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麻豆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国产 高清 在线-国产 日韩 欧美 亚洲-国产 日韩 欧美 综合-日日夜夜免费精品视频-日日夜夜噜

周朝歷史「周朝歷史帝王表」

  • 生活
  • 2023-05-23 11:57
  • 66

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周朝歷史和周朝歷史帝王表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周朝歷史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周朝歷史簡介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第三個也是最后一個世襲奴隸制王朝,其后秦漢開始成為具有從中央到地方的統一***的大一統國家。下面是我給大家整理的周朝歷史簡介,供大家閱讀!

周朝歷史簡介

周亦為“華夏”一詞的創造者與最初指代。周朝共傳30代37王,共計約791年,另一說是868年,兩者相差近一百年,問題在于周朝的建國之年一直無法確認。

周朝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宗周),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雒邑(成周),此后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常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

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源自華夏(漢)民族,因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亶dǎn)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今陜西岐山縣東北)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于渭河流域(陜西關中地區),其始祖姬棄就是被稱為農神的“后稷”,《說文》云“黃帝居姬水(一說是陜西關中中部武功縣一帶的漆水河,另一說位于陜西關中北部黃陵縣附近的沮河,兩河均是渭河的支流),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語言為上古漢語,文字上仍采用古漢字,在民間記事仍以龜骨和牛骨刻字記事為主,王室則以新興的錦帛等記事為主。周朝行分封制,周王為“天下共主”。

周朝政治

中央制度

按照周制,大國諸侯有時還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衛康叔為周司寇,西周末期鄭桓公為周司徒,都是其例。諸侯在其封國內設置的官制,大略與王室相等,還有軍隊各自成為一方之主。

周天子對諸侯擁有較大的權威,諸侯還能聽命納貢。《左傳》昭公十三年說:“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除貢納外,還需朝覲述職,出兵從征。周天子有權干涉諸侯內政,有時還向諸侯國派遣監國的使臣,與諸侯并稱為“諸侯、諸監”。[86-87]

西周時期,周天子尚能號令諸侯,進入東周,周王室權威下降,諸侯多不履行對王室的義務。王室本身還要依附當時之大國晉、鄭與衛,更不用提號令諸侯之事。周鄭交質與“射桓王肩”,更讓周天子之僅存之威嚴也亦喪失。然列國之諸侯在名義上仍為周王之臣屬,除楚國之外,多無譖越稱王之舉。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為自己本國利益服務,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號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實則行擴張兼并之實。進入戰國之后,國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諸侯國,僅剩20多個,其中最大者七,號為戰國七雄。戰國之世,除魏惠王、齊威王曾有朝周之舉,然亦是作秀,其他諸侯國之國君已再無朝周之舉。

世卿與世祿

周王是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僅次于周王有師、保兩大官僚。師、保即太師和太保,掌握朝廷的軍政大權,并且為青少國君的監護者。這種政治上的長老監護制度,是從貴族家內幼兒保育和監護的禮制發展而來,并由此形成的一種官職。

中央政權有兩大官僚系統,分別為卿事寮和太史寮。

卿事寮

金文中的“卿事”,就是文獻中的“卿士”。《說文》云:“士,事也。”兩者都稱為寮,說明是當時的兩大官署。卿士僚主管王朝的“三事四方”。所謂“三事”,是指王畿內的三大政事;“四方”指王畿以外的諸侯事務。卿事寮的長官早期是太保和太師,中期以后主要是太師。[86-87]

屬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馬、司土(徒)、司工(空)。司徒是掌土地徒役的官;司馬是掌軍賦的官;司空是掌建筑工程等的官。三司之外有司寇,是掌刑獄警察等事的官,地位較低。又有“師氏”、“亞旅”、“虎巨”,是掌軍旅的官。有“趣馬”,是掌馬的官,“膳夫”,是掌王食和出納王命的官。[86-87]

“古代兵刑不分,卿事寮的長官,無論太師或太保都掌握軍政大權,所以召公和周公都曾出征過。[86-87]

太史寮

太史寮的長官是太史,主管冊命、制祿、祭祀、時令、圖籍等,既是文職官員的領袖,又是神職官員的首領,其地位僅次于卿事寮。其屬官,根據《禮記·曲禮下》主要有“六大”,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六大”亦稱“天官”,這些官職來源可能比較原始,并且看作神職是有來歷。六大之中,以太史為長。太史與太師、太保一樣,都可稱為“公”。如召公官為太保,周公官為太師,畢公官有太史、而都被尊稱為“公”。

周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六卿職守中的多數與宗教事務有著密切關系。中期以后的宗教職能在政權機構中逐漸削弱,“因而明保、明公、皇天尹大保、大保之類的官職已不復見,這意味著政務官職機構的擴大、也說明西周王國的官僚機構有了發展。

封建制度

“封建制”也稱“分封制”即古漢語“封建”的原始含義;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在“封建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即相當于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系,即現代意義上的聯邦的基礎。周王是共主性質的(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為最后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

宗法制度

這種制度確立于夏朝,發展于商朝,完備于周朝,影響于后來的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后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92-93]

井田制度

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商時有文字記載,西周時盛行。那時,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屬于國家)。

禮樂制度

西周春秋時代所講究的“禮”,是貴族根據原始社會末期

父系氏族制階段的風俗習慣加以發展和改造,用作統治人民和鞏固貴族內部關系的一種手段。目的在于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具有維護貴族的世襲制、等級制和加強統治的作用。當時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貫串在各種禮的舉行中,依靠各種禮的舉行來加以確立和維護。

到春秋后期,就出現了“禮崩樂壞”的局面。這些卿大夫在奪取國君權力的同時,不但僭用諸侯之禮,甚至僭用天子之禮。按禮,天子的舞用“八俏”(“佾”是“列”的意思,每列八人,八佾六十四人),這時季孫氏也用“八佾舞于庭”,孔丘斥責說:“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按禮,天子祭祖唱《雍》詩來撤除祭品,這時魯的三家都“以《雍》撤”,孔丘認為這種事不該出于“三家之堂”。按禮,只有天子可以“旅”(祭祀)于泰山,這時季孫氏“旅于泰山”,孔丘又指責他不懂禮。卿大夫這樣“僭禮”,實質上就是奪取政治權力的一種表現。

禮樂制度主要用來維護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荀子·禮論篇》說:“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族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所說“禮之三本”,天地代表神權,先祖代表族權,君師代表君權。后來統治者以天、地、君、親、師作為禮拜的主要對象,就是根據這個理論。

周朝的歷史

周朝

周朝(公元前1066-前256)

周朝存在約8O0年.從公元前11世紀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可分為西周和東周兩個時期。西周建都鎬京(今陜西西安附近),到公于前771年結束。第二年,周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開始了東周的歷史。周朝和各諸侯國的統治范圍包括今黃河、長江流域和東北、華北的大部。

西周的興起,發展及興亡:

西周(公元前1066-公元前771年)從周武王滅商朝建國,到周幽王亡國,共歷三百多年,是***的一個重要時期,也是中華古典文明的全盛時期,他的物質,精神文明對后世歷史的發展有很深的影響。

先周是活動與中原西部黃土高原的一個古老部落。周人的始祖傳說是「帝嚳(音「庫」kuˋ」元妃「姜嫄」的兒子「棄」。「棄」在「帝舜」時擔任農師,號稱「后稷」,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劉」率族人遷到磁。到古公「亶父」時,又遷到岐山南邊的周原(今陜西岐山縣)定居下來,逐漸發展成一個新興的西部勢力,自稱為「周」。「古公」的幼子「季歷」繼位后,修行道義,發展生產,驅逐夷狄,力量更為強大,與商發生矛盾。商王「文丁」派人將季歷殺死,「季歷」的兒子「昌」繼位。昌號稱」西伯」,仁慈愛民,禮賢下士,天下士人都來投奔。周的發展,使商紂感到威脅,于是將西伯昌囚禁于羑里七年。周人以珍寶和美女將西伯贖出,此后,在呂尚的輔佐下,西伯昌表面上耽于游樂,對「殷紂」十分馴服,實際上卻更為積善修德,和悅百姓,大力發展生產,使更多的諸侯前來歸附,進而征討不馴服的諸侯和商的盟國,終于三分天下有其二,成為所謂的受命之主,而自稱王,即周文王,并將都城遷到豐邑(今陜西長安西南灃水西岸)。九年,周文王逝世。其子發繼位,稱武王。他繼續以呂尚為師,「周公旦」為輔,「召公」、「畢公」等人為主要助手,繼續文王未盡的事業。將都城擴至灃水以東的「鎬京」(今陜西長安縣境),積極作滅商的準備。兩年后,武王在盟津召集八百諸侯會師盟誓。周文王受命第十一年十二月,武王兵出潼關,聯合各方國諸侯,揮師東向,于次年二月甲子日在牧野打敗商朝的軍隊,殺死殷紂王,史稱「武王滅商」,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長的一個朝代「周朝」。周朝經歷了三十七代天子,八百多年,到公元前二百六年,才被秦國滅掉。公元前770年,平王遷都洛邑(今河南洛陽)。豐鎬二京在西,洛邑在東,習慣上稱公元前770年以前的周朝為西周,以后的為東周。

周武王建周后,大封功臣謀士,如將「呂尚」封于「齊」,「周公旦」封于「魯」,「召公奭」封于「燕」,叔「鮮」封于「管」,叔「度」封于「蔡」。據說,周初總計分封了七十一個諸侯國,其中兄弟之國十五,同姓之國四十。封邦建國的目的,是加強對各地的統治,并作為周王室的屏藩。諸侯再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又在自己的封地里分封士,這樣自上而下統治人民。武王死后,其子「誦」繼位,為「成王」。成王年少,天下初定,「周公旦」恐怕諸侯不服,以王叔攝政。「管叔」、「蔡叔」不服,與殷紂之子「武庚」,帶領淮夷,發動叛亂。周公毅然率兵東征,平定了叛亂,誅殺了武庚和管叔,放逐了蔡叔,收伏了殷的余民。為了加強對東方的統治,周公奉成王之命負責營建「洛邑」的工作。洛邑建成后,成王親自來到洛邑王城,大會天下諸侯和四夷君長,并將跟隨武庚叛亂的殷遺民遷進「成周」,以便控制。周公還制澧作樂,建立了周朝的各項典章制度,確立了以宗法制度為中心的政治體制。成王曾親自討伐東夷,使東部得以安定。成王死后,繼位的康王繼承先王的事業,勤于政事,平易近民,刑罰幾十年不用,社會更加安定。

武、成、康三代,政治清明,是周的黃金時代。但到第四代天子「周昭王」時,就出現了危機。當時,王道微缺,「周昭王」貴為天子,南巡漢水時,卻被船夫用特制的膠船暗算,葬身于魚腹之中。「周穆王」繼位后,為了恢復周王朝的威望,新設太仆一職,作為太御眾仆之長,以加強王朝的中樞管理。他制定刑律,減輕刑罰,以加強對臣民的控制,施善政于天下。他西征犬戎,南攝夷人,對邊遠民族的侵擾進行積極的防御,制止了掠奪。穆王又曾東平「徐偃王」所率徐夷諸部的反叛,南討「楚國」,大會諸侯于「涂山」。

「周穆王」以后,周朝逐漸衰微,「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四代,由于周圍戎狹的不斷侵擾,王朝陷入長期的戰爭之中,國力消耗很大,不得不加重對民眾的剝削,國內矛盾日益尖銳。有的貴族也開始破產,而表現出對現實的憤懣。

長期的矛盾逐漸積累,使王朝產生了深刻的危機。在這種情況下繼位的「周厲王」,不僅不采取安撫民眾、發展民生的措施,反而任用佞臣,大肆揮霍,連年對外征戰,變本加厲地剝奪,壟斷山澤之利,引起民眾的不滿和議論。他就派巫師監視,殺死議論的人,使矛盾更為尖銳。三年以后,憤怒的鎬京居民終于發起暴動,將「厲王」流放到「彘(音「至」zhiˋ」,由「周公」和「召公」共同執掌政權,歷史上稱為「周召共和」。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中國歷史從這一年開始有了明確而且連續不斷的紀年。「周厲王」死后,他的兒子「宣王」整頓朝政,曾經使周王朝有所復興。但到第十二代天子周幽王時,王朝的危機更為嚴重。關中地區發生地震、山崩和河水枯竭等嚴重自然災害,周幽王不僅不撫恤災民,反而更加奢侈腐化,貪得無厭。為了博得寵妃「褒姒」一笑,幽王舉烽火欺騙諸侯前來勤王。最嚴重的問題是,幽王決定廢去王后申氏,殺掉太子「宜臼」,另立「褒姒」為王后,立褒姒的兒子「伯服」為太子。「申」后的父親申侯于是聯合西方部族犬戎,舉兵攻打周幽王,在驪山下殺死幽王,據走褒姒。幽王的兒子「宜臼」即位時,關中遭受兵火洗劫,殘破不堪,犬戎又不時前來騷擾。「周平王」宜臼只得將都城遷到洛邑,史稱「平王東遷」,東周開始。

周王朝帝系表

1.西周朝

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周康王-周昭王-周穆王-周共王-周懿王-周孝王-周夷王-周厲王-周共和行政-周宣王-周幽王

2.東周朝

平王宜臼-桓王林-莊王佗-厘王胡齊-惠王閬-襄王鄭-頃王壬臣-匡王班-定王瑜-簡王夷-靈王泄心-景王貴-悼王猛-敬王□-元王仁-貞定王介-哀王去疾-思王叔-孝王嵬-威烈王午-安王驕-烈王喜-顯王扁-慎靚王定-赧王延

西周

西周朝(公元前1029年-公元前771年),始于文王,終于幽王,共13帝。周朝的始祖名棄,帝嚳的后裔,棄曾做過堯,舜的農師。周朝姬姓。

西周朝皇帝譜

文王

在位51年

文王姓姬名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釋放。他禮賢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辰輔佐,為以后滅商打下基礎。據傳文王死時97歲。

武王

在位5年

武王姬發,父姬昌。即位后大舉伐商,并于牧野,大敗商軍,紂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鎬京。史稱西周。武王死時54歲。

成王

在位30年

成王姬誦,武王子,即位時12歲。由周公旦攝政。之中,平定武更(紂王子)叛亂,并大封諸侯。成王造東都洛邑。成王死時42歲。

康王

——

康王姬釗,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為的周王,史稱“成康盛世”。康王時,周朝較強盛。

昭王

在位2年

昭王姬瑕,康王子。“昭王之時,王道微缺”,周國力開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穆王

在位55年

穆王姬滿,昭王子。穆王時作《呂刑》,是流傳下來的我國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

共王

在位12年

共王姬伊扈,穆王子。

懿王

在位25年

懿王姬囏,共王子。懿王時,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無力抵抗。

孝王

在位15年

孝王姬辟方,穆王的兒子,共王的弟弟。

夷王

在位12年

夷王姬燮,周懿王的兒子。夷王時,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尖銳化,夷王曾烹殺齊哀公。

厲王

在位16年

厲王姬胡,夷王的兒子。厲王是一位暴君,對外戰爭屢敗,國勢日危。在位16年,竟被國人放逐。

周,召共和

執政14年

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與召穆公共同執政。此二人均為宗周的大貴族。

宣王

在位46年

宣王姬靜,厲王的兒子。即位后針對周王室的內憂外患,進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稱“宣王中興”。

幽王

(前781-前771)年在位,在位11年

幽王姬宮生,宣王的兒子。貪淫無道,為博寵姬褒姒一笑,竟“烽火戲諸侯”,從而亡國被殺。這就是“一笑傾國”的由來。

東周

公元前771年,犬戎殺幽王,滅西周。翌年(即BC770年),幽王太子宣臼由鎬京遷都于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遷后之周王朝為東周。周赧王59年(BC256年),東周為秦所滅,共傳二十五王,歷時五百一十五年.

在周幽王死后,太子宜臼即位,是為平王。鑒于鎬京殘破,又處于犬戎威脅之下,周平王于公元前770年,在鄭、秦、晉等諸侯的衛護下,遷都洛邑,建立了東周王朝。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一百四十多國。其中比較重要的有齊、晉、楚、秦、魯、宋、鄭、衛、陳、蔡、吳及越等國.

春秋時期,牛耕已多有使用。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河北等地戰國鐵犁鏵冠的出土,說明犁耕在中原已經得到推廣。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東周時期,以農田灌溉為重點的水利建設***逐漸興起。水利工程有多種類型,如陂塘蓄水、灌溉分洪、渠系灌溉以及多首制引水等。東周的建筑技術已有很高的水平。著名的魯班,即魯國人公輸般,是土木工匠中的杰出代表,后人尊稱為祖師。考古發掘所見東周的建筑遺跡,多為宮殿遺址,出土的建筑構件以瓦當最為常見,還有青銅斗拱、青銅飾件和青銅屋模型等。由此可以想見東周宮殿建筑的宏偉壯觀。東周時期,大國爭霸,戰亂頻繁。各諸侯國為其政治、軍事和經濟的需要,在商、西周交通干線的基礎上,不遺余力地將道路擴展到更為遙遠險絕的地方,因而在客觀上促進了交通的發展。東周的絲綢西傳路線甚至橫貫歐亞大陸。當時馬車的使用已很普遍。這時,天子直轄的“王畿”,在戎狄不斷襲擾和諸侯不斷蠶食下,大大縮小了,最后,僅剩下成周方圓一二百里,即今河南西部一隅的地盤;同時,天子控制諸侯的權力和直接擁有的軍事力量,也日益喪失。天子不僅經濟上有求于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諸侯的擺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義,仍然具有號召力。因此,一些隨著地方經濟發展逐步強大的諸侯國,就利用王室這個旗號,“挾天子以令諸侯”,積極發展自己勢力。

東周帝王譜

歷史長河

帝王

帝王介紹

元前770年登基

元前720年去位

平王(宜臼)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720年(在位50年)

東遷于洛邑,辟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諸侯強而周室弱,齊、楚、秦、晉開始強大

元前719年登基

元前697年去位

桓王(林)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97年(在位22年)

平王孫,桓王三年,鄭莊公朝,桓王不禮。十三年,伐鄭,鄭射傷桓王,就是史書說的“箭射王肩”。

元前696年登基

元前681年去位

莊王(佗)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81年(在位15年)

莊王四年,周公黑肩要殺莊王而要立王子克為王。辛伯告發,莊王殺死周公。王子克逃往燕國。

元前682年登基

元前677年去位

厘王(胡齊)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77年(在位5年)

莊王子.厘王三年時,齊桓公開始稱霸.

元前677年登基

元前652年去位

惠王(閬)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52年(在位25年)

厘王子.即位初,莊王還有一子叫頹,而且很受寵。及惠王即位,頹聯絡眾大夫邊伯等五人作亂,計劃召燕國、衛國的軍隊討伐惠王。惠王逃至鄭國。頹稱王。鄭國、虢國國君大怒。四年,鄭國和虢國發兵討伐,殺死頹,又立惠王。惠王十年的時候,賜齊桓公為伯。

元前651年登基

元前619年去位

襄王(鄭)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19年(在位32年)

惠王子.惠王王后生子叔帶,很受惠王寵愛,襄王也很畏懼他的勢力。三年,叔帶勾結戎、翟討伐襄王,襄王要殺叔帶,叔帶逃往齊國。齊桓公派管仲平滅威脅周朝的外戎,派隰朋平滅威脅晉國的外戎。襄王以上卿之禮款待管仲。管仲拒絕.于是管仲接受下卿之禮的款待,回國。九年,齊桓公卒。二十四年,晉文公卒。三十一年,秦穆公卒。

元前619年登基

元前613年去位

頃王(壬臣)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13年(在位6年)

襄王子.

元前612年登基

元前606年去位

匡王(班)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606年(在位6年)

頃王子.

元前606年登基

元前585年去位

定王(瑜)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85年(在位21年)

匡王弟.定王元年,楚莊王伐陸渾的敵人,第二年經過洛邑,讓人問周朝索要九鼎。定王讓王孫滿出使拒絕,楚兵退去。十年,楚莊王圍困鄭國,鄭伯投降,被放。十六年,楚莊王死。

元前585年登基

元前571年去位

簡王(夷)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71年(在位14年)

定王子.簡王十三年,晉國國君厲公被殺,晉國人迎回在周朝的公子子周,立為悼公。

元前571年登基

元前544年去位

靈王(泄心)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44年(在位27年)

簡王子.靈王二十四年,齊國崔杼殺死齊國君莊公。

元前544年登基

元前521年去位

景王(貴)

出生:不詳--死亡:不詳(在位23年)

靈王子.

元前520年登基

元前520年去位

悼王(猛)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520年(在位0年)

景王子.景王喜愛兒子朝,但景王死后.國人立長子猛為王.但被子朝殺死.

元前519年登基

元前476年去位

敬王(丐)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76年(在位43年)

景王子.子朝殺猛后自立,但是晉國擁立丐為敬王.但是子朝在周自立.四年后,晉國率諸侯擁敬王回朝.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這就是有名的"田姓代齊",也就是從這起,齊國的國君不是姜子牙的后裔了,而是田姓,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元前476年登基

元前468年去位

元王(仁)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68年(在位8年)

敬王子.

元前468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定王(介)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41年(在位27年)

元王子.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分有其地。這就是有名的"三家分晉".這是春秋和戰國劃分的標志..

元前441年登基

元前441年去位

哀王(去疾)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41年(在位0年)

定王長子.哀王即位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就是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這里就將哀王,思王列在一起

元前440年登基

元前425年去位

考王(嵬)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25年(在位15年)

定王之子.考王封其弟于河南,是為桓公,接替周公的官職。桓公死后,兒子威公代立。威公死后,兒子惠公代立,封他的小兒子在鞏這個地方,號東周惠公。

元前425年登基

元前401年去位

威烈王(午)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401年(在位24年)

考王子.威烈王二十三年,正式給與韓、魏、趙諸侯的身份.

元前401年登基

元前375年去位

安王(驕)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75年(在位26年)

威烈王子.即位這一年,楚國盜殺楚聲王

元前375年登基

元前367年去位

烈王(喜)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67年(在位8年)

安王子.

元前367年登基

元前321年去位

顯王(扁)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21年(在位46年)

烈王弟.顯王五年,秦獻公稱伯。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后諸侯皆為王

元前320年登基

元前314年去位

慎靚王(定)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314年(在位6年)

顯王子.

元前314年登基

元前256年去位

赧王(延)

出生:不詳--去世:元前256年(在位58年)

慎靚王子.王赧時東西周分治。王赧徙都西周

周朝歷史知識點內容整理歸納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第三個華夏族奴隸制王朝。周王朝一共傳國君32代37王,享國共計791年。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周朝歷史知識點內容整理歸納,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周朝

周朝分為西周(前1046-前771年)和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營建東都成周洛邑。其后周穆王又筑宮南鄭,其后周懿王又遷都犬丘(今陜西咸陽)。公元前771年鎬京陷落,西周滅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東遷,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此后周朝的這段時期稱為東周。史書又將西周和東周合稱為兩周。其中東周以“三家分晉”為節點,又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在滅商之前,周部落因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區游牧部落的侵擾,周部落的首領古公亶父率領周人遷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來。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冊封為西伯(意即西部諸侯之長),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為氏,周人嗣其姓”,周朝實行分封制(封邦建國),周王則為“天下共主”。周王朝繼承了夏商兩代,是古代奴隸制度社會的鼎盛王朝。

二.國號

周人早期居于姬水一帶,公劉時,周部落則已遷居于豳,氏族以定居的豳為國,國即是城,自公劉起,又經九世傳位,到古公亶父為部族首領時,周人受薰育戎侵襲逼迫,不得不離鄉遠徙,他們歷盡艱辛,越過漆、沮和梁山,遷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

三.政治

中央制度按照周制,大國諸侯有時還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衛康叔為周司寇,西周末期鄭桓公為周司徒,都是其例。諸侯在其封國內設置的官制,大略與王室相等,還有軍隊各自成為一方之主。周天子對諸侯擁有較大的權威,諸侯還能聽命納貢。《左傳》昭公十三年說:“昔天子班貢,輕重以列,列尊貢重,周之制也。”除貢納外,還需朝覲述職,出兵從征。周天子有權干涉諸侯內政,有時還向諸侯國派遣監國的使臣,與諸侯并稱為“諸侯、諸監”。西周時期,周天子尚能號令諸侯,進入東周,周王室權威下降,諸侯多不履行對王室的義務。王室本身還要依附當時之大國晉、鄭與衛,更不用提號令諸侯之事。周鄭交質與“射桓王肩”,更讓周天子之僅存之威嚴也亦喪失。然列國之諸侯在名義上仍為周王之臣屬,除楚國之外,多無譖越稱王之舉。齊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為自己本國利益服務,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號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實則行擴張兼并之實。進入戰國之后,國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諸侯國,僅剩20多個,其中最大者七,號為戰國七雄。戰國之世,除魏惠王、齊威王曾有朝周之舉,然亦是作秀,其他諸侯國之國君已再無朝周之舉。

世卿與世祿

周王是全國的最高統治者,僅次于周王有師、保兩大官僚。師、保即太師和太保,掌握朝廷的軍政大權,并且為青少國君的監護者。這種政治上的長老監護制度,是從貴族家內幼兒保育和監護的禮制發展而來,并由此形成的一種官職。中央政權有兩大官僚系統,分別為卿事寮和太史寮。

卿事寮

金文中的“卿事”,就是文獻中的“卿士”。《說文》云:“士,事也。”兩者都稱為寮,說明是當時的兩大官署。卿士僚主管王朝的“三事四方”。所謂“三事”,是指王畿內的三大政事;“四方”指王畿以外的諸侯事務。卿事寮的長官早期是太保和太師,中期以后主要是太師。屬官主要是“三有司”,即司馬、司土(徒)、司工(空)。司徒是掌土地徒役的官;司馬是掌軍賦的官;司空是掌建筑工程等的官。三司之外有司寇,是掌刑獄警察等事的官,地位較低。又有“師氏”、“亞旅”、“虎巨”,是掌軍旅的官。有“趣馬”,是掌馬的官,“膳夫”,是掌王食和出納王命的官。“古代兵刑不分,卿事寮的長官,無論太師或太保都掌握軍政大權,所以召公和周公都曾出征過。

太史寮

周天子駕六[53]太史寮的長官是太史,主管冊命、制祿、祭祀、時令、圖籍等,既是文職官員的領袖,又是神職官員的首領,其地位僅次于卿事寮。其屬官,根據《禮記·曲禮下》主要有“六大”,即:大宰、大宗、大史、大祝、大士、大卜。“六大”亦稱“天官”,這些官職來源可能比較原始,并且看作神職是有來歷。六大之中,以太史為長。太史與太師、太保一樣,都可稱為“公”。如召公官為太保,周公官為太師,畢公官有太史、而都被尊稱為“公”。周代,“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所以六卿職守中的多數與宗教事務有著密切關系。中期以后的宗教職能在政權機構中逐漸削弱,“因而明保、明公、皇天尹大保、大保之類的官職已不復見,這意味著政務官職機構的擴大、也說明西周王國的官僚機構有了發展。

封建制度封建制也稱分封制,即古漢語“封建”的原始含義;古文獻中之“封建”即“分封制”。封建制在周朝時期是周王室把疆域土地劃分為諸侯的社會制度,在封建制下,國家土地不完全是周王室的,而是分別由獲得封地的諸侯所有,他們擁有分封土地的所有資源和收益,只需向周王室繳納一定的進貢即可盡義務,即相當于中世紀歐洲諸王國與羅馬教廷的關系,即現代意義上的聯邦的基礎。周王是共主性質的(共主是氏族社會遺留的領袖模式,禹為最后的氏族共主)。諸侯的土地理論上在其死后可由周王室收回重新分配,但一般是世襲。

宗法制度這種制度確立于夏朝,發展于商朝,完備于周朝,影響于后來的封建王朝。按照周代的宗法制度,宗族中分為大宗和小宗。周王自稱天子,稱為天下的大宗。天子的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兒子被封為諸侯。諸侯對天子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封國內卻是大宗。諸侯的其它兒子被分封為卿大夫。卿大夫對諸侯而言是小宗,但在他的采邑內卻是大宗。從卿大夫到士也是如此。因此貴族的嫡長子總是不同等級的大宗(宗子)。大宗不僅享有對宗族成員的統治權,而且享有政治上的特權。后來,各王朝的統治者對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漸建立了由政權、族權、神權、夫權組成的封建宗法制。井田制度井田制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度,商時有文字記載,西周時盛行。那時,道路和渠道縱橫交錯,把土地分隔成方塊,形狀像“井”字,因此稱做“井田制”。井田屬周王所有,分配給庶民使用。領主不得買賣和***井田,還要交一定的貢賦。領主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周邊為私田,中間為公田。而其實質是一種土地私有制度。(夏商西周,一切土地屬于國家)。

禮樂制度

西周春秋時代所講究的“禮”,是貴族根據原始社會末期父系氏族制階段的風俗習慣加以發展和改造,用作統治人民和鞏固貴族內部關系的一種手段。目的在于維護其宗法制度和君權、族權、夫權、神權,具有維護貴族的世襲制、等級制和加強統治的作用。當時許多經濟和政治上的典章制度,常常貫串在各種禮的舉行中,依靠各種禮的舉行來加以確立和維護。

四.軍事

很可能約在同一時期,中國人發明了弩,在中國歷史的大部分時期中,它一直是一種主要的兵器。軍事技術的其他進展包括與攻防有城墻的城池有關的那些戰術改進。

周朝歷史知識點內容整理歸納相關文章:

★秦朝歷史知識點內容整理

★歷史知識點簡明總結

★周朝歷史知識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知識點歸納

★2020高中會考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2017版七上歷史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上冊歷史知識點歸納結構圖

★初一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復習提綱

★初中歷史全部知識點總結

★七年級歷史知識點的歸納

周朝歷史

周朝是中國歷史上繼商朝之后的朝代,分為“西周”(前11世紀中期-前771年)與“東周”(前770年-前256年)兩個時期。西周由周武王姬發創建,定都鎬京和洛邑;東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其中東周時期又稱“春秋戰國”,分為“春秋”及“戰國”兩部分。周王朝存在的時間從約前11世紀至前256年,共傳30代37王,共計存在約為791年。

西周國家:

陳國---媯姓,公爵。媯姓,系顓頊后裔,傳至子孫帝舜娶帝堯二女娥皇,女英,女英生子商均。商均后代虞奄父為周的陶正,其子滿娶周武王長女太姬,太姬生陳申公,陳相公。陳系武王元女太姬之后。封國地為今陳縣。

杞國---姒姓,公爵。系夏禹王之后。封國地為今開封府雍丘縣。

宋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長庶子,曰微子啟。封國地為今河南東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中心為河南商丘。

虞國---姬姓,公爵。系周太王次子仲雍之后虞仲。由于其兄周章已經為吳君,別封其為虞。封國地為今河東太陽縣。

虢國---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之弟。封國地為今陜縣東南之虢城。

齊國---姜姓呂氏,侯爵。系周功臣,曰呂尚,死后謚號為太公(俗稱姜太公)。封國地為今山東淄博紀國---姜姓,侯爵。系太公次子。封國地為今壽光市。

魯國---姬姓,侯爵。系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功,乃封其長子周公旦于曲阜,以輔周室。

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鮮。封國地為今河南信陽縣。(后與蔡叔度,武庚作亂,無后,其國遂廢。)

蔡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封國地為今河南汝寧府上蔡縣。后與管叔鮮,武庚作亂,留后以祭祀。)

衛國---姬姓,侯爵。系王同母少弟,為康叔。封國地為今北京冀州。

滕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繡。封國地為今山東滕州市。

晉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姬唐叔虞。封于唐,后改為晉。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絳縣東翼城。

楊國---楊姓,侯爵。系黃帝后裔,武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山西翼城)。出公子齊,生伯僑,天子封為楊侯,以國為姓。

薊國---姬姓,侯爵。系帝堯之后裔。封國地為今北京順天府。

燕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shào)公?#93;。封國地為今幽州薊縣。

魏國---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畢公高。封國地為今河南開封府高密縣。

曹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鐸。封國地為今濟陽定陶縣。

成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封國地為今山東兗州府汶上縣。

霍國---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處。封國地為今山西平陽府。

秦國---嬴姓,伯爵。系玄帝姬顓頊后裔。封國地為今陜西西安。(西周初期,歸周附庸。平王東遷,封為諸侯。)

吳國---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長子姬泰伯之后。封國地為今吳郡。

楚國---羋姓,子爵。系玄帝姬顓頊后裔。封國地為今丹陽南郡枝江。

莒國---嬴姓,子爵。系少昊之后。封國地為今莒縣。

邾國---曹姓,子爵。系陸終第五子晏安之后。封國地為今山東鄒城。

許國---姜姓,男爵。系伯夷之后,曰文叔。封國地為今許州。

東周國家:

基本沿襲了西周,晉國分為趙、韓、魏三國。

時期分為春秋和戰國兩部分,春秋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歷史上把他們稱為“春秋五霸”。戰國齊、楚、燕、韓、趙、魏、秦等七國,歷史上稱之為“戰國七雄”。

周幽王是周朝君主,西周的最后一個君主,烽火戲諸侯那個。

西周君王:

周文王:在位51年,文王姬昌,父名季。姬昌即位后曾一度被商王所泅,后被釋放。他禮賢下士,有姜子牙等名臣輔佐,為以后滅商打下基礎。據傳文王死時97歲。

周武王:在位5年,武王姬發,父姬昌。即位后大舉伐商,并于牧野,大敗商軍,紂王自焚,商亡。武王建都于鎬京。史稱西周。

周成王:在位30年,成王誦,武王子,即位時12歲。由周公旦攝政。之中,平定武庚(紂王子)叛亂,并大封諸侯。成王造東都洛邑。成王死時42歲。

周康王:在位25年,康王釗,成王子。康王是一位有作為的周王,史稱“成康盛世”。康王時,周朝較強盛。

周昭王:在位19年,昭王瑕,康王子。“昭王之時,王道微缺”,周國力開始下降,昭王南巡死于楚。

周穆王:在位55年,穆王滿,昭王子。穆王時作《呂刑》,是流傳下來的我國最早的法典。穆王是西周在位時間最長的周王。

周共王:在位23年,共王伊扈,穆王子。

周懿王:在位8年,懿王囏,共王子。懿王時,周室衰弱,外族入侵已無力抵抗。

周孝王:在位6年,孝王辟方,穆王的兒子,共王的弟弟。

周夷王:在位8年,夷王燮,周懿王的兒子。夷王時,周天子與諸侯的矛盾尖銳化,夷王曾烹殺齊哀公。

周厲王:在位37年,厲王胡,夷王的兒子。厲王是一位暴君,對外戰爭屢敗,國勢日危,后被國人放逐。

周召共和:執政14年,周、召共和是指周定公與召穆公共同執政。此二人均為宗周的大貴族。(前841-前828)

周宣王:在位46年,宣王靜,厲王的兒子。即位后針對周王室的內憂外患,進行改革。取得成功,史稱“宣王中興”(前827-前782)。

周幽王:在位11年,(前781-前771)。

東周君王:

春秋時期:

周平王:宜臼,在位51年,(公元前770—公元前719年)。

周桓王:林,在位23年,(公元前719—公元前696年)。

周莊王:佗,在位15年,(公元前696—公元前681年)。

周厘王:胡齊,在位5年,(公元前681—公元前676年)。

周惠王:閬,在位25年,(公元前676—公元前651年)。

周襄王:鄭,在位33年,(公元前651—公元前618年)。

周頃王:壬臣,在位6年,(公元前618—公元前612年)。

周匡王:班,在位6年,(公元前612—公元前606年)。

周定王:瑜,在位21年,(公元前606—公元前585年)。

周簡王:夷,在位14年,(公元前585—公元前571年)。

周靈王:泄心,在位27年,(公元前571—公元前544年)。

周景王:貴,在位25年,(公元前544—公元前520年)。

周悼王:猛,在位1年,(公元前520—公元前519年)。

周敬王:匄,在位44年,(公元前519—公元前475年)。

戰國時期:

周元王:仁,在位7年,(公元前475—公元前468年)。

周貞定王:介,在位28年,(公元前468—公元前441年)。

周哀王:去疾,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1年)。

周思王:叔,在位1年,(公元前441—公元前440年)。

周考王:嵬,在位15年,(公元前440—公元前425年)。

周威烈王:午,在位24年,(公元前425—公元前401年)。

周安王:驕,在位26年,(公元前401—公元前375年)。

周烈王:喜,在位7年,(公元前375—公元前368年)。

周顯王:扁,在位48年,(公元前368—公元前320年)。

周慎靚王:定,在位6年,(公元前320—公元前314年)。

周赧王:延,在位59年,(公元前314—公元前256年)。

END,本文到此結束,如果可以幫助到大家,還望關注本站哦!

猜你喜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影院亚洲 | 人人99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26u | 中文字幕天堂最新版在线网 | 一区二区国产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级毛片在线 | 手机在线毛片免费播放 | 成人免费大片a毛片 | 毛片手机在线观看 | 成人公开视频 | 男女精品视频 | 国产六区 | 91亚洲国产|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不卡中文 | 2021国产精品自在拍在线播放 | 欧美一级特黄aa大片 | 色偷偷888欧美精品久久久 |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视频不卡 | 日韩美女在线看免费观看 | 黄色激情网站 | 点击进入不卡毛片免费观看 | 国产美女拍拍拍在线观看 | 日韩精品免费一级视频 | 麻豆一区| 99热久久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免费乱淫视频 | 一级白嫩美女毛片免费 | 亚洲视频天堂 |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亚洲一区 |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毛视频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 成人免费视频在 | 成人欧美网站免费 | 色综合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久久一级毛片 | 欧美高清另类自拍视频在线看 | 免费视频网站一级人爱视频 | 欧美手机看片 |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欧美成人高清手机在线视频 | 88av视频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