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相信到目前為止很多朋友對于門頭溝景區(qū)旅游攻略和門頭溝最值得去旅游景點不太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今天就由我來為大家分享門頭溝景區(qū)旅游攻略相關的知識點,文章篇幅可能較長,大家耐心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妙峰山?
妙峰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京西門頭溝區(qū)境內,距市中心50余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景區(qū)以“古剎、奇松、怪石”而聞名。
妙峰山屬太行山脈,火成巖結構,主峰海拔1291米,山勢峭拔,花草清麗。有日出、晚霞、霧凇、山市等時令景觀,有戴“華北一絕”桂冠的千畝玫瑰花,有華北地區(qū)規(guī)模最大的傳統(tǒng)朝圣廟會。是北京周邊最具文化底蘊的風景名勝區(qū)之一。
2、潭柘寺
潭柘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是北京最古老的古寺。素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民諺。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因此這里氣候溫暖、濕潤,寺內古樹參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建筑依地勢而巧妙布局,錯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點綴期間,環(huán)境極為優(yōu)美。
3、雙龍峽
雙龍峽是京西新開發(fā)的景區(qū),被譽為“小九寨溝”、百瀑布。最高峰老龍窩海拔1646米,形成29米以上的大瀑布兩個,幾米以下的小瀑布近百個,天河、水潭、綠谷、紅巖組成一幅幅靚麗的美景。
春天山花爛漫,幽香撲鼻:夏日滿谷清涼,小溪潺潺、泉水涌流,背陰處冰肌綠樹相映成趣,古楊、古柳、百年獼猴桃遮天蔽日,纏繞其間,宛如熱帶雨林一般;秋天秋高氣爽,滿山紅葉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更是美不勝收,令人流連忘返。
4、百花山自然保護區(qū)
百花山自然保護區(qū)地處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境內,距市區(qū)12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森林覆蓋率達90%。主峰百花山海拔1991米,白草畔海拔2050米,為北京市第三高峰。
百花山動、植物資源豐富,素有華北天然動植物園之稱,有四個植被類型,十個森林群落。植物種類有110科、1100種。動物種類有170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褐馬雞、黑鸛、金雕,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有斑羚、勺雞。
5、京西十八潭
京西十八潭是北方罕見的自然風景區(qū)之一,谷內溪水奔流,四季不斷。十八潭位于門頭溝王平地區(qū)安家莊境內,以谷深、石奇、水特、花異而著稱。它背依清水尖,面臨永定河,山環(huán)水繞。
谷內溪水奔流,四季不斷,層巒疊嶂,峰回水轉,逢崖成瀑,遇壑為潭,形成了聞名遐邇的“三瀑六景十八潭”的自然景觀。
北京疫情防控取得了階段性勝利
從二級降到三級了
快來給自己安排一次深度游
門頭溝的山山水水風光正好
夏日清涼
還是首選青山綠水門頭溝
我們一起去開啟全域旅游吧
門頭溝夏日清涼文化游
第一天:爨柏景區(qū)——靈水舉人村
第二天:妙峰山
第一站
爨柏景區(qū)
爨柏景區(qū)是2009年5月通過整合地區(qū)資源正式對外***的景區(qū),景區(qū)涵蓋您非常熟悉的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京西石頭村雙石頭村,黃草梁腳下的柏峪村,紅歌唱響古村的黃嶺西村。
爨底下村依山而建,依勢而就,高低錯落,以村的后龍頭為圓心,南北為軸線,整個村莊呈扇面形展于兩側,現存有清代民居74套、689間。
這里有諸多的文物古跡和傳說故事,現已開發(fā)以回歸記憶,體驗民俗生活為內容的古山村旅游項目。
第二站
齋堂靈水舉人村
在北京門頭溝區(qū)京西古驛道上,有一座具有千年歷史的古山村——靈水舉人村,這里不但山清水秀,古跡眾多,其獨特的舉人和士大夫文化,更是讓該村數百年來書韻飄香,傳承著數百年的深厚鄉(xiāng)賢文脈。
住宿
玩累了,離靈水不遠的齋堂爨底下,有不少民宿,可以坐望爨底下的美麗春光,住宿在此,解除一天的疲乏,聽鳥鳴山幽,看星斗無數,還可以在飯后沿著爨底下的路線慢慢行走,穿越寧靜的時光,享受美好的生活。
爨舍
在齋堂鎮(zhèn)爨底下村
五個村中保存較為完整的
特殊山地四合院院落
被改造成“爨舍”民宿
與曾經遍布的農家樂相比
“爨舍”屋內裝潢屬中西風格結合
高端***的標準
加以中國傳統(tǒng)字畫、擺件搭配
吸引不少城里白領周末在此駐足
“有關”民宿
幾里之隔的黃嶺西村
三位90后創(chuàng)業(yè)者合伙在這里打造
高端、青春風格的“有關”民宿
深山的肅靜
星級***的配置和設計
吸引了諸多城里游客來此度假
第三站
妙峰山
妙峰山景區(qū)景觀秀麗
獨特的自然景致
高海拔氣候
風光不與四時同
雜草如茵,野花似錦
古木繁生,遮陰爽道
你可忘掉疲憊
遠眺山巒起浮、若有若無
云霧繚繞于山谷中
風景更加嫵媚
景區(qū)山峰聳立、山色崢嶸
奇石秀山、灌木叢生
山、林、民俗文化建筑融為一體
以“古剎”“奇松”“怪石”“異卉”而聞名
交通路線
第一站:爨柏景區(qū)
觀賞地點:門頭溝區(qū)齋堂鎮(zhèn)。
自駕線路:沿阜石路行至門頭溝雙峪路口右轉沿109國道進入齋柏路,沿齋柏路行駛5.3公里到達目的地爨底下村。
票價:全價成人票35元/人
第二站:靈水舉人村
自駕路線:沿門頭溝109國道,在109國道王平與河北交叉口處,選擇王平方向,經河南臺、雁翅到達齋堂,見一路標指向靈水村右轉,四公里即到。
營業(yè)時間:8:00——17:00
票價:20元(學生票10元)
第三站:妙峰山
景點位置:北京市門頭溝區(qū)妙峰山鎮(zhèn)澗溝村
公交線路:乘坐M5路公交車至澗溝村
自駕線路:沿阜石路或蓮石路西行至門頭溝區(qū)雙峪路口右轉沿109國道,按標識行駛即到。
門票:40元/人。
門頭溝值得去的景點有靈山、百花山、黃草梁等。
門頭溝區(qū)位于北京城區(qū)正西偏南,屬太行山余脈,地勢險要“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多山,是門頭溝區(qū)的一個顯著自然特點。全區(qū)總面積1455平方公里,山區(qū)占去了98.5%。在眾多的山峰里,有全市了高峰在靈山,有風景秀麗的百花山,還有盛產玫瑰的妙峰山等。
靈山和百花山的高度分別為海拔2303米、1991米,都超過了全國著名的泰山、黃山、廬山。5月份正是北京城內綠樹成蔭、百花盛開的初夏季節(jié),而這兩座山的山頂上卻還是雪花飄舞,寒氣襲人。在這兩座山的山腰上,覆蓋著華北地區(qū)少見的森林,茂密的森林里生長著樺樹、楊樹、落葉松等耐寒樹木,山頂上是繁茂的高山草甸。
百花山在盛夏時節(jié),山坡上,樹木蔥蔥,百鳥爭鳴,氣候宜人;山頂上,綠草茸茸、百花盛開。妙峰山以盛產玫瑰而著名,還被稱做“金項妙峰山”,山頂上至今存留著一座碧霞元君送生娘娘塑像,明清時,這里香火極盛,幾十里外都有人來進香。
1、潭柘寺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門頭溝區(qū)東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門41公里。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寶珠峰,周圍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馬蹄狀環(huán)護,這九座山峰從東邊數起依次為回龍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瓔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蓮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條巨龍拱衛(wèi)著中間的寶珠峰,規(guī)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剎就建在寶珠峰的南麓。
高大的山峰擋住了從西北方襲來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處形成了一個溫暖、濕潤的小氣候,因而這里植被繁茂,古樹名花數量眾多,自然環(huán)景極為優(yōu)美。潭柘寺規(guī)模宏大,寺內占地2.5公頃,寺外占地11.2公頃,再加上周圍由潭柘寺所管轄的森林和山場,總面積達121公頃以上。
殿堂隨山勢高低而建,錯落有致。北京城里的故宮有房9999間半,潭柘寺在鼎盛時期的清代有房999間半,儼然是故宮的縮影,據說明朝初年修建紫禁城時,就是仿照潭柘寺而建成的。潭柘寺始建于西晉,至今已有近1700年的歷史,是北京地區(qū)最早修建的一座佛教寺廟,
在北京民間有“先有潭柘,后有幽州”的諺語。潭柘寺在晉代時名叫嘉福寺,唐代時改稱龍泉寺,金代御賜寺名為大萬壽寺,在明代又先后恢復了龍泉寺和嘉福寺的舊稱,清代康熙皇帝賜名為岫云寺,但因其寺后有龍?zhí)叮缴嫌需蠘洌识耖g一直稱其“潭柘寺”。
2、靈水村
因爸爸去哪兒而火的一個古老村落。
山坳中的靈水村寧靜安詳,這個坐落在京西古驛道上的山村藏風聚氣,松柏罩頭,清泉繞村。明清年間,靈水村出過22名舉人、兩名進士。民國初年,有6人畢業(yè)于燕京大學。這對于一個封閉在大山深處、只有幾百人的小村來說,實屬不易。
靈水古村落的建筑布局恰似傳統(tǒng)文化“四靈”中的烏龜,相傳“靈水”即源于此。老人們說,從村南頭的觀音菩薩廟往下看,南樓是烏龜的頭,北廟是烏龜的尾,村西的龍王廟、靈泉寺以及村東的馬王廟、文昌閣是烏龜的四條腿,而村落中的四合院恰似龜背上的圖案。
關于門頭溝景區(qū)旅游攻略的內容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