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自工眾號:爬界)
“食在廣州,廚出鳳城”
一句“食在廣州”引得多少國內外游客為廣州美食之旅而煞費苦心,廣州這座美食之城因此也風光多年——然而下一句“廚出鳳城”卻鮮為被世人所知,“鳳城”其實就是順德的古稱就是真正的廣府粵菜的發源地。而順德菜中最著名的就數水蛇粥了。
是不是覺得片場了?怎么變成美食公眾號了?并不是,雖然狐貍是個吃貨,但是吃也是有底線的,絕不會吃野生動物,也不會宣傳吃野生動物,只是借用水蛇粥來介紹一下中國的水蛇。
我國是一個蛇類資源非常豐富的國家,在我國分布的蛇類有68屬,256種。除了產地罕見不易捕捉的絕大多數可以上餐桌,尤其是在兩廣地區。
過山峰(眼鏡王蛇)五步蛇(尖吻蝮)過樹榕(過樹蛇)水律蛇(滑鼠蛇)這些都是典型的食用蛇,目前來說也有大量的人工養殖供給市場需求。
而市場上用來煲制水蛇粥的這些水蛇大家可能就不一定叫的出名字了吧?
分布在我國的全水棲蛇主要有一科三屬共四種,一科就是Homalopsidae水蛇科。Homalopsidae水蛇科包含三個屬Hypsiscopus鉛色蛇屬、Myrrophis沼蛇屬、Subsessor腹斑蛇屬。四種就是Hypsiscopusplumbea鉛色水蛇、Myrrophisbennettii黑斑水蛇、Myrrophischinensis中國水蛇、Subsessorbocourti腹斑水蛇。
傳統美食水蛇粥就主要以這幾種水蛇為主要原材料,而這幾種水蛇基本來源絕大部分是野生捕獲。
Hypsiscopusplumbea鉛色水蛇為水蛇科鉛色蛇屬的爬行動物,雌性稍大于雄性,一般長約45厘米左右,蛇體背面為灰橄欖色,上唇及腹面黃白色,背鱗外側1至2行鱗片帶黃色。頭大小適中,吻較寬短,鼻孔具瓣膜,鼻間鱗1枚,上唇鱗8枚,背鱗中段19行,尾下鱗雙行,上領骨后端具溝牙。
喜歡潮濕多水的環境,高度水棲,偶爾會上岸活動,夜行性,食物以小形蛙類和蝌蚪為主,其次為小魚。
種群分布廣泛,在中國,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廣東、海南、廣西、云南、臺灣。國外分布于緬甸、泰國、越南、老撾、柬埔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鉛色水蛇,曾經是國內分布非常廣泛的一種水蛇。近年來由于食用市場的大量需求實際上數量已經急劇下降,加之農田里大量使用農藥化肥。
有些地方實際上已經區域滅絕了。由于數量下降,不能滿足食用需求,大多數以前由鉛色水蛇***的菜肴都改用了其他蛇,其中以東南亞地區柬埔寨洞里剎湖產的水蛇最多。
Myrrophisbennettii黑斑水蛇主要分布于我國廣東、福建、海南的一種水棲蛇類,模式產地為中國香港。通過搜狗、百度搜索后出來的網頁都是“椒鹽蛇碌”“白切蛇”呵呵。百度圖片搜索給的是一張赤鏈蛇圖片。無奈,只有看外網了。
黑斑水蛇隸屬于水蛇科沼蛇屬Myrrophis,屬于一種小型水蛇,一般長約50厘米。
主要生活在淡水湖泊、河流,偶爾出現在紅樹林地區,是一種可以短期適應咸水的蛇類,主要以蛙類和魚類為食。
在香港地區拍攝的黑斑水蛇
Myrrophischinensis中國水蛇這個百度給出的介紹非常詳盡,請看下圖
中國水蛇同樣隸屬于水蛇科沼蛇屬,主要分布于中國南方各省以及越南北部。也曾經活躍于廣東、廣西以及南方各省的餐桌。
根據“2014年中國動物主題數據庫”給出的資料:“中國水蛇廣泛分布在中國各地區,雖人們會因為蛇肉和蛇皮而捕獵中國水蛇,但這些活動并沒有對該種群造成威脅,反而由于中國水蛇較強的適應性,其活動范圍和個體數都呈現增長化。因此,對于該物種不需要任何保護措施”
這TM不是瞪著眼睛說瞎話嗎?
Subsessorbocourti腹斑水蛇也就是海豹蛇,廣州黃沙市場常年不斷貨80一斤。海豹蛇也是餐桌上最常見的食用水蛇,而且是數量最大的,因為它也是四種餐桌上的水蛇中最大的一種。海豹蛇雌性可以長到1.5米,打了水2、3斤重的也有。
寵物市場也偶有出現,但是根本就養不活。
原因在哪呢?國產的基本上已經吃的差不多了,像國內廣州、南寧、欽州、北海海鮮市場上出售的全部來自于泰國進口,運輸過程中是加了冰塊的,巨大的溫差導致海豹蛇到國內全部都是肺炎,幾乎沒有幸免,能養得活就怪了!
-End-
(文章均來自WX工眾號:爬界,喜歡爬寵的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