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伏期有傳染性,但相對發病后傳染能力弱一些。
潛伏期又叫隱蔽期,是疾病在發展過程從致病***物侵入機體或對機體發生作用起,到機體出現反應或開始呈現癥狀時止的階段,目前發現的奧密克戎新冠病毒變異毒株,雖然在潛伏期沒有任何癥狀,但是仍然攜帶病毒,若病毒載量較高,經核酸檢測會出現陽性結果,是具有傳染性的,不過此時傳染性對比發病后低一些,一旦發病后3-6天內,傳染能力是最高的。
因此要做好隔離措施密切觀察癥狀,比如是否有發燒、咳嗽、呼吸困難、乏力的表現,如果有任何異樣的表現都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沒有明確時間數據。
一是接觸奧密克戎的人群,如果做好了相應的防護措施,那么可以防止病毒感染,在沒有感染病毒的前提下,此人也就不具有病毒傳染性的說法。
二是對于接觸奧密克戎的人,如果沒有做好防護措施,或密切接觸存在較高感染風險的人群,一旦確診為新冠肺炎的話,那么此時就具有感染性,同時在潛伏期內漏診的人群也具有傳染性,因此具體接觸奧密克戎幾天后有傳染性的時間無法定論。
由于奧密克戎變異新冠毒株傳播能力強,感染性強的特點,面對有感染風險的人,都要進行隔離,避免發生交叉感染現象。
可能還會傳染。
奧密克戎變異毒株的潛伏期最長可超過14天,在10天的時間內無論患者是否發病,都可能存在感染的風險,也就自然具有可能的傳染性,不過如果感染者核酸檢測結果是陽性,意味著存在傳染性;而如果感染者的核酸檢測結果是陰性,則基本代表沒有傳染性。
通常臨床上判定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具有傳染性,會采取14天的隔離時間,來確認無癥狀感染者是否發病,如超過14天后不會發病,那么多半沒有傳染的可能,但也要做好防護措施,不可掉以輕心。
大概在一米以內可傳染。
奧密克戎是變異的新冠毒株,而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是通過飛沫進行傳播,飛沫傳播只有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時才可能實現,傳播距離在一米以內,因為人在正常說話、咳嗽以及打噴嚏的過程中飛沫會噴出大概一米左右的距離,在這個范圍之內空氣當中含有的病毒量是比較多的,因此被感染的幾率也就比較高。
所以現在一般都會要求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最好是保持在一米以上的范圍才會比較安全,不過隨著病毒的變異,不排除感染能力加強的現象,因此即使與人接觸時保持好適當的距離,也要注意戴好口罩,進行雙重防護,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