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用戶進入了微信灰測名單,這意味著他們看到的微信可能有兩個點和我們不大一樣。一是視頻號直播有了一個獨立入口,二是「附近的人」已經從發現頁面消失了。
前不久視頻號直播擁有了獨立的入口,我們在灰測版本中發現「附近」入口中最大的改變就是「附近的人」不再擁有此入口。灰測用戶只能通過搜索使用這一服務,但它在發現頁面已經沒有了固定的入口。
最近進入微信的灰測名單的用戶則對知曉程序表示,他們的微信發現頁面再次出現了附近的人這一入口。
在「附近的人」這個入口上線又下線之間,我們也可以看到微信近年來對LBS社交功能的探索和搖擺。
▲在最初的灰測版本中,附近的人已從發現頁消失。左為點擊直播看到的頁面,右為點擊附近看到的頁面
微信「附近」,嘗試不少,成功很少LBS,LocationBasedServices,基于位置的服務。
「附近的人」是微信最早上線的LBS社交功能。外界通常將這看作微信成功的要素之一,它的存在確實幫助早期的微信提高了活躍度,但這其實不是微信1.0的基礎功能。
2011年5月10日,微信2.0版本推送。這個版本中最值得關注的功能就是「查看附近的人」,這個基于地理位置的陌生人社交功能,讓微信也開啟一個全新的社交時代。在這個階段,微信也由早前的400萬用戶上升到2000萬用戶。
▲微信最初查看附近的人功能
對于早期的微信來說,這確實是一個無法被忽視的重要功能。但在微信成為「連接一切」的國民級應用后,微信對LBS社交功能的探索卻沒有發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這或許和「附近的消失」有關。人類學家項飆在《十三邀》上表示,當下社會本身也存在附近的消失。網絡的發達和便利也導致了城市生活的某種封閉性,人們對于附近的需求越來越少,認知也急劇下降,探索的欲望降低。
▲項飆談附近的消失.圖片來自:《十三邀》
在這種環境中,除了目的最為明確、和***息相關的社交應用外,社交應用LBS的探索都稱不上成功。
除了附近的人,微信其實在搖一搖、看一看、插件中都有嘗試過各種LBS功能。這些嘗試為微信提供LBS服務提供了新的可能,新的內容呈現形式。
▲當年的搖一搖周邊
2015年,微信想用LBS緩解用戶難以發現微信公眾號,商戶難以傳播微信公眾號的矛盾。為此,它們上線了「搖一搖周邊商家平臺」。當然,這個嘗試并不成功,搖一搖周邊商家平臺原先的官網現在也已經不存在了。
搖一搖周邊是微信在線下的全新功能,為線下商戶提供近距離連接用戶的能力,并支持線下商戶向周邊用戶提供個性化營銷、互動及信息推薦等服務。
2017年小程序正式上線,它也承載了微信對LBS功能的更多期待,微信小程序頁面頂部的「附近的小程序」入口就是如此。
2018年「附近的小程序」還迎來了一次較大的功能更新,新增了服務分類的快捷導航,附近小程序被統一以標準的商家頁展示,用戶也能手動修改位置。
但你想想自己的小程序使用習慣,也能知道「附近的小程序」在LBS探索上到底成不成功。
▲附近的小程序
看一看在2018年改版時也新增了「附近的人在看」這一特色專欄。上班時這里推薦的就是互聯網資訊、硬件評測、八卦,下班時這些推薦都變成了美食推薦,所在區域的信息公示,以及鼓舞打工人的雞湯文章。
而現在「附近的人在看」的專欄分類已經下線。
▲附近的人在看
2019年,微信開始在廣州測試新功能「附近的餐廳」。這更像是一個美食版的小紅書,只是加上了社交關系鏈的產品形態讓它的推薦餐廳都在社交圈周圍。只是這也不是一個成功的嘗試,一年半后「附近的餐廳」下線,這一探索宣告失敗。
▲附近的餐廳
其后騰訊智慧零售團隊在微信推出了一個基于LBS的小程序「逛一逛」。用它連接線上線下,推薦附近的商品品牌,幫助顧客找到合適的門店打發閑暇時間。
不過在2019年10月,「逛一逛」更名為騰訊智慧零售,原先LBS的探索幾乎消失,變為了更傳統的線上種草平臺。
▲逛一逛
「附近」的消失,更高效的產品替代從PC互聯網轉向移動互聯網時代時,LBS就是最大變量。用戶動起來了,服務、消費、種草也都動起來了,那時候大眾點評、騰訊、百度、阿里等公司都在LBS服務上做了更多的探索和嘗試,那些嘗試并不能說不成功,但和其他模式比起來可能不夠高效。
美團點評是中國互聯網提到LBS服務時不得不提到的公司。即便和一些依靠附近陌生人匹配的社交應用對比,美團點評依然是最為成功的案例。而美團在多年探索中所累積的商家資源對于其他平臺來說很難被模仿,當LBS服務提供的店鋪不全時,這個服務也就打了折扣。
▲美團在線下布局較多
店鋪不全,帶來的效果就是使用的用戶少,當這個入口引流少時,商家就更缺乏入駐的動力。
我們曾采訪過的「訂蛋糕+」CEO沈悅雯對我們表示,「訂蛋糕+」從「附近的小程序」獲這一入口得的流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在他看來,「附近的小程序」更像是一個黃頁,而不是和美團一樣的聚合本地生活服務的平臺。
它沒有搜索,沒有好評率,只有距離的遠近,這樣一個完全按照位置排序的「黃頁」產品,不管對商家還是用戶,都沒有足夠的吸引力。
在流量入口不能帶量的情況下,商家也開始尋求更多高效的產品替代。社群、搜一搜、廣告,乃至較為傳統的短信觸達都替代了商家對微信LBS服務的期待。
而LBS餐廳、文章內容、商家優惠信息等服務也被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的產品所替代。這些嘗試就像「附近的人」對微信的作用一樣,最初它確實能夠幫助平臺獲得很大的流量和使用黏性,但那是粗放的產品時代。
在通訊錄還沒幾個好友的情況下,和陌生人的連接對用戶來說是有吸引力的。但在微信通訊錄幾乎包含了所有認識的朋友之后,想在微信找到附近新朋友的動力也幾乎消失。反而是一部分打著找到新朋友旗號的社交app會更容易一些,因為那里的人旗幟鮮明,和你有一樣的目標。
即便是成功和LBS有著極高相關性的交友軟件,如陌陌這樣的應用依然要在獲得大量用戶后留住用戶。讓用戶的聯系不只和LBS有關,也能在平臺上建立長久的聯系。這些都是LBS做不到的,它需要更多精準匹配的算法,需要在線下增加更多的觸點。
▲陌陌在廣告宣傳提到了LBS
在移動互聯網初期,LBS的存在非常重要,哪怕是簽到打卡都能玩出花,Facebook、Twitter都得加入這一浪潮。但隨著工具越來越多,玩法越來越多,內容越來越多,試著探索LBS服務的平臺反倒越來越少。
至少從目前來看,中國最成功的LBS平臺依舊是美團點評,其他平臺目前都看不到超越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