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古時稱“肺魚”。一般泛指鲀形目中二齒鲀科、叁齒鲀科、四齒鲀科以及箱鲀科所屬的魚類。別名氣泡魚、乖魚、雞抱、龜魚、艦鲅魚,古名肺魚,為哺乳綱,鯨目,淡水豚總科動物的統稱。擁有四個棲息于淡水河流及河口的現存海豚科品種:當中三個生活在淡水河中;而另外一個品種,即普拉塔河豚(拉河豚)則是生活在咸水河口及近岸海洋,然而,于科學分類中,它仍被列為淡水豚總科而不是海豚科。未成年的淡水豚為灰色,成熟后就會變為粉紅色,河豚是哺乳動物里面最親和人類的哺乳動物,可愛。河豚,人們一般指肉質鮮美但有劇毒的一種魚類。當作魚類理解時,應做河鲀。而河豚則為哺乳綱淡水豚科動物的統稱,如白鰭豚等。
河豚擁有比較高的藥用價值,而且擁有豐富的營養,肉質很美味,雖然有毒性但是還是備受大眾的喜愛。那么河豚在養殖過程中需要注意事項什么呢?有哪些管理技術要點?
養殖方式與養殖環境養殖海區要求水質清潔溶氧豐富,無赤潮發生,無污染物及污水流入。網箱養殖宜選擇避風內灣,透明度要求7-8m,流速10cm/s為結,最適水溫16-23℃當水溫低于9℃或高于28℃時對其生長不利。
目前日本的河豚養殖以網箱養殖為主。第一年從稚魚至1齡魚采用聚乙烯網箱。當體重達300g以上時,移入4cm網目的金屬網箱中飼育,直至上市出售為止。國內網箱養殖河豚的網箱規格為3×3×5m,多見于南方沿海,北方大多數為池塘養殖,面積數千至數萬m2不等,池深2-2.5m。除單養外,近年也有混養者,浙江于92-93年在沈家門進行東方豚與對蝦的土池混養獲得成功。
養成與生長體重3-4g的魚苗,從6-7月份放于網箱,至12月底可達400g左右,至第二年底可達1000g以上。此時即可收獲上市。紅鰭東方豚的最佳上市規格是1kg,其價格最高。為了達到較好的養殖效果,越冬前魚體重應達到350g以上。在12月份以前,水溫尚適宜于生長,因此要投喂充足的餌料。越冬期間,在魚尚能攝食的情況下,也需盡可能保證少量投喂,以防降低體重和保證成活率穩定。越冬后從4月份開始恢復正常生長。尤其在水溫適宜的9-11月份,其生長更加迅速。
河豚
具體管理措施:
①放苗前要挑選規格一致,健康活潑的苗種,同時要了解苗期的管理狀況及有無畸形苗等。
②苗種放養前必須進行藥浴以防寄生蟲等病侵入。
③移苗和運輸時應盡量使用大容器,以免魚種魚苗受傷。
④防止殘食現象的最好辦法是生產和使用健康苗種。健康苗種在網箱和養殖池中表現集群活動,這樣的狀態下不易發生殘蛟現象。
⑤5-11月份要分選兩次,換網時最好讓新舊兩網連接一起,使魚自然轉移,以免魚體擦傷。
⑥冰鮮餌料最好帶冰加工,盡量保持餌料鮮度,防止蛋白質變質。
⑦應從清晨開始投喂新鮮餌料以提高魚苗攝食餌料的積極性。
餌料種類及投喂***稚魚期都使用糠蝦、蝦、玉筋魚、養成期除使用沙丁魚、鮐魚、玉筋魚外、還使用斑,六線魚、秋刀魚和竹莢魚等。為了提高收獲時魚肉的質量,有時還投喂烏賊、蝦、牡蠣、文蛤等。
養成期為了避免相互殘食現象的出現,必須從投喂適宜餌料著眼并確定投餌次數和投餌量。魚體重在50g以內時一天4次,50-100g時一天3次,100g以上一天兩次即可。水溫降到15℃以下時攝食量減少,低于10℃時則完全停止攝食。從12月至3月份水溫低時,一天投喂一次即可。魚體在50g以前一般投餌量為每天30%,50-100g時15%,100g以上則為10%,但要以魚的飽食量為準。恒河豚則被視為獨立物種。
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開心1978、淺井惠參與編輯。