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我的酒鬼群里,看到門昌去鎮(zhèn)上發(fā)貨后帶回一點毛肚下酒,想起我的鹵湯罐子。于是都不聊酒了,改聊下酒菜。突然明白過來,我們都是老酒鬼,喝好酒怎能少了可口的下酒菜?
勾起話題的原因,酒鬼喝酒對于下酒菜的需求,不是酒蒙子那樣,鐵釘沾點醬油就能喝蒙。酒鬼喝酒是要儀式感的,酒要順口,下酒菜要可口,喝完再來口小點心,那叫一個愜意。如果酒是撿漏價的美酒,小菜和點心都是自己做的,合心合口營養(yǎng)又安全,滿足感直飚到幸福境界。
大家議論的興致一來,從自家做鹵肉,到怎么***和保養(yǎng)鹵湯,到微波花生米好在哪里,然后拐到自己在家做豆腐。討論內(nèi)容太多,本文只分享豆腐渣怎么處理,也是我平時的常規(guī)做法。把豬吃的食物變成人吃的,還是不可多得的美食,起碼不是一般的營養(yǎng)。
兒時的回憶,豬都不愛吃豆腐渣記得小時候,家里每年都要養(yǎng)一頭豬。過罷年買回一只比貓還小的豬娃,每天的潲水剩飯有了用處。生產(chǎn)隊有個豆腐店,豆腐渣每天不剩,被社員們你一盆我一桶地提回家,多少給點錢就是了。
記憶清晰的是看不懂豬的口味。比饅頭還白凈的豆腐渣,倒進豬槽里,它卻挑著谷糠麩皮吃,最后才勉強吃豆腐渣。心想這好的東西還挑嘴,到底是豬啊。
后來生活條件好點,豬食有了煮熟再喂,也有了紅薯和國營大米廠的六細米(大米過篩后的碎米等級,混有很多谷糠的碎米),煮熟了好香。然后拌了豆腐渣,豬吃起來才沒什么意見,但還是能看出對豆腐渣有抵觸。長大后終于明白,原因在于豆腐渣生著喂豬的,豬不喜歡那個豆腥味。
豆腐渣到底怎么了?過去磨豆腐是石頭磨盤,現(xiàn)在是電磨,還都是個“磨”。既然是“磨”,泡足水分的黃豆,豆肉被磨碎,可以分離出大豆的蛋白。可是外皮、胚芽部分不那么容易磨碎,還以成塊的組織狀態(tài)存在。人的口腔感覺上,豆腐渣有渣滓,嚼著不好下咽。
傳統(tǒng)的吃法,也有豆腐渣入菜的,就是發(fā)酵后再做菜。我們在豆腐攤常見長滿厚厚一層白毛的餅子,就是發(fā)酵好的豆渣餅。經(jīng)過發(fā)酵,豆渣里的營養(yǎng)成分得到進一步釋放,塊狀的黃豆皮也有軟化,豆腥味沒了。這時候用水泡會兒,拿捏擠壓干凈,和著韭菜炒了,美味不得了。
可是這樣做很***,一般家庭搞不來。不大會為了吃一頓,先買了豆腐渣,再拍成豆渣餅,放入稻草里面發(fā)酵一周,實在太勞神。能不能有簡單的辦法,直接做成美食?琢磨多久,搞清了障礙在于顆粒度大小。如果在磨豆子時把黃豆皮也能磨成粉,豈不是豆粉?不耽誤提取蛋白做成豆腐,剩余的就是豆粉膏,再用來做成美食就簡單了。
豆粉(豆腐渣)餅的烹飪研發(fā)過程中,我把豆腐渣做成了主產(chǎn)品,豆腐成了副產(chǎn)品豆腐渣從來都是***豆腐的副產(chǎn)品。道理很簡單,自從淮南王劉安發(fā)現(xiàn)豆腐,兩千多年來,都是為了吃到豆腐而磨豆腐,沒說為了吃豆腐渣去做豆腐的。可我在實驗探索做豆腐的過程中,卻把這個秩序倒了過來,把豆腐渣做成了主產(chǎn)品,豆腐成了副產(chǎn)品。
也就是說,我開始做豆腐,也是為了吃到真正的豆腐。后來做著做著,卻是為了得到豆腐渣,而不是為了得到豆腐。豆腐渣成了主產(chǎn)品。
常識告訴我們,黃豆的營養(yǎng)很豐富,關鍵在于營養(yǎng)均衡。做豆腐只是提取了其中一種營養(yǎng)物質(zhì),就是大豆蛋白,其他所有營養(yǎng)成分都還在豆腐渣里。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豆腐渣的營養(yǎng)勝過豆腐,起碼勝過大多數(shù)谷物類食材。
得到美食豆腐渣餅的機會,一是市場很少傳統(tǒng)豆腐了,二是有了破壁機這里不是為破壁機做廣告。家庭版食材破碎工具,我保留有四代產(chǎn)品(見配圖),破壁機是新一代。第一次用它打豆?jié){,一分半鐘完成。擠干凈豆汁后有驚喜,原來豆腐渣不再是傳統(tǒng)觀念里的豆腐渣,而是面粉一樣細膩的豆粉泥。
就這樣,第一次想到用來煎餅,沒有加入任何食材和調(diào)味料,直接鍋里煎了。一口咬下去,咀嚼中,豆香不斷釋放,第一感覺勝過面餅米餅。然后一發(fā)不可收拾,當成廚房保留項目,米面可斷而豆粉餅不可沒有。
第二次就開始探索各種煎餅法。研發(fā)集中在添加內(nèi)容和煎餅用油。期間試過多種材料添加,肉末、韭菜雞蛋、菠菜、香蔥雞蛋等等,最終固定在香蔥花和雞蛋。煎餅的油也試過多種,菜油、芝麻油、花生油,最終固定在豬油,豬油煎餅最香。
每次做豆腐用150克(三兩)黃豆,泡一晚(冬天泡一晝夜)。做成豆腐一盤(夠燒一道麻婆豆腐),豆粉餅15個。我用來當早餐主食,一頓吃3個。
豆腐渣做的煎餅好在哪里?居家早餐,很難做到營養(yǎng)豐富,一般都是填飽肚子為算。信陽光山過去的習慣,早起大米稀飯就咸菜,僅此而已。如今早餐很豐富了,很多人都不在家做,街上早點攤吃。稀飯包子油條,縣城一條街下來,幾十上百種吃的。但是仍然不好做到營養(yǎng)均衡,顧得了味道,只能是滿足了視覺和口感。我的體會就是,早餐這樣吃,稀的干的都有了,可是每到快吃午飯的時候,都有點餓得慌,類似于低血糖感覺。
這里也有一定的客觀原因,想吃好就免不了做飯復雜,勞神費力個把小時,幾分鐘吃完,不值當。前面提到的營養(yǎng)成分和營養(yǎng)均衡,就我的感覺,早餐的油條包子糍粑什么的,都不如豆粉餅。自從豆粉餅做早餐,臨近中午再沒有過餓得慌現(xiàn)象,說明里面的成分夠用。再說了,米面吃多了容易發(fā)胖,對身體不好。這個餅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為沒糖,淀粉也很少。
最后分享豆渣餅的做法第一步:黃豆三兩。泡好的黃豆加一比一的水,破壁機一分半鐘。豆?jié){倒入生布過濾出豆汁,得到豆腐渣。
第二步:往豆腐渣里打入五只雞蛋,一把香蔥花,鹽適量,拌勻。
第三步:炒鍋里放入一勺豬油,再用勺挖出拌好的豆腐渣,一勺一只,放入鍋內(nèi)煎著。
第四步:待一面煎黃,用鍋鏟子翻過來,再煎黃另一面就好了,鏟出來。第二鍋還這樣,先放入豬油再放進餅胚。
第五步:一次的豆腐渣可煎餅15只,裝盆里放入冰箱。每天早餐拿出三只餅,放入微波爐一分鐘。搭配一只咸鴨蛋、咸菜,一碗小米粥或面湯、肉湯、紫菜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