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疫情期間居家隔離和集中隔離是不一樣的,兩者有以下區別:
居家隔離是指規定所有與證實患有病者有家居接觸的人士,須留在家中接受一定期限隔離的家居治理;居家隔離期間,需要需要按照“8個要”落實健康管理,具體如下:
1、隔離房間要符合“單人單間單衛”;
2、要加裝電子門磁;
3、隔離人員及同居的家庭成員、室友原則上不準外出,每天兩次要向“社區三人小組”報告居家隔離人員體溫等健康狀況;
4、醫療機構要上門采集鼻咽拭子;
5、社區要提供生活保障;
6、沒有符合條件的居家隔離場所要在集中隔離場所完成健康管理;
7、出現發熱、干咳等十大癥狀,要主動報告“社區三人小組”,及時閉環轉運至定點醫療機構排查;
8、若有其他急癥就診要到當地指定醫療機構就診。
集中隔離管理是指被隔離觀察的人員在指定場所接受集中管理,由***的醫療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提供***、安全的醫療及生活保障服務;
每名接受集中醫學觀察的人員在單獨的空間內進行隔離觀察,直到隔離期滿,集中隔離期間不得離***間,不接受外來人員探訪;
按照防疫要求每日早、晚進行體溫和健康狀況監測,定期采集核酸,并做好房間的日常消毒;
隔離期間應注意每天開窗通風,保持房間空氣流通;
定期清潔個人衣物,整理房間內務,保持房間清潔。房間內產生的垃圾自行清理裝袋后,應扎緊袋口,放置在指定的位置。
2
居家隔離滿14天后,所在社區會根據被觀察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主要有以下幾種:
對于無癥狀的患者隔離14天到期后,若是沒有出現任何可疑或是疑似癥狀,隔離是自動解除的;或是疑似病例經過醫療診斷排出確診或是疑似的,其密切接觸者也是可以解除醫學隔離觀察的。
對于有癥狀的患者,病情穩定、精神恢復、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肺部影像明顯好轉、連續2次(間隔至少1天)病毒檢測陰性,可解除隔離。
3
居家隔離是指規定所有與證實患有病者有家居接觸的人士,須留在家中接受一定期限隔離的家居治理,因此只要不是以下幾類人群,那么是可以不用進行居家隔離的:
1、有過密切接觸的人;或有人被確診為新型肺炎了,那么肯定是要被居家隔離的。
2、有疑似癥狀的人;冬季屬于感冒高發的季節,疫情期間出現咳嗽或者發燒的情況,還沒有確診是肺炎的需要居家隔離。
3、曾經去過高風險地區,但無發熱、咳嗽等癥狀的人群,這些也是需要居家隔離的。
4、當地衛生部門認為需要隔離的其他人員。有些地區會對重點人員要求隔離,具體請關注各地區的要求。
每個地區具體的防疫政策不相同,因此實際情況需要根據當地防疫部門而定。
4
14天的居家隔離,主要有以下幾種要求:
1、居家醫學觀察期間,被觀察對象不得外出,并主動接受當地醫療衛生機構的定期詢問等。
2、被觀察對象要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使用過的口罩應用塑料袋或保鮮膜嚴密包裹后丟入垃圾桶。佩戴新口罩前、處置完使用過的口罩后,均需要及時洗手,洗手時要使用流動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正確洗手,避免經手污染其他物品,造成二次傳播。
3、居家醫學觀察期間,被觀察對象應擁有獨立房間,盡可能減少與其他家庭成員的接觸。如條件不具備,請至少保證一米以上的距離。被觀察對象的生活用品與其他家庭成員完全分開,避免交叉污染。
4、居家醫學觀察期間,被觀察對象靜養為主。食物要清淡、多樣化,保證營養充足。心態要平和,不能著急、害怕。保證睡眠充足,減少上網、長時間看視頻等。
5、同住的家人均應佩戴口罩,避免密切接觸。佩戴新口罩前、處置完使用過的口罩后均需要及時洗手。
6、開窗通風,使室內空氣直接與室外空氣交流,保持室內空氣流動,降低室內致病菌的濃度,減少疾病傳播風險。
7、居家醫學觀察期間,出現病情加重,應及時前往醫院就診。要全程戴口罩,盡量避免坐公共交通工具,以免傳染他人。
8、居家隔離人員隔離期滿后,由當地醫務人員檢查確認并報鄉鎮(街道)聯防聯控領導小組同意后即可解除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