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光村村民參觀紅色長廊。
紅光村村民馬海毛和妻子種植辣椒,日子越過越富裕。
青海新聞網(wǎng)·大美青海客戶端訊臨近年末,寒冬并未阻止游客的腳步,前往循化撒拉族自治縣查汗都斯鄉(xiāng)紅光村學習參觀的游客仍不在少數(shù),村道兩旁的店鋪仍開門迎客。
今年是中國***成立100周年,紅光村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充分發(fā)揮紅色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作用,掀起了紅色旅游熱潮。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截至目前,紅光村接待游客達到30余萬人次。
一年掙了30萬元
“今年到村里參觀學習的人比往年多,尤其是旅游旺季。”紅光村村民馬胡才說,旅游旺季他開的農家樂里幾乎天天爆滿,這一年的收入達到30萬元。
紅光村是我省著名的紅色旅游基地,看中紅色旅游的熱潮,馬胡才將自家的四合院改造成農家樂,偌大的庭院,旺季成了餐廳,淡季供家人住宿。這種靈活的經(jīng)營模式,讓馬胡才一家足不出戶,就實現(xiàn)了就業(yè)。
七一前夕,到紅光村參觀學習的游客達到高峰,這可忙壞了馬胡才一家。他和家人天未亮就準備食材,他開車去縣上購買牛羊肉、蔬菜等,妻子在家炸油餅、蒸包子,一家人忙得不可開交。馬胡才說,旅游旺季游客多,鄰居家的婦女們來幫忙,也能獲得一份收入。
種辣椒種出一片天地
與年輕的馬胡才不同的是,一心撲在莊稼地里的馬海毛,精心照料地里的辣椒,一年下來也有不少的收入。馬海毛說,紅光村緊挨黃河,水資源豐富,加之光照足,種出的辣椒味道很地道。
在馬海毛的小院里,墻頭上掛滿了一串串曬干的辣椒。鮮紅的辣椒,映照著他們一家的幸福生活。馬海毛說,在黨和***的惠農政策支持下,現(xiàn)在種地有補貼,通過種植辣椒,大兒子娶上了媳婦,小兒子上大學的學費也有了著落。
馬海毛種辣椒種出一片天地,日子越過越紅火。馬海毛說,今年辣椒的價格比較好,能賣兩萬多元。除了辣椒,其他地里的蔬菜、水果也能賣不少錢。
好日子還在后頭
紅光村的道路兩旁,隨處可見銷售辣椒、花椒等農副產品的店鋪,以及一些銷售紅色旅游紀念品的商鋪。村民馬玉林說,今年來紅光村的游客多,到他鋪子買特產的游客也不少,收入比往年翻了一番。
“在村委會的統(tǒng)一安排下,有的村民負責經(jīng)營農家樂,有的負責銷售農產品,有的負責停車場,村民們從早到晚,忙里忙外,生活越來越好。”紅光村村委會主任徐海鵬說。
近年來,循化縣相關單位和部門,先后整合投入5000余萬元資金在紅光村實施西路紅軍展覽館、紅軍路線圖、軍民一家親廣場、紅軍莊廓、紅色文化長廊、紅色廣場、紅色農家院、紅色超市、紅色棧道等項目建設,紅色教育基地輪廓基本形成。
徐海鵬說,現(xiàn)在村里積極打造全域旅游,村民的好日子還在后頭呢!
闊步邁向鄉(xiāng)村振興的大道
今年59歲的陜紅國是紅光村變遷的見證人之一。他說,以前遇上干旱年,家境貧困的人吃不飽肚子。現(xiàn)在不一樣了,鄉(xiāng)村旅游火起來了,村民腰包鼓起來了。
跟著陜紅國的腳步,我們穿過紅光村的村道,映入眼簾的是寬闊整潔的櫻花路、嶄新的松木房屋,家家門口停滿了小轎車。陜紅國說,與以前相比,現(xiàn)在村上少有閑逛的人,即便是寒冷的冬天,村民也很少賦閑在家,都想辦法出門掙光陰了。
在旅游發(fā)展的浪潮中,紅光村村民的觀念發(fā)生轉變,不少村民已經(jīng)謀劃明年的事了。徐海鵬說,鄉(xiāng)村要振興,留住人才是關鍵。下一步根據(jù)縣、鄉(xiāng)上的安排和規(guī)劃,要將有能力、有想法的村民留在村里,闊步邁向鄉(xiāng)村振興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