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新聞很奇怪,都是有點重復著來的。動物傷人和出逃連續好幾起,海關截獲非法運輸的外來物種也是連續好幾起。前幾天剛有偷運日本大兜蟲的事件,今天又來了黑腹果蠅。
首先聲明,這種行為是沒得洗的,完全是錯誤的行為,外來物種一定會危害到本地的生態,甚至更嚴重。但我還是想為黑腹果蠅稍微辯解一下,只是從這個物種本身出發,原因是:它造成了危害,但也帶來了價值。
危害黑腹果蠅原產于北美熱帶地區,是一種煩人的常見昆蟲。雖然叫“果蠅”,但在人類的住所,它們也不挑食,各種廚余垃圾各種臟玩意兒啥都吃。吃了那些東西后,再去接觸我們的食物,就有可能傳播各種細菌和病毒。
更糟糕的是,黑腹果蠅一次能產下400顆卵,然后24小時就直接孵化。這不要命嗎?光這7000只黑腹果蠅,就足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占據一方區域,對本地的瓜果蔬菜和別的同生態位的物種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害!
這只是表面的。
因為人類對黑腹果蠅的研究十分透徹,所以對它進行基因實驗是常有的事情。如果有人將黑腹果蠅特殊改造,讓它攜帶致命病毒和擴大傳播力,那就不止是破壞本地生態了!
所以啊,這批外來的黑腹果蠅是堅決要處理掉的,感謝國家的嚴加把控。
價值黑腹果蠅是一種在未熟和腐爛果實附近發現的小型、常見的蠅類。它已經被當作素材進行了一個多世紀來研究遺傳和行為。托馬斯·亨特·摩根是1900年代早期研究果蠅的杰出生物學家,他是第一個發現性關系和基因重組的人,是他把黑腹果蠅放在了基因研究的前沿。
他因“他發現染色體在遺傳中的作用”而獲1933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摩根的學生赫爾曼·J·穆勒(HermanJMuller)隨后于1946年也獲獎了,課題是“發現X射線照射產生突變”。1995年,愛德華·B·劉易斯、克里斯蒂安·努斯萊因·沃爾哈德和埃里克·弗·威斯查斯等果蠅研究人員獲得了"早期胚胎發育的遺傳控制"獎。2011年,朱爾斯·霍夫曼因發現果蠅“關于天然免疫激活的發現”而得獎。
可以說黑腹果蠅成就了許多遺傳學家。當然,遺傳學家們并不是為了得獎,而是由于黑腹果蠅體積小、培養容易、世代時間短,所以遺傳學家從此一直在使用果蠅。
黑腹果蠅很容易從野外獲取,許多生物科技公司都會培養各種不同的突變黑腹果蠅。此外,這些公司銷售培養蒼蠅所需的任何設備。成本相對較低,大部分設備可以逐年使用。然后他們將這些黑腹果蠅賣給研究各種課題的實驗室。
盡管這樣做的必要性值得懷疑,因為研究者是為了用黑腹果蠅研究各種課題,以此造福人類,而這些生物科技公司是為了錢。
人類的健康黑腹果蠅在人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建立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據估計,大約65%的人類疾病基因在黑腹果蠅中具有對應物。黑腹果蠅作為研究人類疾病的模型正在穩步上升,特別是對于更復雜的疾病,如心臟病,精神和神經疾病和肥胖等,甚至對于癌癥,黑腹果蠅都能作為實驗對象。
復雜的健康問題往往植根于多因素基因型與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腸道微生物組對人類健康模型的重要性已經增加。而在實驗室條件下,黑腹果蠅腸道的微生物組繁育變得非常簡單,有10種可培養的細菌種類,可提供了腸道微生物群與腸道功能以及胰島素信號傳導的各種方向的觀察。
黑腹果蠅的腸道微生物比實驗室飼養的普通果蠅的,要復雜得多,就相當于老是在外面隨便吃東西的人和堅持在自家煮飯吃的人之間的腸道微生物區別。蒼蠅和人類之間的這種相似性揭示了宿主微生物穩態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
后記再次重申,外來物種的非法入境會帶來巨大的影響。而且黑腹果蠅因為人類對它太了解了,很容易被改造基因,甚至成為“生物兵器”,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本文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對黑腹果蠅這個物種本身產生誤會。
越來越多的黑腹果蠅物種基因組測序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機會,可以利用這些知識來促進我們對基本生物學原理的理解,從而構建一個更強大的工具箱來應用于人類問題。
所以黑腹果蠅是一種危害與價值共存的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