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的成語出自于《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p>
春秋戰國時期,晉獻公聽信奸臣的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搜捕申生的侄子重耳。重耳得知消息后,逃離晉國,在外流亡十幾年。
重耳歷經千辛萬苦跑到楚國。楚成王覺得重耳是一個有用之才,就以國禮相待。
楚王與重耳兩個人喝酒聊天,氣氛十分融洽。突然,楚王問重耳:“假如有一天你回晉國當了國王,怎么來報答我呢?”重耳略加思索后說:“美女仆人、綾羅綢緞,貂皮大衣,玉石珠寶,您有的是,我們晉國沒有什么珍稀之物和特產給您?”楚王說:“您過謙了??煽傇摫磉_點意思吧?”重耳傻笑著回答道:“托您的福。如果我能回國當國王,我愿意與貴國友善相處。假若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指令部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相當于三十里),假如還不能令您滿意,我再與您開戰?!?/p>
幾年后,重耳返回晉國當上國王,就是在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注釋]舍:一舍為三十里,今為十五千米。[提示]比喻退讓和回避,以免引起沖突。退避三舍的意思是:舍:古時候軍隊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積極忍讓九十里。形容忍讓和逃避,防止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