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題圖|《瘋狂的外星人》
文|風馬牛(微信公眾號:馮侖風馬牛)
直播,魔幻2020年的一針***。平臺花幾年時間打造的流量池,幾個月內轉化為不斷攀升的銷售額。對主播而言,銷售額是名氣、帶貨能力、號召力的證明,但對商家而言,大量曝光所帶來的訂單,是不容錯過的救命稻草。
日前,費列羅中國區負責人就表示,直播讓其銷量增長了50%以上。費列羅是世界第四大巧克力制造商,金光閃閃的榛果威化巧克力是其最具代表性的產品。鮮為人知的是,在進入中國市場之前,費列羅在業界根本排不上名號,甚至在許多人眼里,它做的東西根本不是巧克力。
1980年代,費列羅抓住中國改革***的潮流,擠進這個一片空白的市場,并最終成為市場辨識度最高的巧克力之一。如今,費列羅再次抓住直播的機會迅速回血。
因為費列羅的存在,意大利代表物不止有傳承百年的奢侈品,也有從街邊小店出發,一步步晉升「大師制造」的小糖果。費列羅的成功史不僅是一家企業的成長故事,更是一本如何俘虜中國人錢包的營銷寶典。
1
1928年,李嘉誠出生于廣東潮安。11歲時,受戰亂影響,李家逃往香港,投奔李嘉誠的舅舅。在那里,李嘉誠學會了粵語,也意識到香港本就是個金錢至上的地方。15歲那年,父親去世,家里捉襟見肘,李嘉誠終止學業,從鐘表鋪學徒做起,學技術、拼銷售,22歲時,他創辦了長江塑膠廠,「在最初的10年里,每周工作7天,每天至少工作16小時」,艱難地積累著原始資本。
在距離香港9263公里的意大利,比李嘉誠大三歲的米歇爾·費列羅(MicheleFerrero)卻活得滋潤得多。
米歇爾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家中經營著一個傳了兩代人的面包店。當李嘉誠絞盡腦汁多賣一朵塑膠花時,米歇爾剛學會揉面,而他的父母,正因為戰時昂貴的原料可可豆而苦惱。
可可豆是巧克力的原料,由可可樹的種子制成。16世紀中期,西班牙人把可可豆從南美洲帶回歐洲,從此可可熱飲料風靡歐洲。18世紀中期,歐洲人發現,把可可豆分離成可可粉和可可脂,再加水、用一定比例的牛奶還原后,就能得到固體巧克力,自此以后,巧克力面包就成了歐洲面包店中不可或缺的一種產品。
可可豆
然而,由于戰爭的影響,可可豆的供應極不穩定,價格飆升。米歇爾的父母既要保證面包里有巧克力,又不能賠本做生意,無奈之下,只好想出一個「偷工減料」的辦法,往巧克力里摻一些便宜的榛子,降低總體成本。
為了保證口感,米歇爾的父親精挑細選每一顆榛子,細細烘烤之后,才加進巧克力里。害怕顧客不買賬,米歇爾的舅舅還拿著這種新品,挨家挨戶推銷。
幸好,這種被逼出來的新口味巧克力面包俘獲了周圍人的舌頭。當時每一家甜品店都在比誰家巧克力口感更細膩,只有米歇爾家的巧克力,既有綿軟口感,還有榛子的爽脆。等到米歇爾繼承面包店時,他家已經小有名氣了。
不過,米歇爾接班之后,可可短缺的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嚴重,巧克力成本也越來越高。更糟糕的是,意大利作為戰敗國,經濟持續低迷,一旦漲價,就會流失大批顧客。
沒辦法,米歇爾只好找一個進一步降低成本的辦法。出生于面包世家,米歇爾從小就和各式各樣的甜點打交道,他尤其喜歡吃一種傳統的意大利面包醬,于是突發奇想,把榛子磨碎加入巧克力,再加入適量植物油,做成兼具口感和低成本的巧克力醬,取名為「能多益」(Nutella)。
能多益巧克力醬
為了推廣能多益,米歇爾貼出告示,允許少量購買,客人可以自己拿著面包來店里,抹一次醬,收一次錢。這種相當于「分期付費」還帶服務的購買方式非常新穎,吸引了當時許多戰后準備「消費降級」的人。大家本來只打算吃一次打打牙祭,卻被能多益的美味俘虜了。順理成章地,米歇爾家的面包也越賣越好。
1960年代末期,能多益已經成為意大利人早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米歇爾早已開辦工廠,每個月賣出的能多益都能裝滿一千多輛卡車。
熬過這段最艱難的時期,不管是塑膠花,還是巧克力醬,它們的制造者都擁有光明的未來。
2
對李嘉誠和米歇爾而言,1981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年份。
這一年,李嘉誠以市值7億港元的長江實業,成功「蛇吞象」,入主市值高達32億港元的和記?!哆h東經濟評論》以一副名為「SuperLi」的漫畫作為封面報道此事,自此「李超人」成了李嘉誠的代名詞。
也是這一年,米歇爾以家族姓氏「費列羅」為名,專門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了新產品「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這款產品的空前成功,讓費列羅集團迅速躋身全球四大巧克力生產商之一,徹底擺脫了此前「巧克力醬攪拌工」的惡意稱呼。
其實早在1920年代,中國就已經有了進口巧克力,但這只是少部分人的享受。隨后幾十年,戰爭、動亂、經濟困難占據了絕大多數人的生活,巧克力這種奢侈的美味,早就從中國人的口舌記憶中清除了,包括香港和臺灣,沒有多少人知道正宗巧克力應該是什么味道。
1978年,中國向世界打開國門,香港與大陸的貿易也蓬勃發展。作為對外瞭望的一個窗口,香港流行的東西,很快就會風靡大陸。當時,歐美巧克力產業格局經過激烈的競爭,已經基本定型,巧克力銷量甚至略微萎縮,各大公司都緊盯中國這塊未經開發的市場,費列羅公司也不例外。
為了貼合中國人的喜好,米歇爾專門把新品設計成球狀,最里面是香濃的能多益巧克力醬包裹著一整顆榛子仁,裹上一層威化餅干,再蘸上甜蜜的巧克力,還要撒上一些榛子粒,用金光閃閃的金箔紙一顆顆包裹起來,放在精致的咖啡色褶皺紙底座上,最后用各式各樣的透明塑料盒包裝好,保護巧克力不受擠壓的同時,還能讓消費者一眼看到精致的金色外觀。
按照費列羅公司記載,在各大巧克力公司猛攻香港市場時,費列羅花了1年時間,專門研究怎么讓這顆巧克力達到米歇爾心目中最完美的球狀。
因此,盡管1981年就研發出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1982年,這款產品才正式進入香港市場。
和其它公司不同,費列羅進入香港市場的策略也非?!敢桓睢梗褐徽J準和記這一家經銷商,只主推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這一款產品。
米歇爾的這種一根筋,遇上如日中天的李嘉誠,造就了費列羅在香港的爆發式增長。和記旗下擁有香港最重要的零售連鎖店屈臣氏,每一家屈臣氏都在進門顯眼處擺上了費列羅,尤其是在春節、中秋節這種傳統節日,一盒盒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從地板堆到天花板,放眼望去,金光燦燦,完美迎合了香港人對富貴和好運的渴求。
費列羅早年的宣傳廣告
在和記的連年熱推下,短短幾年,費列羅就成了香港人節日送禮的必備品。隨著旅游限制漸漸放寬,大陸和香港人員往來日益密切,費列羅也順理成章從經濟條件較好的香港,「輸入」到了條件略差的內地。當時大陸把香港人常送的禮物歸納為「香港四大件」,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費列羅巧克力。
盡管在歐洲,可可含量20%以下的費列羅榛果威化巧克力根本不能算是巧克力,頂多算是「巧克力制品」,但在1980年代中國這種特殊的情況下,費列羅憑借巧妙的包裝和營銷網絡,給消費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第一印象,以至于到現在,費列羅仍然是中國市場高端巧克力的代表之一。
而在歐美市場,費列羅集團最暢銷的,仍然是那罐更日常、更普通的能多益巧克力醬。
3
「如果每個中國人的衣服邊角都增添一英寸,那么英國的紡織廠就會賺個盆滿缽滿?!?/p>
幾個世紀以來,外國公司始終覬覦著龐大的中國市場,費列羅公司在巧克力上的成功,再次證明了這句話有多么正確。
隨著和記在中國內陸的投資,屈臣氏零售店也開始逐漸鋪開,最令費列羅公司感到欣喜的是,屈臣氏瞄準的是一線城市具有一定消費力、好奇心的人群,這與費列羅的產品定位不謀而合。
巧克力是一種比較特殊的商品,它并非必需品,70%的購買量都來自于沖動消費。比起一般的糖果來,巧克力價格昂貴,儲存條件苛刻,只能在具備冷藏條件的商店里銷售,旺季也只在節日扎堆的秋冬季節。
為了進一步在大陸打響知名度,費列羅在宣傳和包裝上投入了大量精力。首先,費列羅在央視等媒體上投放廣告,反復向消費者灌輸「團圓吃費列羅」、「送禮送費列羅」是一種有面子的行為。
就產品本身,費列羅保留了金燦燦的球狀巧克力這個標志性包裝,但增加了三顆小包裝、心形禮品盒、百顆大禮品盒等符合不同場景的規格,讓費列羅成為城市人群買得起,同時也更有儀式感的禮品。
情人節的概念在中國興起后,費列羅也很快反應過來,推出99顆、199顆不同規格的「費列羅巧克力花束」,包裝精美、能吃能看的費列羅夾雜在鮮艷的紅玫瑰中,激起了「情人節送巧克力」的風潮。
這種「因地制宜」的營銷***,是費列羅抓牢市場的不二法寶。
從香港市場開始,費列羅以禮品主題營銷的方式,把榛果威化巧克力這種低可可含量的糖果,捧上了高端巧克力的寶座。再借由華人喜歡送禮、遍布全世界的特點,讓費列羅逐漸成了全世界公認的饋贈佳品。
為了鞏固費列羅的禮品定位,米歇爾還下了死命令,要求全世界的費列羅巧克力都必須嚴格采取同一配方,無論是在南非,還是在東北,任何人吃到的費列羅都應該是一種味道。
而在歐美市場,費列羅的主打產品能多益巧克力醬又是另一番策略。能多益價廉物美,是歐美人吃甜點、面包必不可少的佐料,多年來,費列羅精心按照當地人的口味調整配方,做到了每個地方的能多益口味都獨一無二。有媒體報道過,一個新西蘭人去意大利讀書,帶得最多的就是新西蘭產的能多益,哪怕能多益的原產地本來就在意大利。
一罐普通的巧克力醬,費列羅卻把它從家常調料,做成了家鄉的味道。
除了在費列羅巧克力和能多益巧克力醬上各具特色的營銷***,費列羅幾十年來的堅持也值得一提。世界公認的五大巧克力制造商里,雀巢是跨國食品巨頭,產品眾多,無一不包;好時、吉百利、瑪氏都使出渾身解數,中高低端產品令人眼花繚亂。唯獨費列羅,自1946年算起,迄今也只有6款產品。費列羅的信念是,「絕不跟隨流行趨勢,我們創造流行?!?/p>
米歇爾慶祝能多益誕生40周年
2008年,僅靠著巧克力和巧克力醬這種日常產品,米歇爾以260億美元身家,成為意大利首富,與成就費列羅的李嘉誠相逢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
此前數十年,他每天都會去意大利總部工廠,親自品嘗當天出品的每一種產品。與極盡奢華高調的宣傳理念不同,米歇爾一生非常低調,他從不接受報紙采訪,也不接受名譽學位,流傳出來的,只有寥寥幾張照片。
2015年情人節當天,「費列羅之父」米歇爾·費列羅病逝,公司交給次子,繼續以家族企業、保密配方的方式運營著。
回顧費列羅的成功史,三次因環境變化而做出的創新產品,讓費列羅歷經多次經濟危機卻屹立不倒,在這些產品基礎上,費列羅根據時代調整的營銷策略,又讓它從一個街邊小店,成長為舉世聞名的巧克力制造商。
如何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它的秘訣,早已公開擺在那顆扛住壓力,還要花1年時間打磨圓潤的巧克力球上了。
資料來源:
[1]董世剛:費列羅在東北地區市場發展策略的研究,大連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2]CarloGambirasio:費列羅集團在中國的市場策略,華東理工大學碩士論文
[3]勞倫斯·艾倫:巧克力之戰,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Ferrero.com:TheHistory
[5]NutellaUSA.com:NutellaandNutrition:FoodPyramidandGuidelines
[6]HilaryStout:MicheleFerrero,TycoonWhoGavetheWorldNutella,Diesat89,TheNewYorkTimes
[7]JohnHooper:MicheleFerreroobituary,TheGuardian
圖片來自網絡
作者|毛洪濤主編|王滔編審|陳潤江顧問|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