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能再精準了,再精確我都要‘瘋’了。在長沙歸還共享助力車時,如果超出電子圍欄1米,就會提示‘還車失敗’。”市民老張跟記者“抱怨”北斗系統的定位太過精準。
得益于北斗高精度定位,路面停車秩序好轉。主辦方供圖
近日,首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長沙召開。記者在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成果展上看到了搭載北斗芯片的共享車。
據企業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去年北斗三號發射收官之際,公司旗下共享單車、助力車和電動車就開始接入北斗定位,“得益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用戶找車還車愈加便捷,企業運維管理效率提升,路面停車秩序好轉”。
不得不說,共享出行這種北斗“國民級”應用,讓普通民眾切身感受到,北斗不再是遠在天邊的衛星,而是近在眼前的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發布的《2021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4033億元人民幣,較2019年增長約16.9%。
據了解,北斗系統提供服務以來,已在交通運輸、農林漁業、救災減災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基于北斗系統的導航服務已被電子商務、移動智能終端制造、位置服務等廠商采用,廣泛進入我國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應用的新模式、新業態、新經濟不斷涌現,深刻改變著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
不止于導航,“北斗”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行業
交通運輸行業是北斗最大的民用領域之一。
北斗系統廣泛應用于重點運輸過程監控、公路基礎設施安全監控、港口高精度實時定位調度監控等領域。
“北斗+安全智能監測預警云平臺”主辦方供圖
據記者了解,僅去年一年,就有超70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使用北斗系統;3.63萬輛郵政快遞車輛安裝北斗終端;約1600艘公務船舶安裝使用北斗系統;約350架通用飛行器使用北斗系統,占比12%,并首次應用于運輸航空器。
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對700萬營運車輛、4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8萬輛公交車、3200余座內河導航設施、2900余座海上導航設施進行了有效管控。
“北斗”助推傳統農業數字化升級
農業是北斗應用的重要領域。
目前農業現代化已經到了4.0時代,其主要特征是以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為支撐和手段的現代智能農業。
智能農業是解決作業粗放、可靠性和安全性差、環境污染、能源農資浪費問題的基礎。
截至2021年,全國累計安裝北斗農業高精自動駕駛系統10萬臺(套)以上,年增長40%以上。全國耕種收作業農機安裝北斗定位終端超過50萬臺,預計2025年,北斗農機將達到100萬臺。
通過智慧農機和信息化的發展,***部門提升了精準管理和服務能力,農機企業實現了尋找藍海和產銷兩旺,合作社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農戶生產更輕松、更有收益。
應急救援,兵馬未到“北斗”先行
目前,國際上有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中國的北斗,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和歐盟的伽利略。只有中國的北斗是創新地將導航和通信能力結合,具備短報文服務,可以在沒有移動互聯網的地方實現信息的傳遞,在救援中發揮重大作用。
2020年7月6日,湖南常德石門縣雷家山發生重大山體滑坡,但當地卻是零傷亡。正是因為在山體滑坡前的3個小時,湖南北斗微芯研制的北斗高精度智能地災監測預警系統提前“報信”,當地***果斷撤離11戶33人,實現了零傷亡。
可能有讀者忍不住想問,既然短報文功能在應急救援中如此重要,可否用于大眾消費產品呢?答案是肯定的。
北斗系統已在全球許多國家和地區得到應用,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包括智能手機器件供應商在內的國際主流芯片廠商產品廣泛支持北斗,國內華為、VIVO、OPPO、小米等品牌大部分款型均支持北斗功能;北斗三號區域短報文預計在2021年內進入智能手機,可實現不換卡不換號不額外增加外設,實現移動通信和短報文通信的融合使用。(光明網記者王麗媛)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