會迅速地游到光源釋放的那一端以躲避電擊,并且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內金魚都能記住這種“光—躲避”的行為模式。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對于另一種觀賞性魚類—天堂魚,研究人員也發現了它們具有超強的記憶力,它們能記住之前見到過的“陌生鄰居”,并且這種記憶至少可以保持數月之久。
另外,許多學者以模式動物—斑馬魚為研究對象進一步證明了魚類具有長期的記憶。研究人員發現斑馬魚在訓練后,能夠學會根據信號燈的顏色辨別進食時間、學會如何走迷宮等。
其實,在生活中我們也能看到魚類具有較長記憶的縮影,景區的觀賞魚在游客食物的***下,每當有游客靠近魚塘時都會主動地向游客游來,試圖獲取食物。此外,近年來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研究發現,斑馬魚還可通過DNA甲基化(表觀遺傳學)的方式將記憶傳遞給子代。
魚會喝水嗎?會尿尿嗎?
按生活環境的不同,魚類可分為淡水魚和海水魚,它們都需要從水體中攝取足夠的氧氣以滿足自身代謝的需要。
魚類主要是通過口、口咽腔以及鰓蓋的協調作用完成呼吸過程,這在過程中大量的水會從口腔進入魚體內,這個過程可以簡單的定義為魚類“喝水”的過程。由于淡水魚和海水魚生活的水環境鹽度存在極大差異,為維持自身滲透壓的穩定性,它們形成了不同的“喝水”的方式。
對于淡水魚而言,其體內的鹽濃度高于外界的淡水,因此大量的淡水會不斷滲透進入魚體中,可以說淡水魚是被“灌”著喝水。淡水魚為了維持自身滲透壓的穩定性需要將大量滲入體內的水排出體外,它的腎臟不斷地將多余的水分排出體外同時吸收鹽分,最后經膀胱和泄殖孔排出體外。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相比之下,海水魚生活于海水之中,其體內鹽分的含量低于外界的海水,導致其體內的水分不斷流失。為了維持滲透壓的穩定,海水魚要主動去“喝水”,以補充自身減少的水分。海水魚也需要將體內的過多的鹽分及代謝廢物排出體外,也需要撒尿,但尿量遠低于淡水魚。
總體而言,海水魚和淡水魚都會“喝水”,只不過淡水魚是被動“喝水”,而海水魚則是主動“喝水”。此外,在進化過程中,一些魚類形成了特殊的方式來維持自身滲透壓的穩定。例如鯊魚,它可通過保留尿素使體內的滲透壓略高于海水。鯊魚機體中的代謝廢物主要是通過皮膚排出的,它沒有膀胱,因而鯊魚不“撒尿”。
魚的壽命有多久?
全世界范圍內目前發現魚的種類已超過兩萬多種,不同種類魚之間的壽命存在較大的差異。
迄今發現的壽命較短的魚類有鳉魚、斷虎魚、銀魚等,雖然它們不像蜉蝣那般朝生暮死,但它們從經歷出生到死亡也就僅僅1年左右的時間。孔雀魚和斑馬魚的壽命稍長些,一般存活能2年左右。羅漢魚的平均壽命能達到6~10年。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鱘魚是一種性成熟周期較長的魚類,它的壽命可達到40年。對于一般的鯊魚,它們能存活30年,而鯨鯊的壽命卻能達到70~100年之久。
當然,還存在比鯨鯊活得更久的魚類,那就是狗魚,它堪稱是魚中的“老壽星”,壽命可達到200年。狗魚具有如此長的壽命與它生活在北半球寒冷地區有關。
養魚要注意什么?
俗話說養魚先養水,水質尤為重要。家里使用的自然水通常氯的含量比較高,有些觀賞魚對氯離子比較敏感,可能會損傷魚的鰓部,因此自然水使用前最好充分曝氣或靜止幾天再使用。
水體中氧氣的供給也是非常必要的,可防止魚類因缺氧而死亡或長期的低氧應激。另外,需要定期的清洗和更換過濾裝置保證水質的清潔。
圖庫版權圖片,不授權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由于魚類是一種變溫動物,在每次換水的時候最好不要超過1/3,這樣就能保證水溫的相對穩定,以防魚類“感冒”。當然,充足的營養供給也是必要,但要注意適量投喂,過多的殘餌會造成水質的惡化。
綜上,清潔和穩定的水質以及充足的營養供應是魚類活得更久的重要保證。
本文專家:林志燈,華東師范大學動物學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