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洲叢林中最漂亮的鳥
鳳尾綠咬鵑(學名:Pharomachrusmocinno,英文名:ResplendentQuetzal)是綠咬鵑屬的鳥類。
有著極其華麗的外表,雄性綠咬鵑有平滑的長尾覆羽,如同鳳凰一樣的尾羽。
有兩個亞種,分別是指名亞種P.m.mocinno及哥斯達黎加亞種P.m.costaricensis。此鳥在中部美洲神話當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位。
地理分布1、Pharomachrusmocinnomocinno分布于墨西哥南部(瓦哈卡和恰帕斯),危地馬拉,洪都拉斯,薩爾瓦多和尼加拉瓜中北部。
2、Pharomachrusmocinnocostaricensis分布于哥斯達黎加(除德瓜納卡斯特山脈)和巴拿馬西部的高地。
生活習性鳳尾綠咬鵑是一種特化的食果動物(en:frugivore),偶而也會吃一些昆蟲(主要是黃蜂、螞蟻及幼蟲)及蛙類,但對它們來說最重要的食物就是營養極豐富的牛油果及其家族中的成員。它們會把整個果咽下后才再用反芻的方式把果實吐出,這做法也簡接地幫助了種子間的傳播。
生長繁殖1、棲息于中美洲(從南墨西哥到巴拿馬)云海繚繞的深山森林內,鳳尾綠咬鵑在非繁殖季節時較喜愛獨處。而每逢繁殖季節過后,雌性就在腐爛的大樹上鑿出容得下它們的小洞,并誕下兩只淡藍色的鳥蛋。由于鳳尾綠咬鵑的雌鳥僅在這些遭受破壞的大樹上下蛋,因此是否有足夠的大樹遭到惡劣天氣破壞也間接影響了此鳥的繁殖率。
2、父母雙方均會進行孵育的工作,尾巴上長長的覆羽既會卷折在洞內,一小部分則會喬裝成一束由洞內長出的蕨類。孵化約需18天,一般雄性在日間進行孵化,而雌性則在晚間留在洞內繼續工作。孵化后父母雙方就會四出尋覓食物,如果類、漿果、昆蟲、蜥蜴及細小的蛙類等。雖然如此,但一般雌性對照顧幼小興趣不大,即使是最脆弱的時期也常漠視它們的需要,而把一切的重擔留給雄性照料,直至它們獨立為止。
象征危地馬拉國旗和國徽
綠咬鵑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以前的美洲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古代瑪雅和阿芝臺克人看來,它們是羽蛇神的化身,象征著天國與靈魂,嚴禁殺死綠咬鵑,違者處以極刑,在他們的社會中,綠咬鵑亮綠的尾羽是比黃金還珍貴的物品。在古代瑪雅和阿芝臺克文明中,只有國王和高級祭司才佩戴有這種長達一公分翡翠般的尾羽。在許多中美洲語言中,quetzal一詞還有珍貴,神圣,筆挺的意思。
咬鵑從未被人們長時間喂養過,總是在被捕捉到之后一段時間內死去,出于這個原因,人們把它看作是自由的象征。綠咬鵑是危地馬拉的國鳥,在危地馬拉的國旗與國徽上都有一只綠咬鵑。
保護現狀瀕危物種。鳳尾綠咬鵑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3.1:2009年鳥類紅色名錄——近危(NT)。屬于《華盛頓公約》附錄第一類保護動物。
【鳥叫聲大全】
分享鳥趣,普及鳥類知識,發布鳥類資訊,關愛鳥類,保護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