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給各位分享梅花的病蟲防治的知識,其中也會對梅花的病蟲防治措施進行解釋,如果能碰巧解決你現在面臨的問題,別忘了關注本站,現在開始吧!
梅花的病蟲害防治:在高溫高濕通風不良的夏天,可發生白粉病、煙煤病等,可噴70%甲基托布津粉劑1500倍液,或50%多菌靈粉劑1000倍液防治。常見蟲害為蚜蟲及蜘蛛,可用1/5000敵殺死,或1/1500的甲氰菊脂噴殺,每周1次,連用2~3次,效果均好。忌用滴滴喂和樂果,以免發生藥害,造成死亡。
梅花要防止三害,即澇害、藥害及中毒。盆土要用腐葉土4份,堆肥4份,砂土2份混合而下,下雨防止盆內積水。梅花對樂果、敵敵畏、***酮敏感,會產生落葉,防治上可選用辛硫磷、殺螟松乳劑。梅花對二氧化硫、煙霧抗性弱,空氣污染時極易全株死亡。早春縮葉病為害嫩芽和新葉,造成嫩梢變粗、短縮、葉背卷曲,葉紫紅色,后變灰白色枯死。應在葉芽膨大前噴65%代森鋅400~600倍,7~10天一次,連噴2~3次。
炭疽病為害嫩梢和葉片,初現灰褐色小斑點,擴大成圓形或橢圓形,葉緣病斑半圓形,同心輪紋,灰色或灰白色,上有黑色小點,后穿孔。一般龍游梅,紅梅感病、直枝梅和綠梅抗病,管理粗放,土壤黏重、貧瘠、密度太大、風口、屋檐下、樹蔭處的梅花,6月上中旬病株率可達60%~70%。越冬的病枝梢是病原,靠風雨傳播,當年染病的新梢和葉片是再侵染源,一定要徹底及時清除。從展葉(3月中下旬)到花芽分化前(6月底),每隔10~15天噴600倍甲基托布津加多菌靈,或用40%拌種雙150~200倍,并要交替使用。
褐腐病:葉緣開始發病,病斑灰褐色,病葉很快萎蔫縮而下垂干枯。果實受害表面有灰白或灰褐色絨狀霉叢發生,多呈同心輪紋狀。發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防治。瘡痂病:在葉背初現不規則或多角形灰綠色病斑,病部后轉暗或紫紅色,干枯脫落穿孔,危害果實在表面出現暗褐色圓點,不侵入組織,防治***與炭疽病相同。
穿孔病:有兩種:①真菌性的褐斑穿孔,葉片侵染后初現紫褐色針頭狀小點,擴大成圓形穿孔;②細菌性穿孔,葉片初現淡黃色水漬狀小點,后變褐色圓斑,邊緣有半透明的淡黃色渾圈,易生離層,展葉后用65%代森鋅500倍或50%多菌靈800倍防治。流膠病:在枝干上產生褐色病斑,并伴隨流膠,常導致樹勢衰弱及枝條干枯。流膠病的病因有生理失調與病菌寄生兩種說法,對小病斑及輕病斑刮除后涂以抗菌劑“402”100倍液,亦可用70%甲基托布津50倍液。
銹病:葉背產生瘡狀斑點,表上破裂后散出黃褐色粉狀物,可用15%粉銹寧800倍防治。亦可在花前噴0.3~0.5波美度石硫合劑。煤污病:葉片及嫩梢染病后長滿黑色煤狀菌絲,往往與介殼蟲、蚜蟲共存。可用50%托布津500倍液防治。梅花的蟲害有蚜蟲、紅蜘蛛、介殼蟲、刺蛾、蝽象、金毛蟲、天牛、大蓑蛾、葉蟬及白蟻等。蚜蟲常見的有棉蚜、桃蚜、桃粉大尾蚜,4月中旬至5月中旬為危害盛期,每隔7~10天用吡蟲啉1000倍,5%氯氰菊酯2000倍防治。介殼蟲有龜蠟介、糖片介、桑盾介、球堅盾介等。可用50%殺螟松1000倍或蚧死凈2000倍噴霧,同時在根部埋施15%鐵滅克顆粒劑,干徑每1厘米用藥1~2克。紅蜘蛛用75%克螨特乳劑2000倍防治,刺蛾用50%殺螟松1000倍防治,蝽象危害期可用25%敵殺死1000倍防治。天半以紅頸天牛為主,大量發生時噴20%菊殺乳油1000倍液或25%功夫菊酯乳油3000倍防治,亦可用毒扦堵孔。白蟻在5、6、9及10月危害盛期挖蟻巢,用滅蟻粉噴施蟻體。
梅花的病蟲害防治:(1)梅花易患炭疽病,褐斑病等,高溫多雨季節時發病十分嚴重。
防治***:合理施肥,適當增施磷鉀肥,在植株開花前,剪去病枝、過密枝、枯枝,冬季將栽培場地的殘枝敗葉集中在一起進行焚燒。每年的4月下旬至7月上旬,每隔10天輪流使用40%的拌種雙可濕性粉劑300倍液、75%的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灑1次。
(2)蟲害防治:在栽培中常見梅金毛蟲侵襲梅花。主要以幼蟲為害。嚴重影響翌年梅花開花。
防治***:每周噴施50%的敵百蟲結晶1000倍液1次,用藥3次。此外,紅腹縊管蚜為害梅花也比較嚴重,危害嫩葉、新梢及花朵。
防治***:在蟲害發生期,每周噴施50%的殺螟松乳油1000倍液,用藥2次。
梅花常見病害有流膠病、穿孔病、炭疽病和瘡痂病等。①流膠病:枝干上產生褐色病斑,并伴隨流膠,常導致樹勢衰弱及枝條干枯。刮除病斑,用70%甲基硫菌靈50倍液防治。②炭疽病:初期主要是葉片及嫩梢上出現褐色小斑點,然后擴大成不規則的圓形,葉緣處病斑呈半圓形,病斑中央出現灰白色環紋,上生膠質小點,排列成輪紋,造成葉片穿孔。發病初期可噴70%硫菌靈1000倍液或噴代森鋅600倍液防治。③瘡痂病:主要為害枝梢、果實,亦可侵害葉片。果實受害后先呈紅色,后病斑中部變褐,導致果實生長畸形,最后干腐。新梢受害后產生褐色或黑褐色圓形小點,嚴重時引起枯枝。防治***同炭疽病。
為害梅花植株的害蟲有十多種,最常見的有黃褐天幕毛蟲、蚜蟲和介殼蟲等。①黃褐天幕毛蟲:食害梅花新芽、嫩葉,長大后分散在全株,蠶食葉片,嚴重時樹葉可被全部吃光。防治時可在該蟲幼齡時噴灑50%殺螟松1000倍液滅除。②介殼蟲:常在初春開始活動,吸取植株汁液。受害病株葉片發黃枯萎、脫落。防治時可采取人工刮除和藥物噴治并用。藥物可用50%的殺螟松1000倍溶液噴灑。
梅花最常見的病害有白粉病、縮葉病、炭疽病、膏藥病、流膠病等,病發初期可噴7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70%的代森鋅錳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防治。常見蟲害有天牛類、蚜蟲、介殼蟲類、刺蛾類、夜蛾類、枯葉蛾類、卷葉蛾類等。種植上防止過密,以利通風排水,防止病蟲害的發生。如已發生病蟲害,應及時根治。特別提醒,在藥物防治中,避免對梅噴射氧化樂果,否則易引起早期落葉。
關于梅花的病蟲防治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