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實施股權激勵,但在實踐過程中,還是會出現很多問題。例如,如果企業將股權免費或以超低價賣給員工,那么這會讓員工對公司股權價值產生誤解,不能將員工與股東或公司深度綁定;又或者一旦公司經營遇到一些問題,或員工個人對工作產生倦怠等情緒,或外部有更豐厚的利益誘惑時,員工可能會選擇離職。
因此,上海瀾亭(杭州)律師事務所鮑樂東主任建議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時一定要就股權收取相應的費用,只有支付合理的對價時,員工才會珍惜來之不易的股權。當遇到問題時,第一時間想的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另尋出路,畢竟離開對自己來說也是一件有成本的事。
那么,非上市公司員工購股資金來源有哪些?接下來,小編就為大家解密!
員工自籌資金鼓勵員工自籌資金幾乎是每一家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時首選的方案。員工可以使用自己的積蓄購買,或者跟親朋好友借錢。對公司而言,這是最穩妥、最簡單、最安全的購股方式。
但現實中,問題也會隨之而來,當員工獲得的激勵股權數量和所需資金較多時,員工可能會面臨資金壓力。如果單純因為員工出資困難就將該員工排除在股權激勵之外,那么顯然違背了公司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的初衷。所以當員工出資能力不足時,公司會想辦法幫助員工解決資金來源問題。
公司借款對于非上市公司而言,公司為員工提供財務資助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
如果采取公司借款方式,那么一般公司會免收利息或以低息向員工出借資金,之后員工可以用收益定期償還借款;由于受到《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管理辦法》的限制和證監會的嚴厲監管,上市公司不得采用公司借款、貸款擔保等方式為激勵對象提供財務幫助,所以此種辦法僅適用于非上市公司。
公司貸款擔保公司提供貸款擔保,即由員工統一向銀行或金融機構提出貸款申請,由公司提供擔保以提高員工貸款審核的通過率和放貸效率。這就免去了員工四處借貸的忙碌奔波,為員工帶去了極大的便利,但公司會面臨擔保責任風險。華為就曾多次采用為員工提供貸款擔保的方式,解決員工購股資金的來源,也同時滿足企業對內融資的相關需求。
但如果企業本身獲取貸款融資就已經困難重重,那么這種情況想要通過公司為員工貸款提供擔保來獲得購股資金幾乎是不可能的。
公司在確定資金來源時,可以在不違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前提下,靈活運用各種方式進行。不管員工情況如何,基于瀾亭股權研究院深耕股權激勵市場的經驗,還是建議員工自掏腰包出一分錢,畢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股權激勵的“風險與收益對等”和“激勵與約束并行”兩大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