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日報
千年的通揚運河,緩緩地穿過江蘇省南通市港閘區唐閘街道,百年的大生碼頭,靜靜地矗立在河畔,見證這座民族工業老鎮的演變發展。
1895年,為實現“實業救國”的理想,清末狀元張謇籌銀50萬兩,在南通唐閘創設了大生紗廠,之后又以大生紗廠為中心,創辦了榨油、磨面、冶鐵等民族工業實體,對于南通地方工業的快速發展,乃至中華民族工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這一系列近代工業遺跡保存相對完好,具有獨特價值,成為研究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史的“活標本”。其中,大生紗廠遺址2006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獲評“中國20世紀建筑遺產”之一,2018年入選第一批“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名錄”。
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廠門外出現了小食品作坊,臨街老廠房里也開起了小旅館、小超市、水果鋪,影響了大生紗廠建筑本體安全,破壞了文物保護單位整體歷史風貌,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今年7月,南通市港閘區檢察院的一份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推動相關部門合力整改,現在,有百年歷史的老建筑重新恢復了風貌。
現場調查讓人揪心
今年5月,港閘區檢察院的檢察官們在走訪公益訴訟聯絡員的過程中,得知大生紗廠臨街老建筑里開有小旅館,職業敏感促使他們立即前往現場調查。
距離大生紗廠還有好幾百米,在這里矗立了百年的標志性建筑——紅磚鐘樓已映入眼簾,但隨著不斷靠近,周圍的景象讓檢察官們心頭一緊:臨時搭建的小食品作坊占據了街邊,油煙味四溢;廠房臨街老建筑中開出了水果店、小超市;燈箱、廣告牌、煤氣罐隨意擺放,雜亂無章,部分違建還存在著安全隱患。
“我開旅館是合法經營,營業執照、房屋租賃合同都有的,你們檢察院怎么來了?”小旅館老板見到檢察官,有點意外。
“張謇老先生當年辦紗廠的房子,現在讓你開了小旅館,文物保護法是不允許的……”
檢察官一番宣傳解釋,讓小旅館老板態度緩和了:“沒想到檢察機關還管這個。文物保護,人人有責,我愿意配合,但是,我們的生意怎么辦?”這時一旁店鋪的小老板也探出頭,點頭附和。
“廠里的問題我們還能想想辦法,廠門外的修理鋪、小吃攤,出了圍墻,作為企業我們沒法管……”大生紗廠的管理人員也朝檢察官倒苦水。
圓桌會議解決“多頭管”難題
大生紗廠的文物必須保護,老百姓的生計也要關護!
檢察機關抓緊啟動公益訴訟訴前調查,赴文物部門查找大生紗廠申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原始資料,明確保護范圍和建設控制地帶,邀請文物專家一起到大生紗廠內公事廳、清花間、倉庫、紡織專門學校舊址等地點逐一查看、比對,確認文物損壞點,并依據相關法律和行政法規,向明確存在問題的主管執法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同時向文物使用單位發出書面建議函釋法說理,指出大生紗廠文化研究和傳承價值,作為文物使用單位,有歷史責任,更有法律義務做好文物保護工作。
檢察建議和書面函發出后,檢察機關又牽頭召開圓桌會議。會上,大生紗廠使用單位和三家執法部門交流發言,匯總了大生紗廠和周邊商戶的困難想法,分析了三家行政機關執法的難點重點,經共同協商,問題在現場得到一一認領,并提出了相互配合、疏堵結合的解決方案。
會商后,相關部門立即行動,有的指導文物使用單位做好文物建筑騰退、修繕工作,對今后合理開發利用大生紗廠歷史文化資源提供政策咨詢和規劃建議;有的對需要整改的店鋪進行挨家挨戶走訪,宣講文物保護的意義,幫助文物使用單位做工作;有的為商戶協調,落實新店新址和相關審批手續。
大生紗廠的職工護理院率先騰空,小旅館獲取補償后關門歇業,商鋪貼出了搬遷公告:“由于1895文化保護,本店搬遷至……”各方齊心協力,一個月左右就把影響文物保護的5家小店、作坊處理完畢。
“在大生紗廠文物保護的問題上,多虧了檢察機關圓桌會議協調推動,才解決了‘多頭管’的難題,取得了多贏的效果?!闭畏桨嘎涞睾?,文物主管部門的負責人不由感嘆。
“管不了的事,你們檢察官幫助解決了!”文物使用單位的代表在檢察建議回訪現場對檢察官表示感謝。
辦理一案,治理一片
關停、搬遷這些小店、作坊,只是文物保護工作的第一步,接下來的修繕、維護工作更需各方協作。目前,這項工作正在進一步推進。
大生紗廠文物保護案的辦理,使參與其中的檢察機關、行政執法機關和文物保護單位都充分認識到,單靠一方力量難以保護好文物,必須形成治理合力,他們把視野拓展到了全區的文物保護。
經共同努力,該區迅速成立文物管理委員會,相關職能部門也制定了文物管理與保護工作綜合協調辦法,強化對全區文物管理與保護工作的組織領導。主管部門委托高等院校***團隊在全區開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復核工作,對南通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中公布的名單和市文物主管部門最后核定的名單中列明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全面復核,對復核中新發現的具有文物價值的文物點根據規定予以認定***,建立不可移動文物基本狀況檔案,并形成保護利用工作報告,全面強化文物資源基礎管理。同時,組建了區文物監督巡查隊,健全巡查制度,嚴格文物保護日常監督。
日前,在港閘區檢察院舉辦的檢察***日活動上,省市區三級人大代表對此項工作給予高度評價。江蘇省人大代表、高店社區書記秦菊香說:“針對保護大生紗廠文物開展的檢察公益訴訟工作,對違建的傳統食品小作坊沒有一拆了之,而是幫助經營戶另辟合規場所,既保留了古鎮風味小吃,又保護了工業遺存,而且辦理一案、治理一片,留住了城市記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盧志堅施勤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