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花卉苗木繁殖栽培技術和花卉生產繁殖及栽培技術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花卉苗木繁殖栽培技術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花卉繁殖是繁衍花卉后代、保存種質資源的手段,只有將種質資源保存下來,繁殖一定的數量,才能用于生產和園林綠化,并為花卉選種、育種提供條件。不同種或品種的花卉,各有其不同的繁殖***和時期。對不同種花卉適時地應用正確的繁殖***,不僅可以提高繁殖系數,而且可使幼苗生長健壯。花卉繁殖***很多,可分為如下幾類。
(1)有性繁殖也稱種子繁殖,是花卉植物在營養生長后期轉為生殖期,進行花芽分化和花芽發育而開花,最后形成種子。用種子進行繁殖的過程就稱為有性繁殖。
(2)無性繁殖也稱營養繁殖,是利用花卉植物營養體(根、莖、葉、芽)的一部分進行繁殖而獲得新植株的繁殖***。通常又包括分生、扦插、嫁接、壓條等***。
(3)孢子繁殖孢子是由蕨類植物孢子體直接產生的,它不經過兩性結合,因此與種子的形成有本質的區別。蕨類植物除采用分株繁殖外,可采用孢子繁殖法。
(4)組織培養是把植物體的細胞、組織或器官的一部分,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到一定培養基上,從而得到新植株的繁殖***,組織培養又稱為微體繁殖。
扦插是植物繁殖的一種重要***,利用植物的一部分莖、根或葉,扦插在排水良好的壤土、砂土或基質中,長出不定根和不定芽,從而長成完整、獨立的新植株,具有生長快、開花早、繁殖數量大及保持植物優良性狀等特點。
扦插屬于無性生殖。依選取植物不同營養器官作插穗,按取用器官的不同可分為莖插、根插和葉插三類。
葉插
葉插只是在多肉花卉中應用。凡能用于葉插的種類大多具有肥厚的葉片,但很多種類葉片雖然肥厚,但葉柄和葉的任何部位都不能產生不定芽。因此,能進行葉插的僅限于幾個科的種類。作為插穗的葉片一定要待其生長充實后取下。
葉插分為全葉插和片葉插:全葉插是用完整的葉片扦插。有的種類是平置于扦插基質上,而有的要將葉柄或葉基部淺埋入基質中,葉片直立或傾斜都可以。葉片平置于基質中發根的種類主要有風車草、神刀、厚葉草、冬美人、褐斑伽藍、玉米石和翡翠景天等。將葉片插入基質發根的種類主要有沙魚掌屬和十二卷屬、豆瓣綠屬種類,還有石蓮花屬、蓮花掌屬和青鎖龍屬的少數種類。
片葉插是將葉片分切成數段分別扦插。如龍舌蘭科的虎尾蘭屬種類,可將壯實的葉片截成7-10厘米的小段,略干燥后將下端插入基質。景天科的神刀也可以將葉切成3厘米左右的小段,平置在基質上也能生根并長出幼株。片葉插能增加繁殖數量,但適用的種類不多。
莖插
適用的種類最多,凡是柱狀、鞭狀、帶狀和長球形的種類,都可以將莖切成5-10厘米不等的小段,待切口干燥后插入基質,插時注意上下不可顛倒。葡萄科的方莖青紫葛和菊科的仙人筆等,其莖分節,可按節截取插穗。球形種類無論是自然滋生還是母株切頂后滋生的仔球,待其長到一定大小后都可以取下扦插。用手輕輕一播就可掰下的子球可立即扦插;用刀切取的必須待傷口干燥后再插。球形種類扦插不要埋入基質太深。葉多肉植物株形過高時,可截斷扦插,基部或葉腋間生出的幼芽也可扦插。切記,扦插時,上端切口要水平,降低蒸騰作用強度,減少水分蒸發;下端截口需要截成斜面,因為這樣可以增加汲取水分的面積,還有要帶幾片葉子,因為植株要進行光合作用來制造有機物。
根插
可將植株粗壯的根用利刀切下,埋入壤土中,也能成功地長出新株,成活率較高。
近年來,隨著花卉行業的迅速發展,各種苗木需要進行快速而大量的繁殖。傳統的扦插繁殖***,繁殖系數低,繁殖速度慢。而采用離體組織培養的***,一方面技術上不一定都適合每個品種。另一方面是成本較高。如能采取一種介于二者之間的***。將能更有效地推動花卉苗木、香料植物種植以及其它相關行業的發展。通過近五年的實踐與摸索,現將我們總結的一整套木本植物快速扦插繁殖技術介紹如下:
母本園
在扦插之前,必須先選擇和培育好母本樹和母本園。在南方的氣候條件下,一般所選用的插穗是開始木質化的春梢,時間大約在每年的六月份左右。因此要想獲得比較好的插穗,必須搞好母本樹和母本園的栽培管理工作。注意在冬季施足有機肥,春暖發芽后注意適當疏枝,去弱留強。保證扦插時有健壯的枝條可采。
苗床和其它設施的準備
苗床寬度1米左右(以兩邊能伸手夠得著為宜)方便工作人員進行扦插、除草等操作管理,長度依地形和需要定。在平地建苗床的,苗床之間(即溝寬)約50~60厘米(含兩邊各一塊磚的寬度,如果苗床往下挖的可減少20厘米)。
將苗床用地的雜草鏟除并加以平整。平地的用磚頭(平放)或其它材料按以上長、寬圍好。磚頭中間形成8~10厘米深的坑,用過篩后大小均勻的中沙自然鋪平磚面。上面覆蓋一層旁邊1.5厘米,中間2~3厘米厚的細黃土(過篩后粗細均勻的細土)。用木板輕拍細土至旁邊與磚面齊平。形成兩邊低中間高的龜背形,以防止中間漬水。之后用細木棍按一定距離(看植物而定)輕劃線,以便有規律地進行扦插。日后也利于管理。
其它設施包括尼龍竹、尼龍薄膜、(用薄竹片結成的)竹搭以及高度比操作者高30厘米以上的遮陽棚等。其中尼龍竹長度約150厘米,象水稻育種一樣拱起。其上方蓋一層尼龍薄膜,尼龍薄膜一般用2毫米以上厚度的為好。竹搭的寬(即竹片的長度)為120厘米左右,竹搭的長為150厘米左右。蓋在尼龍薄膜上面,一方面可以壓住尼龍薄膜不被風吹開,另一方面可以遮擋太陽直射光。為了方便操作人員進行管理,遮陽棚的高度不宜太矮,最簡便的辦法是用大木頭或大竹子作柱子,上面蓋小竹枝或小樹枝,以遮蔽70~~80%為宜。有條件的也可用遮陽網代替竹枝或樹枝。
溫室可以為花卉生產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現代化大型溫室的應用,使花卉的工廠化生產得以快速發展。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花卉種植技術,一起來看看。
花卉種植技術
(一)土壤條件和土地整理
1.土壤條件種植鮮切花,應詳細了解和測定:
(1)質地粗細不同的土粒在土壤中占有不同的比例,就形成了不同的土質,稱為土壤質地。砂土、壤土和粘土,就是根據粗細不同的土粒各占的百分比來決定的。土壤質地對土壤肥力有重要影響。壤土較好。
(2)容重(又稱假比重)系指單位體積內(包括孔隙)土壤或介質的干物重。常用的單位是g/cm3,噸/m3。常見范圍:田間1.25~1.50g/cm3;容器0.50~0.75g/cm3(較大型);容器0.15~0.50g/cm3(較小型)容重大,土壤緊密,少團聚體,透氣性差。容重小,土壤松散,保水性差。
(3)持水量指土壤在排去重力水后所能保持的水分含量。用水分占干重或體積百分數表示。田間用質量百分數:25%為宜。容器栽培用體積百分數:5%~30%為宜。
(4)孔隙度重力水排掉后所留下的大孔隙,這就是非毛細管孔隙或稱之為通氣孔隙。通常要維持通氣孔隙在5%~30%。過高,持水量低,干燥過快。過低,土壤含氧量不足。
(5)酸堿度指土壤溶液的酸堿程度,和灌溉水一樣用pH值表示。大多數觀賞植物生長的pH范圍是5.5~6.5。
土壤性質pH值適合的花卉種類強酸性土壤4.5-5.5鳳尾蕨、山茶、杜鵑、鳳梨、彩葉草等弱酸性土壤5.5-6.5桂花、朱頂紅、倒掛金鐘、仙客來、萬壽菊、波斯菊等、月季中性土壤6.5-7.5郁金香、水仙、秋海棠、文竹、勿忘草、金魚草、紫羅蘭等偏堿性土壤7.0-8.0石竹、大理花、仙人掌類、強堿性土壤大于8.5極少(檉柳、沙棗、枸杞)
(6)土壤含鹽量和電導度(EC)將土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使其中的鹽類盡可能溶解出來,然后測定水溶液的EC值,就可以比較土壤的鹽類濃度。電導度(EC)是表示各種離子的總量,和硝態氮之間存在著相關性,因此可由EC值來推斷土壤或介質中氮素含量,從而作為是否需要施用氮肥的參考。不同花卉種類以及生育時期的差別,適宜的EC值也有些不同。根據日本報道,土1∶水2的情況下,香石竹0.5~1.0,菊花0.5~0.7,月季0.4~0.8ms/cm為宜。
2.土地整理對深根系花卉,如切花月季等木本切花,土地耕翻應深一些,對于淺根系花卉,如菊花、香石竹、非洲菊等,根的伸展主要在表土層內,土地翻耕宜稍淺。
3.種植畦:平畦和高畦二種形式。一般喜濕潤或對水分不甚敏感的切花和地勢較高、排水條件良好的土地做成平畦;而不耐濕澇、喜干爽環境的切花或地勢低洼、地下水位較高的土地做成高畦。
4.土壤消毒滅菌:蒸汽或化學消毒。切花生產中,為免遭病、蟲、菌的侵害,在定植前,應對土壤進行全面消毒,以殺滅土壤中的蟲卵、幼蟲、致病菌和雜草。常用***:蒸汽消毒和化學消毒。
(二)種苗和生產苗準備
由于切花生產要求較快的生產周期,較高的單位產量,較好的經濟效益,對切花種苗和生產用苗都有較高的要求,一般應是組培生產的無菌苗。
生產苗可根據不同的花卉種類采取不同的繁殖***,如切花菊的扦插繁殖、唐菖蒲的分球繁殖、切花月季的芽接繁殖、非洲菊的分株繁殖等都可繁育出高質量的生產用苗。只有高質量的種苗才能確保切花產品的質量,達到切花生產的要求。
(三)切花的采收、保鮮處理
1.采收:一般根據切花種類和距市場遠近確定采收適期。在能保證花蕾正常***,不影響品質的前提下,應盡可能在花蕾期采收。一天之中適宜的采收時間為清晨或傍晚,需包裝和長途運輸的宜在中午進行。
2.采后調理:水中浸1小時左右恢復正常的細胞膨壓。
3.預處理:糖、殺菌劑、硫代***銀短期浸泡處理花莖基部10分鐘~4小時不等。
4.預冷:0~1℃。水冷、氣冷、真空預冷
冷庫冷卻等***,去除田間熱。
5.開花保鮮液:切花采收后,為了確保切花質量,延長插花壽命,需進行保鮮處理,即采切后,立即浸蘸保鮮液。保鮮液作用:能使花朵增大、花色艷麗,葉片鮮綠,莖枝挺拔,明顯提高切花品質和商品價值,延長貯藏、運輸期,延長貨架壽命和瓶插時間,一般比不處理的切花延長保鮮期2~3倍。保鮮液主要成分:水、糖、殺菌劑、無機鹽、有機酸、乙烯抑制劑或拮抗劑以及植物生長激素等組成。
保鮮液種類
種類作用成分
預處保鮮液切花采切分級以后,在貯藏、運輸或瓶插前,進行預處理的保鮮液。糖、殺菌劑、以及乙烯抑制劑或拮抗劑等
開花保鮮液促進蕾期采切的切花開花的一種保鮮液糖、殺菌劑和植物生長激素等
瓶插保鮮液延長瓶插壽命
花的生長過程
花形成的時期(或稱為花芽的分化時期)和方式是由植物內在的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植物只有完成營養生長,并在某種外界環境下,達到一定的生殖階段時,才能成花。植物生長到一定階段后能否成花,在大多數情況下,是由光照和溫度等環境因素所決定,許多植物對晝夜相對長度的變化(光周期)和溫度有一定的需要范圍,在這兩種因素的綜合影響下,進入生殖時期(見光周期現象)。
在頂端誘發成花的時候,原來營養莖端的分生組織細胞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時細胞質明顯的變得濃厚,原來具有的大液泡,分散成為許多小液泡。其他細胞器,特別是線粒體數目大為增加,細胞的呼吸作用增強。以后,小液泡又明顯增多變大,并伴有細胞核的增大,核仁的體積也顯著增加。在這種增大的細胞核內,分散的染色體和濃縮的染色質的比率,在誘發的分生組織要比營養莖端上的高。
這時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內,RNA合成加速,隨著新的核糖體的形成,總蛋白質數量也增加。另外,早期隨著成花因素的***,頂端分生組織的細胞分裂十分旺盛,有絲分裂指數驟然升高。
誘發期后,也激起了DNA的合成和進一步的有絲分裂活動。這樣,細胞的數量大為增多,從而發生出花原基。上述這一發生過程,也就是通常指的花形態發生時期。成花的分生組織的發生頂端分生組織在進入到生殖時期后,有相當明顯的形態改變。這些變化與營養階段無限生長的停止和各種方式產生側生附屬器有密切關系。在營養生長時期,頂端分生組織在新的葉間隔期開始以前,向上生長和增寬。相反,在花發育時,頂端分生組織隨著花器官的連續發生,面積逐漸減少。有些花在心皮發生以后,還存留一些數量的頂端分生組織,但是停止了活動,而有的植物,則是由頂端分生組織的頂端部分產生心皮。根據花的不同類型,花器官可成螺旋順序向頂端發生;或者某一種器官(例如花瓣),在同一水平上形成一輪或兩輪,然后另一器官如雄蕊群,緊接著發生。
花卉種植技術相關文章:
1.常見幾種花卉種植技術
2.大棚冬天花卉種植技術
3.我國花卉種植的前景如何
4.適合秋天種的花有哪些
5.種植花卉所需要的基本工具
1、玫瑰花:
定植前進行土壤消毒,以蒸汽消毒為主,無條件時可用氯化苦熏蒸,氯化苦熏蒸后,應多次深翻,以免藥害影響植株根系的發育。然后施入20厘米厚的農家肥,進行耕翻。栽植行距2-2.5米,株距1-1.5米,平原地可適當加大株行距。挖好栽植坑(長、寬、深各60厘米),放入苗木,填土踏實并澆水即可。
2、月季花:
盆栽月季花宜用腐殖質豐富而呈微酸性肥沃的砂質土壤,不宜用堿性土。月季花喜光,在生長季節要有充足的陽光,每天至少要有6小時以上的光照,否則,只長葉子不開花,即便是結了花蕾,開花后花色不艷也不香。澆水要做到見干見濕,不干不澆,澆則澆透。月季花怕水淹,盆內不可有積水,水大易爛根。
3、薔薇花:
薔薇花為喜光花木,需充足陽光,在生長期間要保持足夠的陽光照射。?薔薇喜潤而怕濕忌澇,從萌芽到開花前,水可適當多澆點兒,以土潤而不漬水為度,花后澆水不可過多,土要見干見濕,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澇。
薔薇花喜肥,亦耐貧瘠,3月可施1次至2次以氮為主的液肥,促長枝葉,4月、5月施2次至3次以磷鉀為主的肥料,促其多孕蕾多開花,花后再施一次復壯肥后可不再施肥。
4、百合花:
應選擇土壤肥沃、地勢高爽、排水良好、土質疏松的砂壤土栽培。百合最怕水澇,應經常清溝排水,做到雨停土壤漬水干。要適時打頂,春季百合發芽時應保留其一壯芽,其余除去,以免引起鱗莖分裂。
5、向日葵:
日葵的播種時間一般為3-4月,播種的適宜溫度為18-25℃,通常播種后5-7天左右出芽。向日葵一般中耕2-3次起除草松土、破除板結、保蓄水分、減少蒸發、減輕鹽堿為害等作用,第1次中耕在1-2對真葉時結合間苗定苗進行,第2次中耕在定苗后1周進行,第3次中耕在封壟前結合開溝、培土、施肥完成。
關于花卉苗木繁殖栽培技術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