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有位網友給我留言,說:“我非常喜歡京劇,但是不知道怎么發聲,怎么唱,請您告知一下在京戲里什么叫上口音,什么叫尖音,通俗點最好。上口音是不是卷舌音?尖音是不是也是卷舌音?”
我很高興喜歡戲曲的朋友,想了解這些知識。不過首先,沒有“上口音”這樣的提法,通常都是稱作“上口字”。那么“上口字”也不是什么卷舌音,尖音(應該是尖字,也有人稱尖字為尖音,但通常嚴謹的說法稱為“尖字”)也不是什么卷舌音。
京劇的唱念:分尖團、上口字
那么什么是“上口字、尖團字”呢?
首先說說上口字。上口字,指的是保留在現在京劇唱腔念白里的一些古音、方言、地方音和古代官話,有順口之意。
前輩的戲曲藝人們,在長期的演藝實踐中,發現一些字音唱念起來很好聽,很順口,很響亮,于是就習慣性地把這些字音在唱腔念白中保留了下來,形成一定數量,并且把它們傳承給自己的弟子門人以后,就形成了今天我們見到的上口字。
上口字的發法,有一些小的規律,比如有很多韻母有“g”的字,上口的時候,是要去掉“g”來發音的,比如:庚(geng),上口字念(gen);燈(deng)上口字念(den);聲(sheng)上口念(shen);亭(ting)上口念(tin)等等。
但一般情況下,很多的上口字都需要死記硬背,比如:臉(lian),上口念撿(jian);綠(lü)上口念路(lu);哥(ge)上口念鍋(guo)等等。
東京汴梁圖
宋朝,由于南宋趙構政權的向南遷徙,把當時的汴梁官話,也就是中原的語音(當時的標準普通話),帶到了杭州以及輻射的南方地區,從而影響了當時的生活,特別是藝術語言,昆曲用中州韻,其實也是這樣來的。所以,《中原音韻》這本書,是查詢和了解中州韻的最好的一本工具書。
《中原音韻》
那么什么是“尖團字”呢?
“尖團字”其實就是北京音和古代華夏語音,一些字音上的細小發音區別。古代的中國字音是分“尖團”的,現在的南方還有很多地方字音分“尖團”,其中湖廣一代就存在這個情況。
從元朝開始,特別是滿人入關統治中國以后,這些少數民族由于長期的本民族的語言習慣,模仿***發音模仿不好,于是乎,就形成了今天我們聽到的這種沒有“尖字”的北京音,這種語言實際和古代***的語言是有區別的。比如,在今天的北京話里,寶劍的“劍”和射箭的“箭”;休息的“休”和修養的“修”,兩個字的發音是一模一樣的,這就是那時候留下的惡果,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北京故宮紫禁城
那么怎么樣來區分尖團字呢?尖團字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存在形式呢?
前輩的藝人有意保留尖字除了一些地方語音的習慣(這一點和保留上口字也是比較相似的),他們也發現,一些字分尖團,字音更加的清晰和優美好聽,基于這個原則,于是,尖字就這樣的被保留在了京劇唱腔的發音里。
那么怎么區分呢?是這樣的,現在保留在京劇里的尖字,就是一部分北京音中的聲母發j、p、x音的字,改發z、c、s。這樣發出來的音好像咬了舌頭的感覺,這就是人們常說的舌尖字,也就是戲曲中通常說的尖字,那么除了這樣發音的字,其他保留在北京音里的字統統可稱之為團字。
什么是尖字
比如,北京話里的“九”和“酒”兩個音,京音是一樣的,那么尖字的“酒”就得把j換成z,變成:“ziu”。牽手的“牽”和千山萬水的“千”兩個字北京音一樣,那么千是尖字,就得把聲母q換成c發:“cian”.
還有我們上面說的寶劍的“劍”和射箭的“箭”,箭是尖字;那么就把聲母j換成z發:“zian”。休息的“休”和修養的“修”,“修”是尖字,那么我們就得把聲母x換成s,發:“siu”等等吧。
“寶劍”和“弓箭”
對于京劇發音唱腔中的“尖團上口字”,歷來也是爭論不休,特別是現在,很多人鼓噪說這些東西沒什么用,早就該取消了。這種鼓噪聲在京劇發展歷史的不同時期都會沉渣泛起,好不熱鬧。當年甚至有些藝人為了響應號召,還弄出了直接用北京音念唱的傳統戲,結果因為不倫不類也就不了了之了,最典型的就是李少春,他用北京話唱《賣馬》,卻用韻白唱《白毛女》,這革新也真的讓人捉摸不透了。
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少春
由于樣板戲在唱念中,直接取消了尖團上口字,所以,京劇那時候實際是又出現了另一種的類型。有一位馬派傳人在網上談湖廣音的時候就說過,取消“湖廣音的四聲”,取消“尖團上口字”,同樣的段子一張嘴就是評戲味,并且韻味全無!他說的沒錯啊,有人說,樣板戲不是也有不少好聽的段子嗎?我剛才說過,樣板戲走的是另外一條路子,它是在唱腔的復雜激昂和旋律的多樣變化上取勝,究其字音卻是倒字一片,按照傳統的字音來衡量是不能深究的。這個,就如同你把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改成了郭沫若的《女神》《鳳凰涅槃》的那種格式和樣子一樣,它已經是另外一種東西,而不是原來的東西了。
對文物的修補,有一種***,叫做“修舊如舊”,盡量還原和保留原來的樣子是對文化的尊重和一種真正的延續,很多人不清楚這個道理,他認為新的就比舊的好,要改就大拆大建,不破不立嘛!其實這樣做破是有了,立得起來嗎?
人類正的,普遍認同的價值觀,文明準則永恒不變
什么是文化的延續,文化是人類精神帶動物質的產物和再現,人類從古到今精神層面,正的標準從來就沒有變過,就如同殺人放火是罪惡,今天的人再怎么先進科技再怎么發達,這個理念也不能變!
有人說現代戲就得體現現代精神,那么什么是你們說的那個現代精神?不是雜糅了現代元素的一些東西就是現代精神,而是從精神層面反映人類普遍認同的世界觀、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這才算,而這些個觀念從古到今,不是隨著你科技和認識上的思想變異而改變,而是一種永久的人類遵守的行為準則,這才是戲曲以及文化,真正該遵循的道路和需要遵守的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