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去世后的第一個清明節,李延林全家一早就去掃墓。紛紛細雨中,奉上新土、栽下新枝。身后的山峁,已是綠意點點。
“父親,您的遺愿,兒女們已經完成。我們牢記您的囑咐,從沒有給組織添過麻煩,請您安息吧……”李延林俯身呢喃,眼含熱淚。
李富貴生前照片。(圖片由李富貴家人提供)
他們的父親名叫李富貴,陜西省延安市甘泉縣道鎮人,一位參加過解放戰爭并光榮負傷的老戰士。20多天前,李富貴離世,享年91歲。老人走得安詳,但他還有一個心愿沒有完成。
這個心愿,源自老人一生的經歷。
1947年,胡宗南進犯延安之時,17歲的李富貴加入甘泉四區游擊隊,同年入黨。此后,他成為第一野戰軍的一名戰士,并在解放渭南的戰斗中身負重傷。多年以后,李富貴上了年紀,總是頭疼,兒女帶著他去拍CT,才知道彈片一直在頭里沒有取出。
這個心愿,源自老人一生的操守。
李富貴回到家鄉,陸續在鄉鎮、縣直部門擔任領導職務,始終一身正氣、兩袖清風。20世紀末,國企改制大潮中,李富貴的長子、次女夫婦和三兒媳都下了崗,孩子們請他幫忙說情,他說:“這是國家的大政方針,誰也不能違背。你們都年輕,只要肯吃苦,就餓不死!”
離休后,李富貴患上帕金森綜合征,雙手顫抖,但他總是親自到單位繳納黨費,并在臺歷上鄭重地做記錄。3年前,他癱瘓在床,每個月,他一定要看到兒子發來的代繳費截圖才放心。
2017年9月,一次大病出院后,李富貴決定要交代后事。他口頭告訴兒女,又找來工作單位的領導和老同事做見證。
“遺囑”如此寫道:“我是從槍林彈雨中走過來的人,受黨的培養教育幾十年。為了感謝黨,離世后,請從我的撫恤金中拿出2萬元,作為最后一次黨費上繳組織。”
落款處,有顫巍巍的簽名和鮮紅的手印。
家人為李富貴繳納了最后一筆黨費2萬元。(圖片由甘泉縣委組織部提供)
今年3月25日,料理完老人的喪事,李延林和弟弟來到甘泉縣委組織部,替父親完成了心愿。
這個故事,自此在這座陜北小城流傳。
“父親曾說,希望活到7月1日那天。”李延林說,雖有遺憾,但今天的美好生活,父親已經看到,他可以含笑。(記者陳晨、張斌)
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