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育期中會有多種蟲害威脅玉米的豐收,下面小編就科普一下玉米常見的十種蟲害。
1、玉米薊馬
玉米上發生2代,行孤雌生殖,主要是成蟲取食玉米造成為害。
在北京地區,盛發為害期約在6月中旬前后,該時正值麥收季節易被忽視而造成嚴重損害。黃朵薊馬主要是苗期為害重,在玉米上以苗期和心時期發生數量較大,過此時期數量漸趨下降。
春玉米和中茬玉米在6月下旬已過心葉期或心葉末期時,薊馬便轉向處于苗期的夏播玉米和高梁上為害。
2、黏蟲
玉米黏蟲為遷飛性、暴食性害蟲,為當前玉米苗期的主要害蟲之一。黏蟲食性很雜,尤其喜食玉米葉片,使之形成缺刻,大發生時常將葉片吃光,僅剩光稈,造成絕收。
黏蟲繁殖力強,產卵部位有選擇性,在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上卵多產在枯葉尖部位。幼蟲孵化后,集中在喇叭口內取食嫩葉葉肉,3齡食葉成缺刻,5齡食量最大,可將葉片吃光。
在玉米上多棲息在喇叭口、葉腋和穗部苞葉中。有假死性,3齡后有自殘現象,4齡以上能群集遷移擴大危害。幼蟲取食活動以傍晚、清晨及陰雨天最盛。成蟲喜取食蜜源植物,對黑光燈和糖醋酒混合液有很強趨性。
黏蟲喜溫暖高濕條件。降雨一般有利于發生,但大雨、暴雨和短時間的低溫,不利于成蟲產卵。生長茂密、地勢低、雜草多的玉米田發生重。
3、玉米粘蟲
玉米粘蟲是一種玉米作物蟲害中常見的主要害蟲之一。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行軍蟲,體長17-20毫米,淡灰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深。
以幼蟲暴食玉米葉片,嚴重發生時,短期內吃光葉片,造成減產甚至絕收。一年可發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夏玉米為主。
4、玉米地老虎
在玉米播種出苗前幼蟲現在雜草心葉中取食,當玉米出苗后再轉移到玉米心葉中危害,這時玉米也上會出現很多的半透明斑點。
當幼蟲長大一點后,便會由地上轉移到地下危害,白天潛藏,晚上獲得,將莖基部咬斷,當受害幼苗死亡后,會轉移到其他幼苗上繼續危害。
5、玉米螟
在玉米播種出苗前幼蟲現在雜草心葉中取食,當玉米出苗后再轉移到玉米心葉中危害,這時玉米也上會出現很多的半透明斑點。當幼蟲長大一點后,便會由地上轉移到地下危害,白天潛藏,晚上獲得,將莖基部咬斷,當受害幼苗死亡后,會轉移到其他幼苗上繼續危害。
6、甜菜夜蛾
甜菜夜蛾俗稱白菜褐夜蛾,隸屬于鱗翅目、夜蛾科,是一種世界性分布、間歇性大發生的以危害蔬菜為主的雜食性害蟲。對大蔥、甘藍、大白菜、芹菜、菜花、胡蘿卜、蘆筍、蕹菜、莧菜、辣椒、豇豆、花椰菜、茄子、芥蘭、番茄、菜心、小白菜、青花菜、菠菜、蘿卜等蔬菜都有危害。
7、玉米蚜蟲
玉米蚜,可為害玉米、水稻及多種禾本科雜草。苗期以成蚜、若蚜群集在心葉中為害,抽穗后為害穗部,吸收汁液,妨礙生長,還能傳播多種禾本科谷類病毒。
8、玉米葉螨
玉米葉螨就是紅蜘蛛,屬蛛形綱,前氣門目,葉螨科,是多食性害蟲,以若蟲或成蟲在葉背面吸取汁液,造成葉片枯死,影響產量。
9、二點委夜蛾
二點委夜蛾是我國夏玉米區新發生的害蟲,各地往往誤認為是地老虎為害,該害蟲隨著幼蟲齡期的增長,害蟲食量將不斷加大,發生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如不能及時控制,將會嚴重威脅玉米生產。
10、玉米灰飛虱
灰飛虱屬于同翅目飛虱科灰飛虱屬,主要分布區域,南自海南島,北至黑龍江,東自臺灣省和東部沿海各地,西至新疆均有發生,以長江中下游和華北地區發生較多。由于寄主是各種草坪禾草及水稻、麥類、玉米、稗等禾本科植物,所以對農業危害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