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陸玫
鄭秀康(1947—2022)本文圖均來自“溫州市鞋革行業協會”微信公號
4月20日,溫州著名民營企業家、康奈集團創始人鄭秀康因病去世,享年76歲。
鄭秀康是溫州乃至中國鞋業的領軍人物之一,康奈1993年就獲得“中國鞋業大王”稱號??的渭瘓F的商標是一枚抬頭挺胸的人頭像,其背后則是溫州皮鞋品牌從低谷到重振的過程。
“在我視野中,鄭秀康是溫州皮鞋第一人,也是溫州皮鞋走向世界的第一人。”浙商研究會執行會長、財經作家胡宏偉向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表示,制鞋業曾是溫州的重要產業,與打火機、眼鏡并稱為溫州民營經濟“三小花旦”,而且承載著1980年代溫州改革最艱難時期最多的污名。
1980年,鄭秀康創辦紅象皮鞋作坊
溫州人做皮鞋“有傳統”:明代起溫州鞋靴即作為貢品,全國第一雙豬革皮鞋誕生于溫州,第一雙高跟女鞋***者也是溫州人。1980年,鄭秀康從國有機械企業辭職下海,湊數千元辦了家皮鞋作坊。當時,價格低、款式新的“溫州鞋”風靡,產量一度占全國的1/10,但質量低劣的詬病不絕于耳,被稱為“晨昏鞋”、“星期鞋”。
鄭秀康的皮鞋廠快速發展時,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門發生“火燒溫州劣質鞋”事件,工商部門、市民代表將收繳的5000雙溫州產劣質鞋投入火中。之后,多個大中城市拒銷溫州鞋,各大商場將溫州鞋掃地出門。
這把火背后是改革初級階段的不完善,也讓鄭秀康和溫州***、鞋企開始思考如何重新打響溫州鞋品牌。
1989年,鄭秀康在溫州市長城鞋業公司
1989年,鄭秀康前往“世界鞋都”意大利學習工業化制鞋技術,回國后投入120萬元進行技術改造,同時將鞋廠更名為“長城鞋業公司”,寓意“修筑質量的長城、信譽的長城”。
在機械化制鞋工藝和技術獲得突破后,1992年,他請人設計了抬頭挺胸的人頭像作為商標標識,想讓“溫州制造”的品牌抬起頭來,并給這個商標取名“康奈”。
1994年,溫州在全國率先提出“質量立市”戰略,通過了《溫州市質量立市實施辦法》,而康奈為溫州質量立市打響了第一炮,成為“溫州制造”代表的皮鞋重新進入全國各商場。
2001年,康奈第一家海外專賣店在巴黎開業,是中國鞋類品牌在國外的首家專賣店;2006年,康奈斥資20億在俄羅斯打造2.28平方公里的經濟貿易合作區?!白叱鋈ァ?,為溫州“中國鞋都”贏得聲譽。
在康奈、奧康、紅蜻蜓等鞋企的努力下,2001年至2012年,溫州皮鞋產量從6億雙發展到13億雙,產值從300億增長到852億,出口從7.94億美元增加到147.19億美元。
近年鄭秀康已逐漸退居幕后。澎湃新聞了解到,他此前已將企業經營交棒給子女,兒子鄭萊毅擔任集團總經理。
責任編輯:謝春雷
校對:張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