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適合單手握持的手機尺寸?
這個問題在智能手機發展的初期常常會被提起,喬布斯曾經大言不慚地表示沒有人會喜歡大屏手機,iPhone4的3.5英寸是單手操作的最佳尺寸。
但兩年后,蘋果就推出了4英寸的iPhone5,四年后就推出了4.7英寸的iPhone6和5.5英寸的iPhone6Plus,打臉來得實在是太快了。
喬布斯當然是看不到這一切了,他在2011年因腫瘤惡化而病逝,3.5英寸的iPhone和9.7英寸的iPad也成為了他留給世界的最后兩件禮物。
手機到底該做成多大的?這個疑問一直持續到了今日。
全面屏與單手操作,不可兼得
2016年10月25日,小米發布了MIX概念手機,高達91%的屏占比,全陶瓷的機身,極窄的邊框,成為不少人心目中最酷的一部手機。
而小米MIX的出現,也正式拉開了全面屏時代的帷幕。
全面屏有兩個比較重要的標志,一是屏占比比之傳統手機更高,接近或者超過80%,邊框較窄,二是屏幕比例不拘泥于16:9,可以是17:9,可以是18:9,甚至可以是21:9,整體觀感力求不突兀。
這兩個方向的變化也給所謂的小屏手機帶來了一些影響,前者讓屏幕6英寸左右的手機擁有了和以前5英寸屏幕手機類似的尺寸手感。
下面是iPhoneSE(2020)與iPhoneX的尺寸對比,我們會發現,雖然SE是4.7英寸屏幕,X是5.8英寸屏幕,但兩個手機的尺寸非常接近,X只比SE大了一小圈而已。
當你把它們拿在手里時,除開重量厚度,它們的區別真的非常小,對于那些已經習慣iPhoneSE(2020)的用戶來講,換成iPhoneX這個尺寸的手機也沒有太大的壓力。
說完了屏占比,再來說屏幕比例,從幾乎變成慣例的16:9變成18:9乃至21:9,又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呢?
當你手里拿著3.5英寸的iPhone4時,你的大拇指能夠輕松地觸碰到屏幕上的每一個按鈕,就像喬布斯說的那樣,單手輕松使用無壓力,但把它換成iPhone5時,對角線的兩個頂點要稍微傾斜手機才能夠到,一方面是因為屏幕變大,另一方面是屏幕比例變得修長,但問題還不是很大。
但把這部手機換成4.7英寸的iPhone6或者5.5英寸的iPhone6Plus時,問題就變大了,你不可能通過一個固定的手部姿勢來使用它們,必須大幅度調整它們倆在手里的位置,尤其是Plus系列,很多手小的女生,紛紛給手機加上了“外設”,比如下面這種指環式支架……
如果換成最新的iPhone手機,又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不僅是在頂部,底部也出現了一個“OW”區域,估算一下,需要調整手機位置才能觸碰到的區域占到了將近50%,還想單手操作手機?你確定不會釀成“機毀人心碎”的慘劇嗎?
上面的對比圖中的全面屏手機還只是5.8英寸的iPhoneX,如果換成最新的6.5英寸的iPhone11ProMax,這個“OW”區域只會更大,配合上226克的重量,單手使用體驗實在酸爽到不行。
全面屏的出現,在相近尺寸的情況下帶來了更大的屏幕,也讓單手操作手機變得遙不可及,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大家最后選擇的是全面屏而不是單手操作,倒也在情理之中。
小屏手機的桎梏
困住小屏手機的,除了全面屏的發展趨勢,還有它本身的局限性:電池續航和性能散熱。
iPhone4的電池大小是1420mAh,iPhone5的電池容量是1440mAh,而同期的安卓手機的呢?三星GalaxyS3、GalaxyS4的電池容量分別是2100mAh和2600mAh,相比之下大了約800-1000mAh,即使加上iOS的神之優化,也很難抵消掉這方面的差距。
三星GalaxyS系列還算是同期的小尺寸安卓手機,要知道,安卓陣營里還有三星Note系列和華為Mate系列,它們動輒4000mAh的電池容量,在續航表現上更是早期iPhone難以追趕上的,后來推出的iPhonePlus和Max系列才勉強填平了這方面的差距。
而且對于小屏手機來講,由于電池容量較小,電池循環對其產生的影響也更大,舉個例子吧,iPhone6的電池容量為1810mAh,500次循環后假定為原容量的80%,那就是1448mAh,原本不佳的續航表現這下是雪上加霜,反觀大屏的iPhone6Plus,2915mAh循環500次后是2332mAh,雖然續航上大打折扣,但由于本身續航表現不錯,電池循環慢,在使用體驗上肯定比4.7英寸的iPhone6更好一點。
性能散熱呢,就更加容易理解了,小屏手機散熱面積也小,大屏手機的散熱面積也大,在機身溫度控制方面,肯定是大屏手機更占優勢。
更好的散熱就意味著更好的性能釋放,在iPhone上這一點更加明顯,很多人會抱怨4.7英寸的iPhone太容易發熱,更容易出現卡頓情況,而Plus機型的這類抱怨就會少很多。
特別是全面屏快速發展后,以iPhoneX為代表,出現了雙層主板甚至是三層主板,如果是小屏手機,散熱面積不夠大,機身發熱就會愈發明顯,冬天還能當個暖手爐,到了夏天,過熱關機不說,燙出水泡那就太慘了……
2020年僅存的“小”手機
雖然小屏手機在2020年幾乎絕跡,但相信還有小伙伴想買一部配置不過時的小屏手機,這里小Z也為大家整理了幾款“小”手機,屏幕不一定很小,但尺寸絕對滿足需求~
iPhoneSE(2020)
各大科技媒體水了三四年的新聞,終于盼出了新一代的iPhoneSE,整體沿用了iPhone8的造型,4.7英寸的屏幕,TouchID得到保留,但換上了蘋果最新的A13處理器,不愧為“小鋼炮”之名。
這款手機的優缺點都比較明顯,強大的處理器,素質極高的LCD屏幕,比FaceID更好用的TouchID等等是吸引很多人購買的原因,但續航表現一般,最高15W的充電速率,缺少夜間模式的單攝也讓一部分人望而卻步。
目前來講,小Z還是不建議把iPhoneSE完全當成主力機使用,它更適合大屏手機的補足,成為一臺合格的備用機。
參考價格:64GB版本3299元,128GB版本3799元,256GB版本4599元。
三星GalaxyS10E
別驚訝,雖然是去年發售的手機,但S10E配置上卻沒有顯得落伍:搭載去年的旗艦處理器高通驍龍855、5.8英寸AMOLED屏幕、起步6GB運存、1200萬像素的主攝和1200萬像素超廣角的搭配、側邊指紋識別、IP68防水……
更重要的是,它還有3.5mm耳機孔和NFC,重量只有150克,是目前安卓陣營當中綜合硬件素質最強的小屏手機。
參考價格:6GB+128GB版本2700元左右
GooglePixel4
在國內使用谷歌的Pixel手機,雖然有一點點麻煩,也需要技巧,但完成必要步驟之后體驗到的原生安卓,絕對能震撼到那些用慣了國內定制UI的小伙伴。
而Pixel4的硬件配置,也絕對符合旗艦的定位,雖然處理器還是去年的高通驍龍855,也沒有5G,但90Hz刷新率的5.7英寸屏幕,配合谷歌的系統優化,絕對值回它的售價,而162克的重量也讓它在如今一群半斤手機中脫穎而出。
參考售價:6GB+64GB版本售價4300元左右
小屏手機的末路
在兩三年前,還有人會期盼一款旗艦配置的小屏手機,期待著一款手感上佳,流暢運行,續航不差和價格不貴的小屏手機。
時間來到2020年,手機廠商們陸陸續續地放棄了這塊市場,莫說像iPhoneSE一樣4.7英寸左右的手機,連6英寸以下的手機都非常罕見了,究其原因,還是5G的快速發展。
5G功耗經過優化,雖然降低了不少,但相較于4G,仍然處于一個較高的水平,要想保持之前的續航時間,只能不斷加大電池容量,而加大電池容量,一般是把面積做大而不是厚度增加,畢竟誰都不想用1厘米以上厚度的手機。
而多攝的發展也擠壓了手機的內部空間,以前單攝只需要占用左上角一小部分空間,而現在攝像頭模組面積幾乎與主板相同,想做小基本上是沒可能的事情了……
有的人會說,我不需要5G,我也不需要多攝,甚至電池小一點也無所謂,只要是手感上佳和旗艦配置的小屏手機就能滿足需求。
但小Z覺得,手機廠商畢竟不是做慈善的,單獨出這么一款手機,銷量是否能破百萬還是個未知數,在競爭日趨激烈的國內市場里這樣做,就會付出非常慘痛的代價。
隨著手機市場環境的變化,廠商們只會琢磨著更大屏幕更大電池的旗艦機,小屏手機已經從它們計劃中除名了,一小撮人的熱愛并不能改變這一切……
珍惜今年的iPhoneSE吧,也許它真的會成為小屏手機的絕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