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聊聊象海豹吧。象海豹像海豹,但它不是海豹,它沒有海豹的牙齒,體型比海豹大很多。它們屬于哺乳綱海豹科的動物,是鰭足目中最大的種類。雄性長著能夠伸縮的長鼻大概有30厘米左右,所以象海豹這個名稱還算比較貼切。
象海豹的反應速度非常遲緩,而且行動起來也是緩慢且笨重。當人靠近它們的時候,它們甚至會毫無察覺,繼續躺在沙灘上睡大覺。它們行動遲緩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的前腿非常短,根本不能夠支撐它們笨重的身體。這導致它們要在岸上移動的時候,只能把全身的重量都放在自己肚皮上,然后用肚皮和不發達的前肢來幫助自己移動。場面看起來一度非常滑稽。
象海豹是一種喜愛群居的動物,幾十甚至上百只象海豹會一起在沙灘上睡懶覺。象海豹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生活在北半球的北象海豹,還有一種是生活在南半球的南象海豹。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北象海豹奇特的交配策略。
北象海豹所有的北象海豹都是無毛的,在脫皮之前是黑色的,脫皮之后會漸變成黃褐色。它們的眼睛又大又圓,這有可能與它們主要依靠視覺來捕食有關。北象海豹的后肢是退化了,成為了成為尾巴及尾鰭的一部份。它們的每一只腳都有五只有蹼的腳趾,這種構造非常有利于它們的推水活動。胸鰭則很少用來游泳。
它們退化的肢體導致它們并不適合在陸上運動,它們通常是用鰭來支撐及推動身體。雖然不是特別靈活,但是它們在短時間內能夠快速移動,最快能達每小時8公里。
雌雄之間巨大的體型差異科學家早就發現,對于雄性北象海豹來說,巨大的體型意味著一切。如果它們無法擁有巨大的體型,那么它們就喪失了交配的權利。
而為了擁有巨大的體型,對于雄性象海豹來說,覓食又成了至關重要的環節。一月份在《皇家學會科學》雜志中,科學家研究了雄性和雌性象海豹主要進食的方式和地點,研究發現比起雌性,雄性更可能在覓食的時候往往會把自己暴露在更大的風險中,最終丟掉自己的小命。
象海豹的特征是體型巨大,另一個特征是體重上的性別差異也是非常之大的。光是雌性的重量通常就有百來公斤,但是雄性的體型卻更加夸張,能夠長到雌性體型的3-7倍。
那么問題就來了,體型差別如此之大,它們在捕食行為上會存在什么顯著的差別嗎?
捕食行為的差別在2006年-2015年之間,加利福尼亞州A?oNuevo州立公園對它們的海豹進行了一項長期監測項目。科學家將深度記錄儀、衛星和無線電發射器安裝到200多只海豹身上,通過測量海豹身上的脂肪存儲和位置變化,來確定它們的覓食地點和行為。
研究發現,兩性在尋找食物的位置上存在著非常大的不同。雌性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開闊的海洋當中覓食,到深海去尋找食物。但是雄性卻更傾向于停留在較淺的近岸棲息地,然后捕獵大陸架上的食物。
雄性的這種捕獵策略導致它們能夠累積比雌性更多的脂肪,至少是雌性的6倍。當然消耗的卡路里也比女性快,是女性的4倍以上。
既然大陸架上的捕食策略似乎更有效,為什么雌性不效仿雄性的捕食行為呢?
實際上,科學家發現,雖然捕食所獲得的平均能量更高,但是對于雄性來說死亡率卻是雌性的6倍以上。專家表明這很有可能是因為雄性象海豹捕食的近海大陸架上經常有虎鯨和大白鯊的出現,這里雖然食物更為豐富,但卻也是更危機四伏的。
交配策略對于雄性來說,這種風險是非常值得的。雄性和雌性象海豹大約在3-4歲的時候會達到性成熟,但是它們的壽命卻有著非常顯著的差別。雌性在其后20年的大部分壽命中可以每年或每兩年生一次幼崽,但雄性的平均壽命只有雌性的一半。而且雄性一般要到自己晚年的時候才能達到自己體重的巔峰,也就是說才有可能獲得交配的機會。
這種生殖上的需求或許直接導致了象海豹兩性間不同的捕食策略。雌性更傾向于避開危險的地方捕食,只要有充足的食物能夠養活后代即可。但是男性卻要尋求身體更快地成長,雖然死亡風險更大。
然而對于象海豹來說這場博弈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要么失去全部,要么獲得全部,這場博弈的獎勵是巨大的。
關注麥克斯韋的科學,帶你了解最新最有趣的科學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