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shū]
形聲字,甲骨文像手持長柄圓頭的器物在捶打著什么,鐘鼎文變異得仍舊不太形聲了。
《說文解字·部》殳:以杖殊人也。《禮》:殳以積竹(以二片竹青合成),八觚(棱),長丈二尺,建於兵車,車旅賁(勇)以先驅(qū)。從又幾聲。
段玉裁注:《釋名》:殳,殊也。......殳、殊同音,故謂之殳。
「殳」是傳統(tǒng)一種用竹、木制成的長武器,其非金屬頭部有棱無刃,可用來扭打和直刺。「殳」的讀音即根源于「殊」。
《周禮·冬官考工記》:殳長尋有四尺,車戟常,酋矛常有四尺,夷矛三尋。傳統(tǒng)的長度單元,「尋」為八尺,「常」為二尋。故殳長一丈二尺,戟長一丈六尺,酋矛長二丈,夷矛長二丈四。
文件選讀
“《詩經(jīng)·衞風(fēng)·伯兮》:伯(州長)也執(zhí)殳,爲王前驅(qū)。”戈、戟、矛、殳,都是插在兵車上的長武器。騎馬行軍時,等第較低的官員走在前方動作前衛(wèi)。
以“殳”作偏旁的字
從「殳」的領(lǐng)會字:杸,擲擊用的武器;投,拋擲;役,邊防;段,在崖壁下捶擊石塊;殷,樂舞之盛;般,良心是回旋;設(shè),安排。以「殳」作意符的形聲字:殺[殺],屠戮。毆,捶擊。殹,嗟嘆聲。殿,宏大的廳堂。毅,堅忍堅忍。毀,瓦器破壞。殼[殼,qiào],從上往下扭打。以「殳」出聲符的形聲字:股,大腿。穀[谷],食糧。骰,骰子,玩耍東西。沒,繁體字寫稿「沒」,并不是以殳
偏旁。歿,是「沒」的異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