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么一種貓,明明能靠臉吃飯,卻偏偏要靠實力。在博茨瓦納,當地人堅信這種小貓咪能夠干翻長頸鹿,但是并沒有證據可以證明這個論斷,所以現在很多人覺得這是當地人的一種夸大說法,不過也能從側面看出黑足貓的厲害之處。
明明體重跟一個普通白菜差不多,卻被稱為世界上最致命的貓,它就是黑足貓,因腳掌肉墊為黑色而得名,是一種生活在非洲南部的小型貓科動物。成年雄性平均體重才3.8斤,要知道一棵普通白菜也就三斤。
你別看它外表嬌小可愛,卻是非洲草原上沒有感情的捕獵機器,野兔在它眼里就是移動飯碗,就連羚羊幼崽也不放過,經常捕獵比自己體型大的獵物,憑借超強的彈跳能力,咔嚓就能咬住比自己大四倍的小羊脖子,是天生的獵手。
黑足貓一晚上的戰績能捕到十多只老鼠,平均每50分鐘一只,也就是說成功率高達60%,是獅子的三倍。獅子知道都得自卑,但是黑足貓性格實在太兇悍,領地意識強,一旦遇到入侵,不管你是誰,一律攆出去。殺戮機器安在它頭上可一點都不為過。
黑足貓之所以能有如此高效的捕食能力,和它們的身體條件分不開,它們那兩只萌萌的大眼睛可不是拿來當擺設用的,更多的時候是用來查看周圍環境。根據數據顯示,它的視力大概是人類的六倍。
左右那兩只豎立起來的耳朵讓它擁有了超凡的聽覺,一點風吹草動的聲音都逃不過它的耳朵。體型較小的它從來不依靠蠻力捕捉獵物,而是依靠智取,先是有耐心地守在獵物的洞口,一等就是兩個小時,等獵物一出來就快速攻擊,一招制勝。
但是這只是偶爾才會用的手段,畢竟太過于浪費時間,因此在一般情況下,黑足貓會小心翼翼地靠近獵物,當覺得自己有必勝的把握,它才會主動出擊,一招拿下,速度就是他們最有力的武器,黑足貓的速度相當快,獵物根本來不及反應就已經命喪貓口了。
你別看黑足貓長得小,人家超能吃,因為新陳代謝快,每晚大約能吃250克左右的食物,占體重的1/6。因為生存地區常年干旱,就需要從獵物中補充水分,但并不是說人家完全不喝水。
雖然如此強悍的黑足貓,數量極少,對于造娃、生娃這種事兒,人家似乎也不是很熱情,黑足貓繁殖期,在每年的八月和九月,***期卻只有五到十小時,當任務一完成,公貓和母貓就分道揚鑣,就是典型的一夜夫妻。
雖然貓媽媽一胎能有四個崽,但是因棲息地喪失、人類的捕獵、疾病等多種因素,它在逐年遞減,數量都不到2萬只,1998年到1999年,黑足貓的密度還在0.17只。每平方千米等到了2014年,再一調查后發現數量已經銳減到了0.08只每平方千米。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將其定為易危物種。所以在生活中人類保護自然環境的意義就是保護這些野生動物的棲息環境。如果你在野外看見黑足貓,千萬不要輕易捕捉,一定要給動物保護組織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