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從2019年第一次開天辟地出現在世人面前,到如今已接近2年。但是到現在,大多數人仍然難以說清楚“鴻蒙”究竟是什么。
6月2日晚,華為舉辦發布會,正式發布新一代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2以及多款搭載該系統的產品,并宣布“百”款手機設備將陸續啟動鴻蒙操作系統升級。也就是說,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手機已經變成面向市場的正式產品。
自從鴻蒙誕生以來,“國產”、“第三大操作系統”都是貼在它身上的標簽,那么,搭載在手機上的鴻蒙操作系統是什么樣的?和安卓、iOS相比,它有什么特點?其他手機廠商是否會支持搭載?
搭載鴻蒙系統的手機來了:
從萬能卡片到暢聯流轉,新功能登場
在這場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和手機產品線總裁何剛等先后亮相。
王成錄用一句話概括了鴻蒙操作系統(以下簡稱“鴻蒙”)給當前的手機系統帶來的變化:
“在智能手機的時代,讓消費者有機會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裝軟件(指APP)。那么,鴻蒙相對于今天的操作系統,又有一個飛躍,讓消費者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來組裝不同的硬件。”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智能手機在搭載了鴻蒙以后,消費者能明顯感覺到的變化主要體現在三個功能上,即暢聯流轉、多機位模式和萬能卡片。
要解釋清楚這三個功能,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鴻蒙系統是基于物聯網推出的。
截圖自發布會
對于鴻蒙,華為給出的官方定義是“面向全場景的分布式操作系統”。大概意思是:鴻蒙可以通過分布式技術,把物理上相互分離的多個設備,融合成一個“超級終端”。
比如說,現在很多人家里都有智能家居設備,通過特定的APP和系統,我們可以控制電燈的亮滅、窗簾的開合;但是,由于不同的生產商往往沒有互聯互通,用戶可能需要使用多個APP甚至是多種操作系統。
而鴻蒙要做的就是打破這個困局,就像王成錄說的那樣,“鴻蒙系統是不同設備的統一語言。”
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搭載鴻蒙的手機有些什么新功能:
暢聯流轉:當你擁有了多臺搭載鴻蒙的設備后,你播放的電影、音樂、聊天信息可以從A設備轉到B設備;
多機位模式:如果你擁有多臺搭載鴻蒙的拍攝設備,可以在一臺手機上選擇其他設備的攝像頭,進行拍攝;
萬能卡片:這個功能更多的是基于手機本身,通過上滑APP圖標可以喚出萬能卡片,用戶可以通過卡片組合個性化的手機桌面。
大多數人沒看懂的鴻蒙:
和安卓、iOS的區別到底在哪里?
在對鴻蒙操作系統(以下簡稱“鴻蒙”)進行解讀時,難免會和安卓、iOS這兩個操作系統上的巨頭進行比較。
據StatCounter數據顯示,在2020年4月至今年4月,移動端操作系統市場份額上,谷歌安卓系統占比達72.2%,蘋果iOS系統占比為26.99%,其他均不足1%。
安卓和iOS幾乎壟斷了全球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鴻蒙要如何突圍?
“華為絕不會再做一個安卓或者再做一個iOS,如果再做一個一樣的智能終端的操作系統,是沒有價值的。”王成錄稱。
和安卓、iOS相比,鴻蒙最大的特點在于:它不僅是一個手機操作系統,更是一個面向萬物互聯的操作系統。手機、電視、平板、汽車等終端只要搭載鴻蒙系統,軟件在不同平臺之間都可以適配,不再需要單獨開發。
通信專家項立剛在接受紅星資本局采訪時,把鴻蒙稱為“下一代操作系統”。
“我們以前的操作系統——電腦用的是電腦操作系統,手機用的是手機的;那到了現在,我們希望能把電腦、手機甚至是汽車的操作系統都打通,傳統的系統架構做不到,必須有新的架構。”項立剛對紅星資本局說。
圖據微博@華為終端公司
按照目前的發布情況來看,鴻蒙更像是錨定物聯網時代推出的系統。
據經濟參考報援引GSMA數據,預測在2025年全球物聯網的設備聯網數量將達到252億。在預測期內,市場規模將幾乎是原來的四倍。
鴻蒙作為第一個基于物聯網時代的操作系統,可以說占據了“天時”和“地利”。至于“人和”,則需要華為努力為鴻蒙搭建起一條完整的產業生態鏈。
3億和16%的生死線:
操作系統的生態鏈要如何搭建起來?
“做一個操作系統,技術上不難,生態才是核心。生態涉及的廣度、深度和復雜度遠遠超過所有的單個技術。”王成錄曾說。
項立剛也告訴紅星資本局,目前對鴻蒙來說,最大的難題在于生態鏈。“鴻蒙需要更多的應用來支持,讓用戶可以在其中使用不同的應用,而且體驗感不受影響。”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華為的生態鏈搭建主要有兩個方向,南向和北向。其中,南向是指設備制造廠家,比如九陽、美的等家電品牌;而北向指的是應用開發者。
據媒體報道,在今年3月,安卓有約2000萬開發者,iOS有約2400萬開發者,而鴻蒙的開發者則在數百萬級。不過,有提前體驗了鴻蒙的用戶告訴紅星資本局,部分安卓APP可以兼容鴻蒙,目前使用正常。
圖據華為年報
那要把生態鏈發展到什么程度,鴻蒙才算是存活了下來?
華為消費者業務AI與智慧全場景業務部副總裁楊海松給出了一個數字——16%。
“對于操作系統這類底層平臺而言,軟件使用量、市場占有率是它能否活下來、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而16%的市占率則是一個生死線。”楊海松說。
為了邁過這16%市占率的生死線,華為在2021年需要完成的目標是:搭載鴻蒙的設備數量需達到3億。其中,自有設備占2億,生態合作伙伴的設備數量為1億。
據余承東此前透露,目前華為已售出超過10億臺全場景智慧連接設備,其中在網手機超過7億臺,大約90%的華為存量和在售手機都可以升級為鴻蒙系統。
10億臺中約有7億臺是手機,也就是說,鴻蒙的絕大部分希望仍是寄托于手機產品上的。
用戶們會愿意將現有的系統升級為尚未成熟的鴻蒙嗎?
其他手機品牌會搭載嗎?
連榮耀似乎也不愿輕易“冒險”
雖然鴻蒙的定位并不僅局限于手機操作系統,但國內的民眾一直很關注:除了華為外,未來會有哪些手機品牌搭載鴻蒙?
紅星資本局發現,目前,國內主流的手機廠商均沒有明確表示生產的手機會搭載鴻蒙。就連剛從華為分出去的“親兒子”榮耀,似乎也不敢輕易“冒險”。
“榮耀已是一個完全獨立的手機品牌,會根據行業發展適當的時候選擇不同的操作系統。”榮耀的CEO趙明稱,當下安卓依然是榮耀首選,但未來不排除使用鴻蒙。
值得一提的是,在華為過去的出貨量中,榮耀品牌下的手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紅星資本局發現,有數據統計稱,中國手機用戶換機周期為2年。
據華為2019年年報,當年的智能手機發貨量超過2.4億臺(包括榮耀);另據IDC數據,在2020年,華為全年的出貨量為1.89億臺(包括榮耀)。
也就是說,正在被用戶們使用的華為手機大約有4.29億臺,每兩位華為手機用戶中,至少要有一位升級為鴻蒙系統,華為設立的2億自有設備搭載鴻蒙的目標才有可能達到。
現在,就連榮耀也沒有立刻搭載鴻蒙,華為距離16%的生死線似乎又遠了一點。
除了榮耀外,也有其他手機廠商——魅族站出來力挺鴻蒙,但是,魅族用來搭載鴻蒙的并非是手機產品,而是智能家居業務線。
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一方面是,這些手機廠商和安卓本身合作得很不錯;另一方面,這些手機廠商可能更多地把華為當做競爭對手看待。”項立剛對紅星資本局稱,如果黨政機關的工作人員都使用搭載國產操作系統的手機,部分手機廠商不愿意放棄這個市場,可能會搭載鴻蒙。
如果華為既生產手機、又推鴻蒙系統,對于其他手機廠商來說,這像是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恐怕難以在手機端收獲支持。
華為“1+8+N”“農村包圍城市”:
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一般來說,系統主要分為兩種運營模式:一種是蘋果的模式,軟硬件都抓,不***給第三方;另一種是安卓模式,會***給第三方一起合作。
現在來看,華為走的是后者的路線。
早在2020年9月,在鴻蒙2.0正式亮相后,率先搭載的不是華為手機,而是九陽和美的等品牌的家電。
對于華為在鴻蒙搭載上的先后順序,有業內人士將其形容為“農村包圍城市”,或者說得更準確一點,是“從智能家居產品包圍手機”。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和華為“1+8+N”戰略是契合的。其中,“1”是指手機,“8”是平板、PC和車機等,而“N”是指泛IoT(物聯網)設備。
鴻蒙,正是從“N”開始起步,現在逐漸攻入“1+8”領域。
不過,紅星資本局注意到,數碼圈內有聲音認為,鴻蒙系統的顛覆性實質上并不強。目前,蘋果、小米等也在嘗試做物聯網,可以通過手機連接家庭中的其他產品。
“像蘋果也有做家庭智能產品互聯,兩者的區別在于:一個只用自己的硬件,華為可以用其他品牌的硬件,而且旗幟鮮明地把‘萬物互聯’這個概念打出來了。”有科技產業觀察人士告訴紅星資本局。
現在來看,沒有其他任意一家手機廠商伸出援手,生態鏈也尚未完善,鴻蒙恐怕還有很長一段道路需要去走。
★新聞鏈接★
鴻蒙的先行者們,
體驗以后感覺如何?
①用戶體驗者這樣說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對于華為手機用戶來說,鴻蒙系統的公測版此前已向用戶***,在通過官方渠道報名篩選后,手機即可收到新系統的安裝包。
方知(化名)是華為mate40的用戶,他告訴紅星資本局,在今年5月初,他收到了新系統安裝包的推送,目前已經體驗了20多天。
“整體來說很不錯,很順滑。”方知告訴紅星資本局,雖然他的手機內安裝了鴻蒙系統,但使用的仍是適配安卓的APP,鴻蒙可以兼容。
方知向紅星資本局透露,鴻蒙系統內有一個APP圖標上滑功能(指萬能卡片),這是新功能,體驗非常好。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進行定制,讓APP上滑后出現不同的服務卡片。
“和安卓相比,鴻蒙最大的優點就是萬物互聯,可以通過手機操作把很多家電連接在一起。不過,我這樣的配件不多,所以暫時沒有什么很深的體會。”方知稱。
另外,方知還告訴紅星資本局,在目前的測試階段,用戶們發現一些小bug后,都可以反饋給反饋助手。對于反饋數量較多的問題,很快就會被修復。
②開發者們這樣說
除了用戶體驗者外,開發者們也是接觸鴻蒙操作系統最多的人。
紅星資本局發現,在鴻蒙學堂(分享鴻蒙系統資訊與技術的第三方平臺)的官網上,有多位開發者講述了對鴻蒙系統的看法。
曾擔任HarmonyOS開發者創新大賽導師的韋東山稱,在2020年,他第一次接觸到鴻蒙的源碼,“(我)知道它不僅僅是去替代安卓,更是去超越安卓。”
韋東山稱,鴻蒙是第一個看得見、摸得著、為物聯網而產生的操作系統。“從技術層面上來說,雖然國內外也有很多非常優秀的物聯網操作系統,但它們只局限于一個、一個單獨的電子產品,鴻蒙是把一個、一個電子產品聯系起來。”
另一位擔任了HarmonyOS開發者創新大賽導師的張榮超稱,站在開發者的角度來看,鴻蒙絕不是另一個版本的安卓,而是一個全新的、面向全場景的操作系統。
“鴻蒙支持一次開發、多端部署,就像開發單端APP一樣簡單,大大簡化了開發者的工作量。如果換用安卓實現同樣的分布式功能,不僅工作量會大很多,而且在性能和用戶體驗上都會比較差。”張榮超說。
紅星新聞記者楊佩雯
責編任志江編輯鄧凌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