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女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決賽上,中國隊排名第四,與獎牌失之交臂。賽后,作為第一棒出場的「洪荒少女」傅園慧蹲在地上,接受記者采訪時她被隊友扶了起來,但她的手輕捂著腹部,身體還是忍不住微微下彎。
記者:「是不是現在肚子非常疼啊。」
傅園慧:「對,因為昨天來例假了,所以還是會有點乏力吧,特別累。但這也不是理由,還是我沒有游好。」
傅園慧只是將生理期視為尋常但不能避免的不便。許多人由此知道,原來生理期用衛(wèi)生棉條是可以游泳的,在公眾面前說出月經也沒有什么大不了。
據統(tǒng)計,一位女性一生大概要經歷450次月經,相當于2500多天。在這2500多天,女性都要與經期用品親密相伴。
過去,親密伙伴往往是衛(wèi)生巾;現在,它還可以是棉條、月經褲、月經杯。
其實,它們比衛(wèi)生巾更早和我們認知順序不一樣的是,真正靠膠條固定的衛(wèi)生棉其實在1969年才上市,棉條、月經杯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已被發(fā)明出來,月經褲的歷史也可追溯到上世紀60年代的防護襯裙。
這些看似新潮的選擇,在原理上都不難達到。這些衛(wèi)生巾替代品在現代的再流行,更多地象征著觀念上的解放,以及女性對自我身體的關切。
▲《我心雀躍》劇照.
內置型經期產品
棉條是一種棉質的圓柱體,可置入***中吸收經血。和衛(wèi)生巾相比,它體積較小、方便攜帶且更方便女性日常活動。
受制于它的形態(tài)、使用***和社會觀念,棉條永遠地輸在了起跑線,不過它的步伐在不斷加快。
在我國女性衛(wèi)生用品中,衛(wèi)生棉條占比不到1%,但據智研咨詢,2013年至2018年,我國衛(wèi)生棉條的銷售額由0.67億迅速增加至4.08億元,其中18至24歲的女性消費群體增長迅速。
寶潔旗下的棉條品牌Tampax曾三次進入中國市場。第一次是1989年,第二次是1999年,但都受限于當時的整體社會觀念而退出;2017年1月16日,Tampax「卷土重來」,除了天貓和京東,它還進入了線下渠道;2019年10月,女藝人張子楓代言了Tampax。
就像Tampax黯然退場兩次的原因一樣,「不敢用」和「不會用」仍然是大多數女性對棉條望而卻步的原因。
本土棉條品牌「oddsome」由性科普領域節(jié)目「硬糖視頻」出品,它的主推棉條是長導管式衛(wèi)生棉條——小綠柄棉條,特點是新手友好。
▲oddsome棉條.
有硬糖視頻的科普背景在,oddsome最主要的品牌核心是:
我們希望通過棉條這一產品,鼓勵女性主動了解自己的身體,向月經羞恥說不。最終目的是回歸于性教育科普的初衷,讓產品和內容相互融洽。
一方面,「硬糖視頻」會繼續(xù)承擔性教育、身體教育的責任;另一方面,oddsome在導管、棉芯、包裝都進行差異化的設計,使其更適合國內女性,比如「小綠柄棉條」采用的是更纖長的導管,新手更容易上手。
齊家在讀大二時第一次用棉條,參考了幾個視頻和帖子,第一次就成功了,并沒有什么不適感,甚至可以說是很不錯:
棉條和衛(wèi)生巾用起來確實不一樣,因為棉條是放置在體內,使用者根本感受不到經血流出的感覺。同時皮膚也不用長時間和沾了經血的衛(wèi)生巾接觸,所以會比衛(wèi)生巾舒適很多。
▲日本腦洞喜劇《生理醬》劇照.
但棉條的無感,有時候會讓齊家忘記及時更換,超過6個小時才去換棉條;第二或第三天月經量比較大的時候,經血有時會突然漏出來,所以她選擇衛(wèi)生巾和棉條交替使用。
許多女性對棉條最大的疑慮,就是棉條是否會對處女膜造成傷害。處女膜的醫(yī)學名稱是***瓣,絕大多數有環(huán)形開孔,經血正是從這里流出。棉條通過開孔不成問題,不會損害***瓣。況且,身體只屬于自己,沒必要被傳統(tǒng)觀念綁架。
▲Tampax1990年的棉條廣告.
不過,棉條可能會有TSS(金葡菌中毒性休克綜合征)的風險,但在現代十分罕見,選擇合適的吸收量型號、一次使用不超過8小時,一般就可以規(guī)避。
月經杯和棉條一樣,都是置入體內的經期用品。
它是一個由無毒、低敏、抑菌的醫(yī)用級硅膠制成的杯狀物,在經期時置入***接住經血,在體內可放置長達12小時,每日取出1-2次將經血倒出,注意消毒和清洗,可反復使用長達10年。
▲月經杯折疊***之Pinch-down壓邊法.圖片來自:如里Relief
月經杯可能相比棉條更為小眾,但一旦掌握操作***,置入體內同樣是無感的,且月經杯不會讓經血和氧氣接觸產生不愉快的氣味,也不會像衛(wèi)生巾那樣悶熱和容易滋生細菌。
值得一提的是,舊金山的LoonLab推出了全球第一款智能月經杯LOONCUP,它由傳感器、電池與藍牙天線三部分組成,傳感器可以感應液體量和顏色,并將這些數據實時傳輸給移動端,幫助女性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狀況。
吸收防漏的月經褲
就算用慣棉條或者月經杯的人說它們千般萬般好,但也難以避免新手懷有將這些「異物」置于***的恐懼。多數時候,我們不會關注身體的這一部分,也害怕去觸碰和了解它,甚至不知道經血和尿液排出時使用的是兩個通道。
如果月經杯和棉條讓你感興趣,那就不如一試,若不喜歡也不必勉強。清楚棉條優(yōu)點和缺點的齊家,依舊非常推薦棉條:
用了棉條之后,我覺得我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了。
吸收防漏的月經褲
在形態(tài)上,類似普通***的月經褲,或許會比棉條和月經杯更容易令人接受。
月經褲不是「安睡褲」這類一次性褲型衛(wèi)生巾,而是一種帶有多層襠部技術、可重復使用的功能性***,具有吸收防漏功能,可替代衛(wèi)生巾和護墊(視經血量而定),使用壽命約為2-3年。
月經褲的襠部至少由3層功能性面料組成,第一層瞬間吸收、抑菌消臭;第二層吸收力強、氣味清新;第三層防止?jié)B漏、排濕透氣。
▲月經褲吸收性能.圖片來自:如里Relief
據VogueBusiness,到2026年,全球經期防護內衣市場預計將達到13億美元。美國Thinx、加拿大Knix和澳洲Modibodi是知名品牌,相對國外經期防護服飾市場的飽和,國內的市場還是較為空缺。
2020年8月,內衣品牌「內外」推出國內首款科技型生理褲產品「PANTIEPRO非常褲」。
「如里Relief」則是國內首個科技月經褲品牌,專注月經科技和功能服飾,它的名字也帶著一種美好寓意:幫助女性緩解經期帶來的煩躁和麻煩。
半包臀款、平角款、易拆卸款、黑科技款、云感月經褲…..如里細分這些版型,是希望滿足女性在不同經期場景和生活場景交叉時的特殊需求,比如經期健身、跑步、搭配貼身衣服,同時探索消費者對于不同版型的接受程度。
▲「如里Relief」易拆卸款.
如里創(chuàng)始人EMMA告訴愛范兒:
未來我們除了會拓展經期場景,也會拓展差異化的運動無痕***、旅行速干***、速干運動背心、防凸點吊帶衣等功能服飾,減少更多場景切換的更衣需求,讓出行更便利、更有效率。
真的不會漏嗎?這是消費者對月經褲最好奇的地方。
▲月經褲使用場景.
一般來說,月經褲的承載量是足夠的,但在經血量較大時,搭配棉條、衛(wèi)生巾、月經杯使用會更好,它也同樣適用于產后漏尿等非經期場景。
運動品牌阿迪達斯在今年6月推出了「StayinPlay」經期防護緊身褲。
「StayinPlay」——阿迪達斯是為每位希望在經期繼續(xù)運動的女性而設計。
但「StayinPlay」在設計上更注重運動性能而不是吸收性能,只是提供了額外的防漏保護層,仍需與棉條或護墊一起穿著。
盡管有這么多種場景細分的經期產品可供選擇,我們不能忽視月經貧困的存在,下沉市場依舊是「散裝衛(wèi)生巾」「貼牌衛(wèi)生巾」的天下。
事實上,衛(wèi)生巾的裸片材料成本并不高,真正使衛(wèi)生巾價格高昂的原因是營銷過程和經銷網絡。高端產品線意味著更好的材質、外觀和質量,但這并不意味著其低端線就不符合產品標準。
在低線城市及農村的衛(wèi)生巾市場,「實用」和「規(guī)模化」依舊是關鍵詞。
如何更好地滿足女性需求?在談論衛(wèi)生巾之外的月經用品時,不免有觀念和功能上的爭議,比如「這個真的好用嗎」「這個是不是不適合未婚女性」。
多了解、多體驗,而不是忙著質疑,或許是解決爭議更好的方式。
▲《末路狂花》劇照.
同樣地,當我們看到一種服務于女性需求的產品,也應先判斷它是否滿足了切實存在的需求,而不是受傳統(tǒng)觀念所限,先入為主地駁倒它。女性玩具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國產藝術情趣品牌Cachito創(chuàng)始人南啟林在初入這一行時發(fā)現,從業(yè)者默認情趣產品主要受眾是年齡四十歲左右的女性,經常將「三十如狼四十如虎」掛在嘴邊,做出來的詳情頁也像黃色網站一樣,想盡***打擦邊球。
▲Cachito「貓爪」.
而且當時的淘寶數據顯示,***的主要買家是男性,即使是女性玩具,70%以上的購買者也是男性。
「我覺得趨勢不應該是這樣,所以一開始定位就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學生、白領女性,年齡在18-30歲之間。」南啟林告訴愛范兒。
目前,Cachito70%以上的用戶是18-26歲之間的女性,她們對產品的要求很高,某一方面不好都會給出差評,但也樂于分享使用體驗和改進建議。當需求有矛盾的時候,南啟林選擇先將外觀做好,再想辦法降低聲音、提高品質:
「只從功能上來說,***有差別,但差別不會太大,9.9包郵的產品也一樣。而高品質的***或兩性生活,需要全方位的體驗,從打開包裝開始,聲音、視覺、觸感,各個方面都好。」
▲Cachito「***」.
而一些以女性需求為出發(fā)點的品牌,未能避開令人眉頭緊皺的迷惑行為。
專注「舒適好穿」的無尺碼內衣品牌Ubras,找到脫口秀演員李誕代言,文案中一句「讓女性輕松躺贏職場的裝備」,遭到眾多網友的反對和抨擊。「躺贏」全稱為「躺著就贏了」,表示即便不作為也能贏的意思,一位男性公然說內衣讓女性在職場「躺贏」,太容易聯系到職場性騷擾和潛規(guī)則。
蘇菲的「好暖衛(wèi)生巾」同樣讓人啼笑皆非。它的本意是暖小腹,但實際使用起來可能貼不到小腹,反而導致敏感部位熱得又痛又癢,血腥味更加明顯。有博主親自評測后,給出了一個恰如其分的比喻——「一個行走的毛血旺」。
▲B站UP@小兔寶蓋.
女性需求是客觀存在的,產品是否做得到位是難以作偽的。品牌們應該更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產品究竟服務于誰。
保留「她」,看見「她」當女性買衛(wèi)生巾時,店員往往會用黑色塑料袋將它們包裹起來;女性在公共場所掏出包里的衛(wèi)生巾前,可能會先留意附近有沒有男性的存在;你「那個」來第一天哦,是溝通生理期的一種話術。
▲《想見你》截圖.
就像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場景所隱喻的,盡管許多產品已然滿足了將女性作為生理性別時的需求,但因為一些社會潛意識的存在,我們依舊不能大方地去談論它們。
致力于性教育的棉條商家oddsome,依舊選擇私密發(fā)貨,這也是基于現實的考量:
「私密發(fā)貨是因為我們覺得用戶的隱私需要保障,不和拒絕月經羞恥沖突。完全打破月經羞恥還需要時間,在那之前作為品牌還是需要為用戶考慮。」
同樣地,衛(wèi)生巾廣告中的液體往往是藍色的,代表月經的紅色在營銷中不多見。廣告中第一次出現紅色的衛(wèi)生巾是2014年——離現在不過7年。
▲月經紅.
2020年10月,國際色彩標準機構潘通與瑞士生理用品品牌INTIMINA合作,設計了一個名為「月經紅(Period)」的新色號,以此表達出自信、活躍和冒險精神,讓女性為與生俱來的生命力感到自豪。
是的,這不過是一種顏色而已,當它終于大方地袒露在世人眼光之中,依然能簡單有力地傳達這樣的理念:月經本為紅色,月經不是禁忌。
2016年,英國衛(wèi)生巾品牌Bodyform做了一則「鮮血淋漓」的廣告,它并沒有專注月經本身,而是展現女孩們在運動中各種粗糲的傷痕和血跡,包括芭蕾、拳擊、登山等等,表達了這樣一個主題:
Nobloodshouldholdusback.Don’tletyourperiodstopyou.
▲Bodyform廣告.
「浴血奮戰(zhàn)」的女孩們,應當以這樣一種生機勃發(fā)的姿態(tài)被看見。值得肯定的是女孩力量本身,這股力量月經阻擋不了,其他因素也阻擋不了。
盡管我們希望每個人的經期都能舒適無感,甚至像廣告中一樣行動自如,但事實不常常如此,也有許多女性在生理期遭受痛苦。
當「她經濟」崛起,迎合女性消費者成為一場潮流,「踩雷」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在針對女性的需求提出解決方案之前,先需與女性的痛苦共情。
▲《倫敦生活》截圖.
英劇《倫敦生活》第二季第三集中,58歲的職場女性BelindaFriers對33歲的女主角Fleabag說:
女人的疼痛是與生俱來的,是我們生理上注定遭受的罪,姨媽痛、奶痛、產痛……等到你終于能接受它們的時候,絕經期終于來了,它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事情,雖然的確骨盆會塌下來,雖然即使變得很精致也沒人會撩你,但你自由了,不再是一個生育機器,只是個單純的女白領。
當我們說起「無性別」,也是想減少性別間的溝壑,求取性別之間的共通,「無性別」絕對不是看不見「她」,而是讓「她需求」不再是擠眉弄眼、欲蓋彌彰的談資,不再需要和一些過時觀念和狹隘心胸相連。女性的疼痛與生俱來,但它不應是阻礙。
▲《女生的反義詞是什么》截圖.
新銳內衣品牌「蕉內」的一則廣告「女生的反義詞是什么」啟發(fā)了我,女性的反義詞不是男性,也沒有任何一種主義可以概括所有人。我們要看到具體的人、具體的問題、具體的需求。
「啊,生理期」的反義詞是「對,生理期」,有這樣的轉變就已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