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工作這么忙,還總想著來看我……”
說這話的是92歲抗美援朝老兵姚云橋。“八一”前夕,遼寧省法庫縣軍地領導一行再次來到姚云橋家中慰問。這次他們到訪,還有一個重要任務:給老英雄報喜。
“您的兩個兒子明天就可以到新單位報到了。”縣人武部部長***把企業用工通知書遞到姚云橋手上。姚云橋打開通知書,看到兩個兒子的名字,心情十分激動,握住***的手久久沒有松開。
姚云橋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立過功受過獎。退役后,他在縣城一家國企工作。他和妻子育有3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天有不測風云。去年初,二兒子和小兒子由于工作和生活挫折,先后患上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導致無法正常工作。姚云橋和妻子為此憂心忡忡、愁眉不展。
近日,該縣啟動為參戰老兵和烈士遺屬解決急難愁盼行動。了解到姚云橋一家的情況后,軍地領導聯系到當地一家醫院。醫院領導聽說是抗美援朝老兵的后代求診,當即承諾免費醫治。
在醫護人員精心治療下,兩人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隨后,醫院指派專人定期上門送醫送藥。看著兩個兒子精神狀況日益好轉,姚云橋和妻子的眉頭舒展開來。
“英雄的難事就是我們的家事。”為了讓老英雄安享晚年,該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從家政公司聘請一名保姆,和專武干部、基干民兵輪流上門打掃衛生,洗衣做飯,照料兩位老人。“如今,一日三餐都有人負責,人到晚年享清福了,真心感謝黨和***!”姚云橋說。
從姚云橋家出來,軍地領導又直奔和平鄉和平村――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王亞文家。
2008年,在武警遼寧某部服役的王文博,在一次執行任務中英勇犧牲,年僅22歲。
“白發人送黑發人,文博走了,我當時覺得天都塌了,心里空落落的,整天像丟了魂兒似的,好多個晚上都睡不著。”王文博的母親王亞文說,“這十幾年,軍地領導每年都上門慰問。文博雖然犧牲了,但我又多了一大群‘兒子’,心里面很溫暖!”
已過花甲之年的王亞文身體欠佳,軍地領導幫助她協調辦理了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低保,生病住院除了醫保報銷外,還可進行二次報銷。
縣鄉兩級***對王文博家種植的果蔬也費了不少心力。有一年收獲季,連著下了幾場大雨,眼看蘋果和地瓜要爛在地里。他們幫助聯系經銷商,第一時間收購王文博家的蘋果和地瓜。沒賣完的剩余地瓜,縣鄉***工作人員每人買了10多斤,解了他們一家的燃眉之急。
“關愛老英雄和烈士遺屬家庭,不能只是登門慰問了事,要把工作做到他們的心坎兒上,真心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告訴筆者。
據了解,自該縣啟動為參戰老兵和烈士遺屬解決急難愁盼行動以來,先后為80名抗美援朝老兵和烈士遺屬家庭解決住房、就醫、出行等上百個難題。(李冬生、金治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