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主席一生中有過許多場戰斗
也轉移過很多個地方
但有個地方的意義卻非同凡響
這里就是井岡山
在這里也留下了許多紅色足跡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紅色井岡山井岡山位于江西省吉安市,是中國最著名的紅色旅游勝地,是集人文景觀、自然風光、高山田園于一體的景區。這里革命人文景觀眾多,是中國工農紅軍革命初期最集中的地方,自然環境優美,有紅色的土地,綠色寶庫的美譽。
其中黃洋界、茨坪革命舊址群、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大井***同志舊居、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茅坪八角樓、會師紀念館等都是值得前往觀看的。
01
黃洋界
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就發生在這里,至今保留著當年的哨口工事、紅軍營房以及***、朱德和紅軍戰士從寧岡挑糧走過的小路及路邊的荷樹。
黃洋界,十里橫排,高山迭影,雄偉險峻,一望無際,1965年5月,***在詩詞《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中寫道:“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在這里還可以觀看到:日出、峰巒、云海、杜鵑等自然景觀。
02
茨坪革命舊址群
1927年10月,***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茨坪,在這里居住。
1928年7月至1929年1月,這里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重要機關的駐地,***井岡山前委、中國紅軍第四軍軍部、軍械處、軍官教導隊、新遂邊陲特別區工農兵***公賣處先后設在這里,朱德、陳毅、彭德懷也曾在此辦公居住。
03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
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是茨坪中心景區新辟的主要革命人文景觀。它位于茨坪北面的北巖峰上。
陵園于1987年始建,同年10月建成并***參觀游覽。1997年10月,由***題字的“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落成剪彩。
04
大井***同志舊居
該院占地面積546平方米,建筑面積123平方米。分前后兩個小院。前院設有警衛室、水房,甬路西邊有一棵楸樹和石磨,是毛主席夏天經常辦公和納涼的地方。
后院西房南邊一間,是毛主席的女兒李訥和保姆的住室;中間是家屬住室,也是主席一家人吃飯的地方;北邊一間是主席的書房兼資料室。北房東、西兩間分別是毛主席的辦公室和寢室。從后門出去便是防空洞。
05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
井岡山革命博物館是1958年11月由國家文物局投資興建,1959年10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十周年之際竣工***的全國十大獻禮工程之一。
該博物館占地面積1.782公頃,總建筑面積20030平方米,其中展廳面積8436平方米;館藏文物3萬余件,珍貴文獻資料和歷史圖片2萬余份,珍藏黨和國家領導人、著名書畫家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的墨寶珍跡千余幅。保存***、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重上井岡山時的影視資料數百件。
06
茅坪八角樓
茅坪八角樓原建筑為一祠堂,為舊寧岡縣茅坪謝氏慎公祠。
井岡山斗爭時期,茅坪是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黨、政、軍領導機關所在地和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斗爭的指揮中心。同時,紅軍的后方留守處、醫院、被服廠、修械所等后勤機構也設立于此。在這里召開了湘贛邊界黨的第一次、第二次代表大會。***、朱德、陳毅、譚震林等經常在這里辦公和居住。
07
會師紀念館
井岡山會師紀念館于1978年動工興建,1979年定名為井岡山會師紀念館,譚震林同志題寫館標,1980年5月4日建成并正式開館對外***。該館占地面積6789平方米,建筑面積3827平方米,主體建筑面積1827平方米。
它與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朱德會見舊址——龍江書院”連成一體。朱毛會師紀念館,是一座反映***和朱德率領的兩支革命隊伍,在黨的領導下勝利會師、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專題陳列館。
走進井岡山,
來探尋這些紅色的記憶。
感受偉人留下的足跡,
來了一定不會后悔哦~
編輯:胡代江復審:朱峰
終審:鐘佳駿、駱志俊
聲明:我們一直致力于知識產權保護,尊重權利人的版權,部分圖片來自互聯網,我們無法核實其出處,難以取得權利人的許可,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或溝通許可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