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凱迪
至今為止,我們關于美利堅合眾國的更多印象來自于美國第一大城市(與英國倫敦并列為世界特等城市)及第一大港口紐約。自由女神像、大都會博物館、紐約時代廣場、百老匯劇院區、曼哈頓唐人街….這些幾乎就是美國所有的代名詞。如果詢問一個對美國一知半解的中國青年,他們會想當然把紐約當作美國的首都。
事實上,美國的首都從未更易,從1790年開始,美國的首都就定格在華盛頓。截至2016年,華盛頓市區面積177平方公里,人口為68.1萬,與人口超過兩千萬的紐約完全沒有可比性。美國***是如何選擇的呢?
圖/紐約
01邦聯不需要首都
從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開始,美國最初的國家形態就被定義為一個由十三個州組成的松散邦聯。在這種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影響下,中央***的存在就變得無足輕重,一個固定的首都也就沒有專門設置的價值。所以,在長達十幾年的時間里(戰爭時期或者戰后初期),美利堅***就像是一個無處安家的孤兒,時而在費城指揮大戰,時而在紐約主持談判,時而又傾向于照顧南方同胞的感受。
圖/獨立宣言
02平衡南北之地
然而,隨著1787憲法的橫空出世,一個展現的美利堅聯邦才算是正式出爐。這個新生的政權雖然朝氣滿滿,但也存在著十分嚴重的南北矛盾。如果中央***選擇落腳在南方或者北方的舊有城市里,那么勢必會受到當地勢力的掣肘,甚至演變為當地代言的偏向性機構。
如果選擇將北方的工商業重鎮紐約作為首都,那么南方種植園里的大佬肯定會第一個不服(華盛頓自己本身也是一個開明的種植園主),而如果選擇在南方建都,卻又面臨當地基礎設施差與城市規模小的尷尬問題。很顯然,這兩種存在失衡風險的設置都不能被美利堅的元勛們接受。
圖/華盛頓地圖
于是,為了平衡南北雙方的利益,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便建議在南方和北方交界的波多馬克河上規劃一個面積100平方英里的菱形區域作為首都(為紀念哥倫布發現美洲,該地被命名為“哥倫畢業”)——這便是后來的華盛頓所在。在這里建都調和了南北雙方的利益糾紛,恰恰反映了美國民主制度中分權制衡的原則。
03干凈的防御之地
除了平衡南北利益之外,美國建都華盛頓更有著政治建設與軍事防御的多層次考慮。初出茅廬的美國疆土并不寬廣,并沒有十分廣闊的戰略縱深,北方與海上依舊受到曾經的老主人英吉利的威脅。
因此,將不處在海岸線上且位置相對偏南方的華盛頓作為首都,也是一種戰略安全上的穩妥考量。另外,相較于舊有城市,一個為首都而規劃建立的嶄新城市可以全方位的落實嶄新的城市規劃,并且不用考慮當地固有地方勢力盤根錯節的屬地影響,因而可以充分發揮首都的政治功能。
圖/華盛頓所處的中央位置(紅圈處)
參考文獻:1.世界全史百卷本
2.論美國的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