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奇特的小型魚類,海馬不僅具有觀賞價值,其藥用價值更是與人參齊名,素有“南方人參”之稱,市場需求巨大。
位于東港區濤雒鎮的日照市海洋水產資源增殖有限公司,是山東省首家開展膨腹海馬規模化人工育苗及養殖的企業,育苗量占據了全國海馬養殖總量的半壁江山。
走進公司海馬培育車間,淡淡的海水腥咸氣息撲面而來。在一方方養殖水池里,不同大小、密密麻麻的海馬在水中浮游,袖珍而靈動。
“這是兩個月大的,有六七公分長,這一池大概有20萬尾左右。”在一方養殖池前,技術員陳常山介紹道。
據了解,自2019年起,該企業便開始引進膨腹海馬親本進行繁育生產。2020年,企業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簽訂戰略協議,雙方共同組建科技研發團隊,合作引進膨腹海馬親本10000尾,開展海馬規模化苗種繁育實驗,并在關鍵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實現了該品種人工繁育及養殖規模化,苗種成活率達到80%—90%。
“從養殖環境監控到餌料選投、病害防治等等,我們在技術方面已經比較成熟,在全國也可以說是領先的。”陳常山自豪介紹。
人工養殖的膨腹海馬每年能繁育6次,每尾種馬每次能產100尾左右。經過兩年左右的不間斷繁育,企業現有各種規格苗種及成品海馬達200余萬尾。
“優質海水能夠極大的提高海馬的成活率,是決定海馬養殖的最關鍵因素,濤雒擁有良好的氣候條件、優良的海水水質、豐富的生物餌料,是膨腹海馬理想的繁育地。”經理田玉秋介紹。
如今,企業已經與福建省水產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建立了長期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膨腹海馬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
據悉,目前15公分以上的膨腹海馬市場售價達200-260元/尾,藥用海馬干市場售價16000-20000元/千克。全國市場海馬年需求量200噸左右,國內人工養殖海馬目前只占5%左右的份額,市場缺口巨大,養殖前景十分廣闊。
對此,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作用,采用“公司+養殖戶”的模式,以大帶小,為養殖戶提供種苗和技術指導,進行回收銷售,擴大養殖規模,帶動周邊群眾共同致富。
在市區兩級的大力支持下,今年,企業將新建面積超10000㎡的海馬育種研發中心及產業化示范基地,著力打造北方地區海馬育種及供種中心,實現年培育海馬優質親本20萬尾,苗種500萬尾,養殖商品海馬200萬尾。“目前主要是繁育階段,以投入為主。預計到今年年底能實現種馬和商品馬的大批量銷售,明年的年產值能達到5000萬元以上。”田玉秋信心滿滿。
(大眾報業·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丁兆霞通訊員葉飛李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